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君:好妈妈真的胜过好老师——来自清澜山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的来信(之三)

(2019-01-09 14:00:09)

好妈妈真的胜过好老师

——来自清澜山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的来信(之三)

我的朋友们:

我是王君老师。

这是来自清澜山学校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的第三封来信。

前天和年轻老师们谈“教研就是一种不断追问的生命状态”,举了一个小例子,刑翰老师在上《秋天的怀念》的时候,被李德元的关于“史铁生的爸爸哪里去了”的问题难住了。这封来信各方面反应很热烈。其中,最让我感慨感动的是德元妈妈的回应。

德元妈妈,是我的家长朋友,也一直都是我的偶像。

德元是我们清澜山学校的语文学霸之一。我上学期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叫《语文真好的孩子长啥样?》,讲的就是李德元的文学创作的故事。

现在有些流行的论调我不太认同,比如“问题孩子背后必然有问题父母”。这话太绝对。人的成长因素很多,家庭因素只是其中之一。而且人的成长千回百折,短时间内根本看不太出来是否真有“问题”。但有一种说法我觉得有道理,那就是:孩子的某一方面优秀,其背后一定有父母做得优秀的地方。

通过这一年来点点滴滴的观察和感受,李德元之所以语文优秀,就和他的爸爸妈妈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这次“史铁生爸爸事件”,我并没有告诉德元妈妈,她应该只是很偶然地在学校公众号上读到了我的这篇来信。

但接下里,她对孩子的引导很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步,她把这件事及时告诉了孩子爸爸。

元妈对元爸说:儿子这么问说明在你儿子心目中,父亲的角色非常非常重要!

元爸爸感叹说:在别的学校李德元可能要被赶出教室了。

元妈还及时向老师表达感谢:谢谢君师包容和循循善诱,元真是有福了。感恩!

【王君老:面一个非正式偶然事件,元是很敏感的。丈夫和老,都是教育儿子的最重要“盟友”。及沟通,不断编织家庭成和家校之的教育之网,让这个网有性,就能孩子跳得更高。高度重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事件,并且努力每一个事件都放教育正能量,都成教育的契机。元用心啊!】

接下来,最动人的,还是元妈对德元的这个“校园课堂事件”的“家庭引导”。她是怎么做的呢?

第一步,一家人吃饭的时候,元妈开始巧妙“追问”:元元,你为什么会问这样一个在大人看起来似乎“很无厘头”的问题?

元元的解释是:《秋天的怀念》中有一个句子: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应该是一家人在一起,好好活,为啥他妈妈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活呢?

他的爸爸呢?

【王君老:看到元元的解,我豁然开朗。就是孩子的原始的,天然的,未经污染的言敏感。看来,元元在阅读候,是很放松地,他是自地打通了生活与文学的。而我当老的,到文本中的个地方的候,什么不会想到“爸爸”呢?大概因言神被破坏了,我没有能力自如地搭建起文字与生活的梁了。孩子真,反而有了洞悉的深刻。我人世雨,反而迟钝和麻木。我想起了《小王子》中的:很多西,是用眼睛看不到的,只能用心灵看到。德元能看到文字后面的西,是因他的心灵不含杂质啊!象,很得我天天都在琢磨文本解的老师们思考。】

接下来的家庭故事,越来越让人振奋。

回答了妈妈的问题后,元元忽然感叹爸爸是船,妈妈是开船的,我坐在船上,船行在生命的河里

元元妈惊呆了!

她告诉我当时的心情:多美好的孩子,多美好的画面!所谓父母,就是尽心竭力一起渡孩子驶向人生彼岸的人。

【王君老:你看,就是生。不管是孩子的妈妈,都不是煎熬出来的。情之所至,之所至。情到深自然啊!孩子有了歌表达激情的妈妈,自己也肯定是人。】

王君:好妈妈真的胜过好老师——来自清澜山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的来信(之三)

接着,德元妈妈给元元展示了她在网络上搜索的关于“史铁生爸爸”的若干资料,引导元元去推理“为什么《秋天的怀念》中没有一丁点儿爸爸的信息”。

【王君老:老师还来不及做的,或者做得不到位的,妈妈自己做。所妈妈胜过好老,就是这样啊!面孩子的问题,不回避,也不浅尝辄止,就是懂教育会教育的妈妈啊!】

依据这些资料,元元有了自己的两个判断:也许史铁生的爸爸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也可能是因为史铁生的爸爸妈妈关系不好。

元元妈妈感叹说:这些小人儿其实什么都懂啊!

元元妈妈还往前走了一步。他告诉元元:很多家庭在遭到孩子伤亡变故的时候,夫妻是无法面对的,甚至会出现婚姻关系的破裂。

元元不理解,问她为什么。元元妈妈觉得很不好解释。

元元妈这样反思:也许这不是现在应该跟他讨论的话题吧?

【王君老:元元妈妈和孩子一起做的,是一种真正的“阅读理解”,不是了考,而是了直面生活的真相。这样阅读了智慧。然有些问题还暂时不能和孩子讨论出明确的答案,但思想的种子已埋在那儿了。也在未来生活的某个瞬问题会突然就有了答案。孩子思考的妈妈大的妈妈!】

母子之间的最后一个对话片段更感人。元元妈妈这样描述:

做作业中间休息的时候,我又抓他一起听了《北国之春》 ——因为他触动我想起了歌词:“家兄酷似老父亲,一对沉默寡言人”。

听完我问他:“东方男人,特别是老男人,为什么通常都沉默寡言呢?”

“是哦,比如姥爷,比如爷爷!外国老头就很快乐。”

“你觉得为什么呢?”

“可能……可能因为中国女人太活泼、太厉害了,把男人吓得都不说话了!”

“那爸爸老了以后会不会沉默寡言?”

“……不知道 ”

“那你以后呢?”

“我——不——会! ”元同学斩钉截铁地说。

元元妈妈最后对我说:好吧,亦师亦友的你,触发我们今天这么多精彩的对话。博君一笑,晚安。

【王君老个地方,元元妈妈所做的,已从引孩子分析一个文本入到了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的生命状了。在堂上,元元同学言的是非常高,他的思联结力和延伸力明超越同人。我想,和日常生活中妈妈潜移默化予他的思维训练是分不开的。

所以,我止是一笑。我有太多感,太多感慨了啊!

一、有多少西,是孩子看得,但我看不的。得儿子小的候,跟我聊一种光波,是有些光的振,只有孩子能感受,大人是无法感受的。科学我不太懂。但在回起当儿子的谈话,他大概是有所指的。这样象,教育有巨大的启示。作为总是“自以是”的大人,德元的疑确又一次我感到了作大人的麻木局促和白,我应该向孩子学的,是应该对孩子有所敬畏的。

二、当然最我震撼的,是德元妈妈对德元成的每一个细节的关注以及高水平高量的家庭引。我知道元妈妈是一位已到中年的职业女性,并且是位里的骨干,常出差,工作力很大。但元妈妈并没有因工作而影响了孩子的陪伴。她是日常和我探孩子成长问题最多的妈妈之一。她学校的各种反高度重,几乎每一次,不都有优质的呼,而且有超越期待的再造。也是因元元的高水平的引,所以元元才有在的人欣喜的成热爱生活,热爱思考,特突出,个性明,活自由,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可以挖掘的真正的生。

如何当妈妈?我得,一次元妈妈对儿子堂偶然事件的智慧应对了我一个很好的回答。

如何做老?我得,元妈妈的表们语文老,也是很有启示的。

元元妈妈,感了我,也了我工作室的所有老一次珍的思考。】


你们的朋友:王君

2018109

【后记】

后来就这个问题,元元爸爸妈妈和元元,还有更多的探讨。

元爸爸认为咱娘俩在一起,好好活是最恰当的。

元爸爸的理由是:作者的母亲当时其实已经知道自己的病非常严重了,但她应该是隐瞒着没有告诉家人(至少是没有告诉儿子)。自己的病有多重自己知道,所以她说这句话时是情感真实的流露:既是鼓励儿子,也更是提醒她自己振作起来,为了儿子一定要好好活,是娘俩的一种相互勉励。

这样一想,反而不能说一家人在一起,好好活了,因为爸爸没病是好的呀。而咱娘俩在一起,好好活这句话,其实是为妈妈后来让作者猝然不及的突然离世埋下了伏笔。

元妈妈说:我觉得元爸的分析挺有道理。男人和女人的视角思维果然是大不相同!妈妈引导的孩子和爸爸引导的孩子可能是两种思维导向……

元妈妈感叹说:单亲妈妈带大的男孩子都会敏感,很强的恋母情结;而单身爸爸带大的孩子就很理性,但大条神经。因此健全的家庭对孩子是多么重要啊,还是要努力一家人,在一起,好好活

对于这样的“学习型家庭”,我再一次叹为观止啊!


王君:好妈妈真的胜过好老师——来自清澜山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的来信(之三)

【王君简介】

百年中国语文人

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广东清澜山学校首席语文教师

首届全国中语十大学术领军人物

全国教育改革先锋教师

全国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发展联盟理事长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副会长

北京大学等全国多所大学特聘“国培”专家教师、兼职硕士生导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

多次获得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

全国中语优秀教师

全国中语教改新星

省优秀班主任

公开发表各类教育教学文章上千篇

18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出版专著18部

首倡“青春语文”“青春教育”教学理念

其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在全国都有广泛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