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低年级识字教学教育叙事

(2014-03-28 10:29:34)
标签:

365

分类: 教育叙事

字理教学彰显语文课堂魅力

                                            ——低年级识字教学教育叙事

自从前年在安康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之后,便被这些老师在课堂上的生动的课堂语言、灵活的教学手段所深深地吸引,尤其是年过半百的全国字理教学研究中心副理事长黄亢美老师执教的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课堂上黄老师灵活地将生字教学和古文字字理结合在一起,垂、压、乱、虹等要求掌握会认的生字,在黄老师的演绎下简直是一幅幅引人入胜的图画,深深吸引住学生的眼球。为什么我称古文字为“图”呢?因为古文字的字形就像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图画。在崇拜之余,我思考自己能不能借鉴这种字理识字的教学方式呢?当我认真拜读了黄亢美教授的《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手册》,我清楚记得一句足以让我们骄傲的话:20世纪50年代,印度总理尼赫鲁曾对女儿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孩子们在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最主要的是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当汉字就像“诗”像“画”一般出现在孩子眼前是,他们才会印象深刻,不易遗忘。这不就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了吗?(孩子记得快忘得更快)汉字的特点及其自身规律也就是他的构字理据,亦即字理。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到清代的王筠的《文学蒙求》等诸多识字教本,无不是依据字理来析解和识记汉字的。黄亢美教授就是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依据字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所以,学生学习汉字才会是在朗读“一首优美的诗”,在欣赏“一副美丽的画”,才能形成自能识字的能力,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和量。于是,我踌躇满志地开始了我的第一堂字理识字课的教学。

上课之前,我早早地来到教室,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    ,这一画,便引来很多同学的围观,他们七嘴八舌地嚷嚷道“老师,老师,这是什么东西?”这时,我故作神秘地说“想知道吗?上课的时候告诉你。”此时的我心中已经开始暗自得意,我已经成功吸引小家伙们的眼球了。

开始上课了,“同学们请坐”的话音刚刚落下,就有同学举起了手,“老师能不能告诉我们,黑板上画的是什么呀?”我告诉他们,这是一个“秋”字。这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议论,个个疑惑不解,谁也按捺不住:“这怎么会是‘秋’呢?一点都不像啊!”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有了兴趣,他就会去主动地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享受学习带给他们的愉悦。

“啪,啪,啪”,我轻轻地拍掌三下,学生们立马安静了下来,这是我和他们的课堂约定。“同学们,刚才老师在黑板上画的其实是‘秋’的甲骨文的样子呢,这是一只蟋蟀,虫子鸣叫就意味这秋天来了。”

“老师,什么是甲骨文?”

面对学生们的十万个为什么般地追问,做了充分准备的我毫不示弱,答道“甲骨文是中国已经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的文字。那时候的字都刻在龟甲兽骨上,所以叫它甲骨文。”说完,我又在黑板上画了     ,还未画完,就有学生喊出来“老师你画反啦!”另一边响起了“老师不会错的,他故意的。”见此情景,我不由自主地偷着乐了。

转过身,我依旧是面带笑容,一副阳光灿烂,“老师这次可没犯错,老师写的是小篆的‘秋’,这也是中国的汉字,左边是火,表示成熟(食物经火烤而成熟);右边是禾,表示庄稼,一开始,它的意思是禾苗谷子熟了,后来慢慢地变成了秋天的意思。由一年收获一次庄稼,引申一‘秋’为一年。”学生们听了若有所悟地点点头。上到这儿,学生们的心思已经被我从七八月份那意犹未尽的暑假牵回了课堂之中。接着,我继续“说文解字”,学生继续想着猜争着说,意犹未尽,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我完成了知识的传递,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魅力。

课堂还在继续,在学生们的眼中,我俨然成了一个百“字”通,每一个字在我的讲解下跳入了学生的脑子。但是在教“壮”字的时候,我就“装愚卖傻”了一回,我没有把壮的繁体“壯”字写出来,也没有告诉学生壮左边的“爿”的意思是劈开的木柴。我只是把“壮”字的小篆     写在黑板上任由学生去猜。不得不佩服学生,他们把这个壮想象成了一个背着武器的很强壮的大力士。对啊,背着武器的大力士是多么有力和健壮啊!“壮”的概念就这样传达给了学生。在教学“爽”字时,爽的甲骨文像一个人双臂张开有火光透亮,本意明亮,引申开朗爽快、直爽、清爽。孩子们一听一看一想便牢记于心了,而且字义也清楚了。古文字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优点显而易见。但是苦于现在市面上对古汉字解读的作品并不是很多,《说文解字》也只是向我们阐述了字的本义,却没有为我们细细地解读字的每一个部件,这让我们这些语文教育工作者心有余而力不足,“古文字”通常只能在公开课上露一露面,这怨不得老师,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积淀,并不是我们通过一朝一夕便能够领悟。但是我觉得我们应该摆正心态,“古汉字”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的朋友,在课堂上,老师不需要为自己的知识储备量不足而不敢在课堂上展示“古文字”,只要合理运用汉字的字理,用自己零星的字理知识去撞击学生的大脑,让他们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成功地上完这堂课,我又不禁陷入了沉思。每个汉字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如果我们能在课堂中向学生成功地传达汉字的生命力,学生能不热爱这些可爱的汉字?一个“秋”字就可以如此大做文章,其他汉字也同样可以运用字理教学。比如“行”字,用金文是     这样写的,可见“行”的本意是道路,后来引申为“行走”,再摇身一变,变成了     (街的小篆字形),再比如“病”的部首病字头倒过来就如一个人躺在床上,意思就是生病了!在学古诗《草》时,其中要学会“荣”这个字,金文“ ”就像两棵交相争荣的花草,上部的六个点儿就是鲜花竞放的形象。小篆变成,相当复杂,花朵变成了两个“火”字,其下又变成了“木”字。“荣”的本义指草木开花,后引申为茂盛,现在也用来指关荣、荣誉等义。这样子变戏法一般的汉字教学,学生怎么会厌恶呢?

在我看来,古文字进入课堂,能够让学生充分明白字义,从而记得字形,甚至能减少错别字的出现。比如“既”和“即”,这两个字,经常有学生会区分不了。老师苦口婆心地一再强调“既”是“在……之后”的意思、“即”是“即将”的意思,学生却总是印象不深刻。倘若搬出古文字,会不会有另一番景象呢?“卩”,即的甲骨文是一个人蹲在一个锅子旁边,表示人走过去“即将”吃东西,看到这个人则很容易想到“即”右边的卩;而“既”的甲骨文形象是  左边是食器的形状,右边像一人吃罢而掉转身体将要离开的样子,可见,“既”的本义是“吃罢”,现在引申为“在……之后”。

记得有几个孩子经常把“礻”和“衤”两个部首混淆,我就故意卖关子说:“其实相许别这两个偏旁很简单,想知道吗?”孩子们热情高涨“想!”“孩子们,你们看看衣的甲骨文字形像与人的颈、肩、臂相吻合的服装。它的造字本义:两袖宽松、两襟相掩的古代服装。金文 误将领子 写成。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就像古代斜襟的‘衣’形,与衣服有关,例如:袖、初、装、衬、被、裤、袄等等都和衣服有关……”没等我说完,一个孩子迫不及待的想驳倒我的观点“老师,我认为‘初’字和衣服没有关系!”此时,我暗自兴奋,因为这个孩子的问题是我激发孩子们识字兴趣的导火索,于是故作囧态说:“是哦,好像没关系呀!‘初’是什么意思?”另一个孩子高声道:“老师告诉过我们‘初’是‘开始’的意思。”“很好!孩子们,你们仔细看看‘初’的部首是‘衣’右边是‘刀’,你们会怎么想?”教室顿时安静下来,但瞬间小手如雨后春笋让我惊讶。我稍停片刻把目光停留在那个平时很少发言的孩子身上,大家也很期待的望着他。孩子低着头小声说:“是不是指用刀裁布做衣服呀?”“哎呀,怎么把我们想的说了呢!”孩子们失望的放下了高举的小手。我此时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孩子们,把你们最真诚的掌声送给他,也送给你们自己,这叫‘英雄所见略同’你们真了不起!裁剪布料就是做衣服的开始,本义就是开始。你们现在说和衣服有关系没?”“有!”孩子们的识字热情高涨,也带动了我的情绪,我相机出示甲骨文  , “孩子们,你们看像人跪在供桌钱祭拜形,与求神拜佛作祈祷之类有关。所以他的造字本义:朝天祭拜,祈求天神显明天意。例如:神、祝、礼、福等。”从那以后只要一学到有关这两个偏旁的字,孩子们总是会刨根问底,弄清楚字义,这样记生字会更牢。每当这时候我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 

原本枯燥冗余的填鸭式识字教学,在字理知识的介入之后如此熠熠生辉,一幅幅活灵活现的图片让学生从被灌输的对象成为了主动探索知识的课堂主体,从而让学生乐学。字理知识不仅仅帮助学生掌握了字,更是让学生了解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促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而这些教学也迫使我一定要博学多才,认真地学习黄亢美教授主编的《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手册》和许慎的《说文解字》,依据自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深挖每个汉字背后的蕴含的字理,把学习汉字当作是在朗诵“一首优美的诗”,在欣赏“一幅美丽的画”。尽管这条路很艰辛,但我相信伴着我和孩子们的是无限的乐趣,我将风雨兼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