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教材分析
(2014-09-18 21:50:35)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2016-2017学年 |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教材分析
一、单元概述
在前面的科学学习活动中,学生们已经对生物体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观察、认识和研究,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们进一步研究生物与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时候,他们会发现:各种生物依赖于有生命和没有生命的环境,它们的行为与所处的环境有关,所有的生物也都会引起它们所生存环境的变化。学生们在探索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过程中,会进一步巩固他们对生物的已有认识,形成对生物的积极态度,并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在本单元中,他们将通过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对比实验的探究技能,加强运用数据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能力。在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同时,他们还将学习使用图式(包括肢解图式和箭头关系图式等)。此外,在本单元中,他们还将面临几次较长时间的观察,这些都将促进学生们过程与方法技能的形成,更加有效地开展过程与方法活动。
本单元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课):通过对种子发芽和种子生长的观察研究,认识植物与无生命环境的关系,了解植物的生存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第二部分(第4课):通过对蚯蚓与环境的研究,认识动物与无生命环境的关系,了解动物是会根据自身生存的需要对环境条件进行选择的。
第三部分(第5课):通过认识和研究食物链与食物网,将植物和动物联系起来,认识到生物之间是互为生长环境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第四部分(第6~8课):通过建造生态瓶和模拟实验,认识在一定区域内生活的生物需要一个和谐、平衡的环境,平衡的改变会对生物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生态平衡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们来说,这将是一个有趣的单元。他们将通过研究植物对环境的需要、动物对环境的需要,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研究,建立起初步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阳光、养分、空间等。
● 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 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不同的生物对环境有着自己特有的需要。
● 所有的生物都会引起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的变化。
● 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 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 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谐共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过程与方法
● 进行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并收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发芽种子的数据。
●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并记录下它们的生长情况。
● 进行蚯蚓选择环境条件的实验,并收集相关数据。
● 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
● 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 运用所了解的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来理解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 通过阅读资料来增加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 在人工环境中培育和养殖动、植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养成对植物和动物对环境需要进行研究的兴趣。
● 能够敏感地意识到生物对环境的需求。
● 获得生物生存需要一定环境条件的认识。
● 形成积极的对待生物的态度。
● 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三、教学内容
1.种子发芽实验(一)
2.种子发芽实验(二)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4.蚯蚓的选择
5.食物链和食物网
6.做一个生态瓶
7.改变生态瓶
8.维护生态平衡
四、课时准备
8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