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原宪字子思,孔子弟子。原宪出身贫寒,个性正直孤傲,洁身自好,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 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52岁的孔子由中都宰升小司空,后升大司寇,摄相事。原宪做孔子的家臣,孔子给他九百斛的俸禄,九百斛是多少斤小米呢,有书说斛与石等同,一石约27斤,23600斤粮食,他推辞不要。
孔子死后,原宪隐居卫国,茅屋瓦牖,粗茶淡饭,生活极为清苦。一
次,子贡高车驷马,拜访原宪。原宪衣着破烂,出来迎接。汉·韩婴《韩诗外传》说:“[原宪]楮冠黎杖而应门,正冠则缨绝,振襟则肘见,纳履则踵决。”原子思用楮树枝别着头发,拄着藤木的拐杖,扶帽子,帽绳断了,抖袖子露出臂肘,穿鞋,后脚跟露在多外面。可见生活极其清苦。
子贡问:
“夫子岂病乎?”原宪回答说:“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子贡听后非常羞愧地走了。原宪乃徐步曳杖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
而颜回
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此二人都是典范: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