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懂《大学》之五: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

(2014-06-12 17:32:50)
标签:

《大学》

《四书》

分类: 池道大学

这句话出现在论述“平天下在治其国”一章中的“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之处。

上面一句是“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下面一句是“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显然,作者要表达的是治国平天下的一个要点。那么,“国君”做了什么,竟会导致“灾”和“害”相约而至,造成不可挽回的灾难性后果呢?

朱熹的理解是:““彼为善之”,此句上下,疑有阙文误字。”。然后轻轻放过,未作解释。既然未作解释,也就无所谓可取或不可取。但是,不解释本身,不甚可取。

王国轩解释为:“而那国君还以为这些小人是好人(“善”的是“小人”),让他们处理国家大事,结果是天灾人祸一起降临。”。这样的解释或者要去掉“彼为善之”的“为”或者要去掉“彼为善之”的“之”,也要去掉“小人之使为国家”中的“之”才能通顺。改字解经,失之于严谨,翻译的内容难免牵强,不可取。

王文锦解释为:“而那国君认为他的主意好(“善”的是“小人的做法”),使小人来治理国家,必定天灾人祸会一起到来。”。与上述王国轩的解释存在相同的缺陷,也不甚可取。

那么,怎样理解才能够既扣住主题,又上通下达呢?我们首先对字句进行拆解:

“彼为善之”中的“彼”是上文中的“长国家者”,是一国一家的最高领导,是一把手。

“彼为善之”中的“之”,是“小人”,是被“长国家者”任用的人。

“彼为善之”中的“善”,可以做“喜爱,以为善”解释,这是针对人,就是喜爱小人。也可以做“赞许”解释,这是针对事情,就是认可小人的做法。两种解释皆可。

“小人之使为国家”中的“使”,是“用”,是“长国家者”对小人的“任用”。

“小人之使为国家”中的“为”,是“治理”,是小人对于国家的管理行为。

至此,还不够透彻。

“彼为善之”中的“为”字和“小人之使为国家”中的“之”字是关键,在这两个字上面下够功夫才能解释清楚整句话的含义。

“彼为善之”中的“为”,见《汉语大字典》第一版第2033页第(一)音项第21义项:连词。3.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若”。

则“彼为善之”的意思是:国君“如果”欣赏这些小人,或者:国君“如果”赞赏这些小人的做法。

“小人之使为国家”中的“之”,见《汉语大字典》第一版第43页第(一)音项第9义项:连词。2.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若”、“如果”。

则“小人之使为国家”的意思是:如果使用这些小人去治理国家。

解释清楚了这两个关键字,整句话的意思就豁然开朗、清晰简明了:“国君如果赞许这些小人的做法,如果使用这些小人去治理国家,那么,天灾人祸都会降临。”

也可以把“赞许这些小人的做法”理解为对小人的欣赏:“国君如果欣赏这些小人,如果使用这些小人去治理国家,那么,天灾人祸都会降临。”

前者国君欣赏的是小人所做的事情,后者国君欣赏的是小人本身,两种解释本质相同,都准确地阐述了国君在用人上、判断上和决策上有可能发生的失误,这样,就很好地扣住了主题,很好地做到了上通下达。

可见,“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这句话,是规劝国君既不要去欣赏小人,也不要欣赏小人的所作所为,更不要让小人去治理国家。否则,后果很严重。

这是治国平天下的一个要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