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语文园地一》

(2018-09-27 11:22:55)
标签:

转载

语文园地一
原创/仇立运
教学目标
    ⒈联系生活,学习与户外活动有关的词语,正确认读8个词语,认识11个生字。
    ⒉通理解动词的意思,感受动词运用的准确恰当。联系日常生活,用“有时候……有时候……”和“在……在……在……在……”说句子。
    ⒊写好几个左右结构的字,养成写前先观察、保持正确坐姿和执笔姿势的习惯。
    ⒋正确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感受梅花的精神。
    ⒌阅读《企鹅寄冰》,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正确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感受梅花的精神。
教学难点
    阅读《企鹅寄冰》,感受阅读的乐趣。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⒈出示8个词语:

  手套  帽子  登山鞋  运动裤

  地图  水壶    指南针

⒉学生反复自读每组词语,说一说从这几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⒊指名说一说,然后小组采用不同行式进行熟读这些字词。

⒋出示11个生字,学生认读。

⒌师:这8个词语都是到户外观察大自然时,可能需要的用品。第一行4个词语是为户外活动准备的着装,第二行4个词语是为户外观察准备的用具。

⒍联系生活提问:去户外观察大自然,你会准备什么?为什么准备这些?

⒎拓展:选词语说句子。

  二、字词句运用

  ⒈出示第一题:体会每组加点词的字不同意思。

    迎上去 穿衣裳 甩甩头 

追上去 披红袍 摇摇头

    ⑴认读,读准确。

  ⑵小组内演一演。

⑶每一组词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演示。

⑷说一说每组加点词语的不同意思。

⑸拓展:

①请按照速度由慢到快的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说出你的想法。

 冲过来 跑过来 奔过来 走过来

 滴下来 打下来 落下来 飘下来

②看老师做动作,选合适的词语,说出你的想法。

 (摘)苹果 (拿)苹果 (举)苹果 (捧)苹果

 (掰)玉米 (扛)玉米 (抬)玉米 (抱)玉米

⒉出示第二题:读一读,练习说句子。

  ⑴学生自由读一读书上的两个句子。

⑵同桌互相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说一句话。

⑶全班交流练习说句子。例举:

①放学了,有时候爸爸接我,有时候妈妈接我。

②写完作业以后,我有时候画画,有时候看书。

③天上的月亮有时候圆圆的,有时候弯弯的。

④我在学校上学,妈妈在银行上班,爸爸在公司上班,爷爷、奶奶在家里。

⑤小鸟在鸟巢里睡觉,在枝头唱歌,在空中飞翔,在草地上找虫子吃。

⑥我在教室里写字,在图书馆里看书,在操场上踢足球,在游泳池里游泳。

  三、书写提示

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⒉读一读学习伙伴的提示语,说说明白了什么。

强调要点:写字时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写的时候要注意:有的字左边窄,右边宽;有的字左边宽,右边窄。

⒊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提示学生“都”左右等长,要上下错位写。

  ⒋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⒌全班展评。

四、作业布置

⒈练习用“识字加油站”中的词语说句子。

⒉练习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说句字。

                第二课时

  一、谈话揭题,齐读课题

⒈出示“梅花”图。

引导学生说说对梅花的了解。

⒉板书课题,齐读。

⒊简介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汉族,抚州(今江西抚州市东乡县上池)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与“韩愈、柳宗元”等,并称“唐宋八大家”。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二、初读诗文,感知大意

  ⒈教师范读古诗。

  ⒉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得通顺、流利!

⒊指名读诗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⒋理解大意:

⑴字义:凌寒:冒着严寒。遥:远远地。知:知道。为(wèi):因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⑵大意: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有梅花淡淡的香气飘来。

  ⒌教师与学生配合读诗,指导学生读准每个字音、停顿、节奏!

  ⒍背诵古诗。

  三、细读古诗,进入诗境

  ⒈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了这么多遍古诗,你从古诗中看到了什么画面?

  ⒉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通过诵读这两句诗,体会一下梅花不怕冷的品格。

  ⒊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那一朵朵梅花被雪压住了,诗人王安石是怎样发现它们的?请用诗中的句子回答。谁愿意来读读这两行诗?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两句诗要告诉我们什么?通过朗读体会梅花的洁白和幽香。

⒋你们喜欢梅花吗?为什么?让我们读出对梅花的喜爱!

⒌诵读。

⒍《梅花》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通过写梅花凌寒独放、真纯无暇,身处墙角依然散发幽幽清香,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质和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坚韧不拔、在逆境中洁身自好的心态。

四、布置作业

  熟读并背诵古诗《梅花》。

                第三课时

一、出示图片,揭示课题

    ⒈出示企鹅图片: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新朋友,同学们看是谁?

⒉揭示课题,板书。

⑴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企鹅的故事。《企鹅寄冰》

⑵书写课题,齐读。

⒊质疑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能想到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1)企鹅给谁寄冰?(2)为什么寄冰?(3)文中有几个人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确,读通顺。

⒉交流质疑课题中的问题。板书:狮子大王、河马、企鹅

⒊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这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课文借南极企鹅给住在非洲的狮子大王寄冰的趣事,介绍了非洲炎热、南极寒冷的气候特点,以及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的科学常识。

三、指导朗读,感受乐趣

⒈指名分节朗读,读后想想,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和大家交流。比如,“南极在哪儿?非洲在哪儿”“狮子为什么让企鹅给它寄冰?”“冰寄到狮子那里变成了水,为什么退回来又变成了冰?”

学生自由讨论,在和同学的交流中明白非洲、南极的气候特点,以及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的科学常识。

⒉从课文中找出以下句子读一读。

⑴狮子大王不停地叫着:“热啊,热啊。”

指导读:注意“啊”的位置,读轻声“a”,变调为“ya”。

⑵他说:“啊,狮子大王想一块冰,太容易了,我这里可是冰天雪地啊。”

指导读:注意“啊”的位置,第一个读为“ā”,表示惊奇的语气。第二个“啊”变调为“ya.

⑶狮子大王的信上写着:“我请你寄块冰,你为什么寄来一袋水?”

先指名读,在分析指导读:这句话是谁说的(狮子大王)。狮子大王权力最大,他说话所有人都必须服从,可是他要的是冰,可收到的是水他会很生气,水能读出他生气的语气。再指名读。

⑷“这明明是冰,怎么说是水呢?”

师:“呢 ”这个字用在句尾,没有实在意义,用来表示不同的语气,这样的词叫语气助词。

⒊通读全文。

⒋师总结。

四、作业布置

⒈熟练朗读《企鹅寄冰》这个故事,也可以给家长讲一讲这个故事

    ⒉从“啊、呢 ”中任选一个字说一句话。

五、板书设计

企鹅寄冰

狮子大王  河马  企鹅

冰遇热变水

                                      水遇冷变冰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