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中的建筑遮阳
(2016-06-24 08:22:03)1. 前言
遮阳是防止直射阳光照入室内以减少透入的太, 防止夏季室内过热,
特别是避免局部过热和避免产生眩光以及保护物品而采取的一种建筑措施。建筑围护结构中许多部位在夏季都暴露在太阳辐射之下 , 因此,
建筑的屋顶、外墙、门窗等均需要进行遮阳处理。遮阳构件还可以遮盖墙面开口部分,造成空气压力差, 加速室内空气流通,
以增强通风换气效果。在节能方面, 建筑遮阳是最为立竿见影的有效方法, 而且遮阳构件是影响建筑形体和美感的重要要素。在我国传统民居中,
用于遮阳的方法很多,在窗口悬挂窗帘, 利用门窗构件自身遮阳以及窗扇开启方式的调节变化, 利用窗前绿化,
雨篷、挑檐、阳台、外廊及墙面花格都可以收到一定的遮阳效果。
2.民居遮阳措施和经验电动遮阳帘
民居, 尤其是岭南民间传统建筑, 其遮阳处理手法概括起来有下面几种。
2.1屋顶遮阳
岭南传统建筑的平屋顶是解决楼上居民白天晒衣服、晚上乘凉的户内室外空间,
这种“平天台”是居民不可缺少的生活空间。其构造为木楼板上实铺大阶砖,其隔热、散热性能都比双层瓦屋顶差。凡上人的平天台都有护栏,
实心护栏被称为“女儿墙”, 在阳光照射下,
女儿墙落到平屋面的阴影也有一定遮阳效果。但较多的平天台护栏不做实体而采用通透形式,或用砖砌十字图案, 或用琉璃竹节形竖杆,
或仿照西方瓶状栏杆。这样做, 不只是为了美观, 也为了平天台表面的通风散热。这样,高度有限的护栏或女儿墙,
面积有限的梯屋、屋面水池和凉亭, 依靠其阴影遮阳效果就不太理想了, 防晒问题更为突出。于是,为改善隔热效果,
居民一般都在平天台的前部用瓦盆栽花绿化, 后部搭遮阳凉棚。经测试, 遮阳凉棚可减少太阳总辐射的85%左右。
2.2外墙遮阳电动天棚帘
2.3门窗遮阳
在岭南传统建筑中,大门口的遮阳方式有多种:第一种采用门廊, 是指三开间或三开间以上的建筑入口前的外柱廊,
或两端“山出”(突出的山墙)与廊柱组成的空间。它是建筑室内外的过渡空间,
也具有良好的遮阳效果。第二种采用凹门,是指单开间两边“山出”(山墙突出正面墙的部分)或三开间的凹入正间与挑出大门外墙的前檐组成的空间。凹门做法除遮阳避雨外还能显示出门第。第三种采用凹门加脚门,多用于近代城填的民居。“脚门”就是在大门前再附加一道矮门,
它由两扇向外对开的折叠木板门组成, 门高约1.6m,下部的实板, 上部是格栅,有利于室内向外观窥和遮挡街外视线的干扰,
也能遮挡阳光和防止飘雨对大门门脚的侵蚀。此外还有其他遮阳方式,如采用二层吊脚楼或有脚骑楼遮挡阳光射入首层大门等。电动卷帘
东西窗的遮阳问题比其他朝向更为突出,是遮阳处理的重点。窗口遮阳构件通常是结合建筑立面处理和窗过梁设置,
用钢筋混凝土构件等做成永久性遮阳板,美观耐久, 并可兼起挡雨板作用。另外,门窗飘檐常见的有:
砖挑人字檐、砖挑波纹檐、砖挑折线檐和砖砌叠涩出檐等。门窗除了砖砌飘板遮阳外,也有利用木板飘篷构件进行遮阳的, 它简单而又方便,
有固定式、活动式。建筑工匠们在建筑活动中大量地依靠手工作业, 在建筑的窗洞采用山花装饰并出挑形成遮阳。有的窗洞很深,
靠洞口深度来形成遮阳,即将窗框设在与墙体内表面一致的位置, 使窗外侧有较深的壁厚起遮阳作用,
有时通过调整窗梁部位壁厚来改善遮阳作用,这种方式在许多高层建筑中可以看到。百页窗在岭南建筑中的引入主要是因为它的多功能:
遮阳、遮雨、控光、透风,
既能观察外界又能保证室内私密。可绕水平轴转动的无数块轻薄木百页在它们背后正中一根竖木杆的统一操作下整体调整多个倾斜角。
2.4廊道遮阳、阳台遮阳、骑楼遮阳电动天幕帘
廊道是建筑室内与室外联系的过渡空间,分为前廊、后廊、侧廊、回廊、边廊、爬山廊等形式, 主要作交通用, 兼有遮阳避雨的功能,
还有组织通风、采光和组织景观等作用。东西立面如果没有邻屋遮阳,通常都建外廊。外廊遮挡了太阳辐射,
使外墙和关闭的门窗避免吸收太阳辐射而升温,
使打开的门窗避免引进大量的太阳辐射热。在城镇中也常采用二楼飘出的阳台来遮阳避雨。从建筑技术的角度来讲,外走廊和凸阳台等起水平式遮阳作用;
凹阳台起综合式遮阳作用;外廊或阳台上部加垂帘起水平和部分挡板式遮阳作用;设置垂直翻窗,
玻璃上贴遮阳薄膜或在走廊的壁面上设置一定深度的蜂窝形陶制构件,可起挡板式遮阳的作用。
骑楼为岭南城镇沿街建筑中最普遍采用的一种特殊建筑形式,
是集交通、遮阳、通风于一体的有效致凉手法。“骑楼”形成的阴凉区域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开放空间:底层内侧作为商店,
外侧为人行道,上面作住家。它的优点是可以防晒、避雨, 特别是南方气候, 夏日炎炎, 时有阵雨,
骑楼建筑就妥善解决了建筑和气候的结合问题。
2.5绿化遮阳、简易遮阳电动舞台幕
3.启示
在民居建筑中, 建筑师可以找到关于遮阳发展前景的方向, 通过分析上述民居特有的形式, 或许对我们进行遮阳设计带来一些启示:
a)遮阳设计应结合地区气候特点、建筑群布置和房间的使用要求。另外, 要合理选择建筑的朝向,处理好建筑物的立面,
尽量避免夏季太阳光直射室内。对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只要房屋外墙和屋顶的隔热能力较好,
一般南北向建筑物都可不设或少设建筑遮阳。
b)建筑互遮阳与自遮阳: 在总平面布置中, 利用建筑互相造影以形成遮挡折方法,形成建筑互遮阳。通过建筑构件本身,
特别是窗户部分的缩进形成阴影区,将建筑的窗户部分置于阴影之内, 形成自遮阳。建筑自遮阳可以是局部的厚墙体、檐口或建筑本身的凹凸变化,
也可以是整体上的遮阳墙体、双层遮阳通风屋顶, 能够兼有遮阳和通风双重作用。
c)建筑遮阳构件多种多样, 不同部位的遮阳设计也是有针对性。遮阳构件既可以是建筑的一部分,例如壁柱、阳台、柱廊、锯齿形立面等,
也可以是附加的遮阳构件,把水平的或垂直的遮阳构件结合在建筑本身的造型处理之中。当然, 在遮挡太阳辐射热和防止室温上升的同时,
要克服对房间采光和通风的不利影响, 使遮阳构件多功能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