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客户特和科恩伯格都对自恋人格障碍有深入的研究,并发展出各自不同的解释,所他们俩的观点会经常被比较。本文试图对我在理解和比较他们俩的自恋理论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做个疏离。
一.自体障碍与边缘人格水平的对比。我们先对比一下科胡特和科恩伯格各自给出的的关于人格功能水平分层的示意图。(分别来自于《自体的分析》和《边缘人格障碍的移情焦点治疗》
http://r.photo.store.qq.com/psb?/V12MGGlH19gK5S/SLVYwd*b9VpYtyKcfM94jxh2Gd2km7TdKA59B8YTUs8!/o/dGEAAAAAAAAA&ek=1&kp=1&pt=0&bo=XwOAAkAGogQFAB0!&su=1251431537&sce=0-12-12&rf=2-9
http://r.photo.store.qq.com/psb?/V12MGGlH19gK5S/JVKwCFflZXcPMOaT7bVaXuEVuL33KbBvsGSsVLP3pjU!/o/dFoBAAAAAAAA&ek=1&kp=1&pt=0&bo=MAJoAjACaAIDACU!&su=179294865&sce=0-12-12&rf=2-9
从两张示意图上看,科胡特的“自恋人格障碍”区间大体对应于科恩伯格的“边缘人格组织”区间。
进一步看,客户特在《自体的分析》(1971)第一章“导论”中,他提到“自恋人格障碍的个案基本上已经获一个统整的自体,并且并且已建构完成通整的、理想化的古老课题”、“由于已获致这些统整而稳定的精神结构,这些个体能够建立特定的、稳定的自恋移情”(世图版 p4)。而对应其自体的退行示意图来看,客户特认为自恋人格障碍常态是处在(2)的层面,而在自恋受挫时短暂地退行到(3)层面。所以从以上来看,(2)层是客户特所指的自恋人格障碍的常态层。
而科恩伯格说“边缘性人格组织(BPO)的病理性结构由早期客体关系中原始的正向的(理想化的)和负向的(迫害的)部分的整合缺失所构成的,早期客体关系作为记忆痕迹在早期强烈的情感体验中被保存下来。这种内在整合的缺失构成了身份认同混乱的症状——如果与之相反,就可以说,是构成了正常的身份认同与自体感。这种症状,是BPO的核心,特征是自体整合概念与重要他人整合概念的缺位。”(《边缘人格障碍的移情焦点治疗》p16)“高水平边缘性病人是适度的身份认同混乱、带有一定稳定程度的分裂和肤浅的客体关系、以及受损的同感、有原始防御和适应不良的应对、带有直接指向自己和他人的攻击、但是也有爱与亲密的渴望、道德价值观是可变的、在现实检验能力方面有中等困难。有低水平边缘性组织的个体比起高水平的边缘性病人来说,在所有七个维度上都更严重一些、最显著的是在低劣的客体关系上(没有同感、没有保持恒定客体关系的能力)、攻击(危险的针对自己和他人的攻击)、缺失有组织性的价值体系(反社会特征和行为)。”(《边缘人格障碍的移情焦点治疗》p165)。所以也许大体上我们可以认为科胡特的(2)、(3)层面分别对应于科恩伯格的高边缘性人格组织和低边缘性人格组织。
下面需要再讨论一下科胡特和科恩伯格各自的“边缘”概念。科胡特在《自体的分析》中说他所说的“自恋人格障碍”是不包括"边缘状态(borderlinestates)的。并把分裂样人格归于边缘状态。而在《自体的重建》对自体病理学的分类中(中文版p133),科胡特将其分为5类:1.精神病(psychoses)(自体恒久或持续的奔溃、脆弱或严重扭曲),2.边缘型状态(borderline
states)(自体恒久或持续的奔溃、脆弱,或严重扭曲,但有或多或少有效的防御结构来掩盖),3分裂样与偏执人格(schizoidand
paranoid personalities),也就是与他人保持情感上的安全距离保护个案免于招致自体恒久或持续奔溃、脆弱或严重扭曲的危险”“4.自恋型人格障碍【自体暂时的奔溃、弱化或严重扭曲,主要表现为自塑型(autoplasitc)症状(Ferenczi,1930),像是对嘲笑、疑病或抑郁的过度敏感】(注:此处原文为such
as hypersensitivity to slights,hypochondria, or
depression,是否应翻译为像是对嘲笑过度敏感、疑病或抑郁人格?)以及5.自恋型行为障碍(narcissisticbehavior
disorders)【自体暂时的奔溃、脆弱或严重扭曲,主要表现为他塑型(alloplastic)症状(Ferezi,1930),像是性变态、行为偏差,或药物成瘾】”。科胡特认为前三种类型是无法分析的。所以对应于科恩伯格的人格类型与结构水平的示意图,a.科胡特所说的边缘状态与科恩伯格的边缘人格区间是不同的,也许大体上对应于科恩伯格的低水平人格组织的靠近精神病性的一个区间。b.一些低水平的人格障碍(偏执、分裂样)也不在科胡特的“自恋人格障碍”中,所以科胡特在发展自体心理学时,如果对应与科恩伯格的人格结构模型,可能主要是用来治疗偏高水平人格组织的人格类型(包括回避型、依赖性、表演性、自恋性等,这些可以分别归于自恋人格的两种亚型(外显型和内隐型(羞怯型)(见南希《精神分析诊断》对自恋人格的讨论。所以所以科胡特和科恩伯格的自恋人格障碍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以及一些相对严重的神经症症状(性变态、行为偏差,或药物成瘾)。
二、关于自体心理学和移情焦点疗法对于适应人群的一些矛盾性看法之我见(待续)
三、.科胡特的自恋退行机制与科恩伯格的客体关系反转式防御(待续)
四、.关于攻击性(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