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君
王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885
  • 关注人气:10,79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给儿子(22):爱到深处是什么?

(2016-08-24 06:40:52)
标签:

深处

付出

奉献

写给儿子(22):爱到深处是什么?

 

亲爱的孩子:

这几天,网络上,简直是热闹得要疯掉了。段子高手们调侃说:王宝强一离婚,奥运会就“闭幕”了。笑过之后,觉得应该对你说点儿什么。奥运会是精彩,但四年才一回。大部分人,也仅仅只是围观者。但爱情不一样,她是每一个人的奥运会,而且是一生一世的奥运会。运动员的奥运会,输了就输了,回家该干嘛干嘛,要不了人的命。但爱情这个奥运会,那真是要人命的。输掉了这场比赛,生命的成本是很高的。能赢,就最好不要输。

王宝强的爱情失败得滑稽又惨烈。这并不是个别现象。据说,很多发达国家,离婚率已经超过了50%。直接的后果是现代人是如此害怕孤独,但选择独身的却越来越多。你说,“爱”,是多么艰难的事业。

王宝强家的是非曲直,不在其家庭生活中,我们其实没有什么资格去臆测去指指点点。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但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坏的爱情”一言难尽,但“好的爱情”却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

我想起了上个月你“指点”妈妈看《大鱼海棠》的事儿。

这部电影,你先看。看完回来后,发表了三点意见:第一,动画音乐都美,好看。第二,剧情很狗血,典型的“三角恋”故事,湫是椿的备胎,湫不值得,这故事也虚假!第三,你特别提醒我,一定要看到最后,演职人员名单完后,还有一小节的。你嘱我千万千万要看完,不要提前离场。

对你的意见,妈妈都牢记在心。所以,我看《大鱼海棠》的时候,就特别注意了湫这个角色,特别关注了影片深藏在最后的“大结局”。

亦或是成年人视角的原因,妈妈的看法跟你不太一样。

首先,儿子,我们要问,为什么导演要把湫最后成为了灵婆的接班人放在的影片的结尾的结尾,“藏”得那么隐蔽,以至于让很多观众都错失了这个“大结局”?你想过这么安排的苦心吗?

妈妈是这么看的:这自然是导演的刻意为之。他就是想表达这么一个观点——你越不刻意得到的,你越能得到。其实,故事的结尾,湫是去“领死”的。为了帮助椿,他甘愿“赌”上了自己全部的生命。最后,他在爱情上的奉献精神感动天地,他不仅没有“死”,相反,他获得了永生,成为了真正的“神”。

记住,儿子,这是童话故事,或者,是神话传说,是编剧的一个“梦境”。读童话,读神话,要把故事放在童话神话的语境中,去体会创作者的用心。这类文学作品,是不能简单地和生活类比的。可“比”的,是故事的内核。

《大鱼海棠》的导演是不是想表达这个意思呢:深挚纯粹的爱,超越了占有意念的爱,是永恒的存在。

关于“狗血”的评价,网络上跟你一样观点的人也不少。妈妈的见解稍有不同。

用现代人的“备胎”一词来定义湫是比较野蛮的。你们最不满的就是“湫一直爱椿,但椿一句‘我从来都是把你当哥哥’就把湫‘解决’了”。但亲爱的儿子,这就是爱情的真相:喜欢不是爱。爱情是一种神秘的不可理喻的感情。就像妈妈,高中时代,大学时代,爱妈妈的男同学挺多 ,但最后妈妈选择的是你爸爸。如果用世俗的观点来简单地评价不过就是在妈妈眼里,“你爸爸比那些男同学更优秀”。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妈妈的选择跟优秀无关,跟“有没有爱情的缘分”有关。我想,湫爱椿而不得,是一件并不尴尬的事,他们没有夫妻缘分,只有兄妹缘分罢了。

所以,亲爱的儿子,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也成为了“备胎”,请不必太难过。在这个世界上,是一定有一个女孩子是命中注定属于你的。其他的,不管是你喜欢的,或者喜欢你的,他们对于你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成为恋人,而是让你练习其他爱的方式。我们的成长,需要很多种爱的滋养,并不仅仅是男女恋人之爱。

湫的可爱之处在于:当他已经知道椿不可能如他爱她般爱他的时候,他依旧愿意为她付出全部。

湫这个时候的爱,和情欲无关,和占有无关,而仅仅和“爱”本身有关。这种“爱”的逻辑是:我喜欢这个女孩子,我就要她幸福。我愿意为了她的幸福,而奉献出我自己。

这种爱,叫做付出型人格的爱。愿意这么做的人很少,能做到的人更少。因为稀缺,所以珍贵。

《大鱼海棠》,讲的都是这样的爱。

鲲爱椿,尚在蒙昧状态。那是一个人对一只海豚的爱。那双目的凝视,那不可知力量的牵引,那一条一条江,一个一个海域的追随……彼此还不知道,但爱情已经萌芽,已经在生长。爱的力量大到了在椿被渔网困住性命攸关的时刻,鲲跳入了海中,在弟妹们的惊呼声中冒着生命的危险去救她。

爱情是不讲道理的。一旦发生,那就是天雷劈地火,你的一切都跟我有关。不讲逻辑,不计成本。世俗的功利,根本不在爱情的天平上。

所以,纪伯伦说:美,就是我一见到她,就甘愿为她奉献一切,甘愿不向她索取任何回报。

昨天妈妈看了文章导演的《陆垚知马俐》,其中赵奔和方灰灰的一见钟情,就是这种。爱情是人性中最神秘莫测的一环,不能拿到科学实验室去解剖做学理分析的。爱情是不讲理的。

鲲为了椿奉献出了全部。所以,不,在这个地方不能用“所以”,如果椿仅仅是因为鲲的奉献才决定也奉献自己去救回椿的话,这个故事,就不够感人了。

我以为,椿要救鲲,不仅仅是因为要报恩,更为重要的是,鲲是椿的成人礼上第一个向椿展示了人类世界的美好,第一个开启了椿的春心之门的人。和鲲的相遇,才是椿这位少女真正的成人仪式。

救鲲,就是挽救自己的锦绣青春,就是重新打开自己对美好未来的全部想象。对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而言,第一眼爱上的,就是她全部的世界。

鲲爱椿,无所保留;椿爱鲲,也无所保留;而湫爱椿,更无所保留……

《大鱼海棠》,就是这么一个让不能循坏的爱最终循环起来的故事。

因为爱,鲲得以起死回生;因为爱,椿得以化身为人拥有梦想中的爱情;因为爱,湫成为了神……

所有人,都因为爱,走上了自我救赎之路和自我成全之路。

特别是椿,在追爱护爱的过程中,救赎了对方的灵魂,也洞悉了世间的秩序。

网络评价她“为了一己之爱,而抛弃亲人族人”。那是没有看懂电影。故事中,椿渐渐学会了承担,学会自我修复,和修复世界。

在天崩地裂的一刻,她告诉鲲“我不能再陪你,我得回家,挽救我的族人”。她化为海棠树,堵住海天之门。她愿意余生化为风雨,伴随鲲的终生。

这是电影中一个重要的时刻——椿的生命在这个时刻,真正摆脱了小我之爱,向清明和完满的大爱走去。

而湫呢,虽然他的爱情没有椿的回应,但他心中的“爱”还在。他听从内心的呼唤,踏上帮助椿和鲲的旅程。他的自我奉献让他的爱不断升华,让他自己最终永恒。

这就是佛教中的“慈悲”和“度人”。“慈”是离苦,“悲”是予乐。慈悲之人,必得圆满。度人和自度,从来相通。

《大鱼海棠》讲的这个故事,并不新颖。但绝不陈旧。爱,是永远的文学母题,永不过时。

网络上有一段影评深得我心。作者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仍是人生唯一的救赎之路。

只有沿着这点人性的微光,我们才能从蒙昧与黑暗,痛苦与狭隘,逐渐走出,抵达自由和幸福。

这不是廉价的敷衍,而是笃定的信仰。它被人类历史证明过,也被个体经验验证过。

有情,希望在。有爱,意义存。

虽然,爱自有其命运,自有其轮回,自有其变数。也许,它会带来离别,也会遭遇悲苦。但,你只要跟随它,一直往深处走,救赎与成长,就会慢慢发生。

那时候,挫折入心,一如砂砾入蚌,也是一种对爱的磨砺。若干年以后,你就会发现,爱已将其包裹,成为珍珠,在人间岁月里,莹然闪烁。

儿子,这就是妈妈的第一个领悟:爱到深处是什么?爱到深处是奉献。

 

还有一个领悟,也想说给你听,亲爱的孩子。

我是懂湫的。懂湫为什么“深爱而不能爱还能为爱奉献”。什么是好的爱?好的爱不仅仅愿意奉献,好的爱的最重要的特质就是:因为我爱你,所以你一定要活得更好;因为我懂你的爱,所以,我要活得更好。

大概五年前,妈妈曾经在全国上过一个很重要的课,课题叫《死法、活法、爱法、写法——向<</span>泰坦尼克号>学写作文》。这堂课,讲到“爱法”时,我做了一个整合,请哥哥姐姐们比较《泰坦尼克号号》和《唐山大地震》。在这两个故事中,两位女主角——露丝和元妮都在猝然而至的大灾难中失去了自己的爱人,但她们之后的人生命运完全不同。

露丝活得热烈幸福。101岁时,还脚趾甲上打着红指甲油,银发飘飘,美丽动人。《泰坦尼克号》的结尾,露丝安睡,镜头在她的各个年龄阶段的美丽照片中缓缓掠过,意味深长。

元妮呢,32年一直活在心灵的废墟中。唐山城早已重建,但是她无法重建自己的生活。在内疚和失去的痛苦中苦熬余生。

我问孩子们:你喜欢哪一个故事?我问女同学:你愿意做露丝还是元妮?我问男同学:假如你必须在灾难中为了爱人而死去,那么,你在九泉之下,你愿意你的爱人像露丝一样活,还是像元妮一样活?

儿子,此刻,妈妈问你,如果是你,你会如何选择?

妈妈的选择很清楚:我如果是女人,那我要做露丝!如果我是男人,我希望我的妻子在我死后,也像露丝一样活。

理由很简单。好的爱情,最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或者说,唯一的一个衡量标准,那就是让对方更富生命活力,更爱生活,更充满生命的力量和智慧。

《泰坦尼克号》讲的就是这样的“好的爱情”。大难来临,杰克把生的可能留给了露丝,并且,一直,一直,哪怕在生离死别的最后时刻,还在鼓励,不,是哀求露丝:好好活下去,相信自己能够活下去。相信“你会摆脱困境的……你会活下去, 你会生一大群孩子, 看着他们长大成人, 你会成为老太太,寿终正寝,死在家里暖和的床上”。

诀别的痛苦和寒冷饥饿的威胁让露丝已经不想活了,也几乎没有力气活了。但她终于战胜了自己。她必须活下去,且还要活得精彩活得灿烂,唯有这样,才能告慰大西洋底下的杰克。唯有这样,杰克奉献的价值才能呈现。这段爱情,才能永生。

她做到了。

《泰坦尼克号》之所以成为了经典,不仅仅因为拍摄的技巧,演员的演技,还因为,她传达出来的的价值观。

而《唐山大地震》呢?那是“好的爱情”吗?不,那是感人的爱情,感人的亲情,但绝不是“好的爱情”“好的亲情”。

网络上有评价《唐山大地震》:说拍摄技术,中国也许只比西方差50年,但若谈价值观,也许中国比西方差500年。在人性上,冯小刚是后退的……

我看了《唐山大地震》,也里外难受。这个评论,我是理解的。

上这个课,后来被一些同行骂。我懒得回应。我心里想:很简单,如果那元妮是你女儿,是你妹妹,你愿意她三十多年都活成这样吗?

亲爱的孩子,你刚刚进入青春期,你会慢慢地走进爱情。妈妈想告诉你,爱情有两种:

    一种叫占有型人格的爱。这种爱的特质是:不能拥有,变爱为怨;

不能拥有,变爱为害;不能拥有,同归于尽。这种爱的呈现方式,也包括那种“主动被占有”的爱,其外在表现就是“不能拥有,自暴自弃”。

你读过不少小说,比如《神雕侠侣》中李莫愁对陆展元的爱,尹志平对小龙女的爱,都是这样的爱。这类爱,具有毁灭性——被毁灭和自我毁灭。

还有一种叫付出型人格的爱。这种爱的特质是:我爱你,就给你自由;我爱你,就要你幸福;我爱你,可以与你无关 ……

 《大鱼海棠》讲的就是这样的爱。《山楂树》中老三对静秋的爱,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爱,也是这样的爱。

妈妈的叮嘱是,不管爱得有多深,如果遭遇了“占有性人格”的爱,请赶快放手,放弃,甚至,逃离。

付出型人格的爱,才更有可能成全自己,成全他人。

    好的爱,骨子里都是全部的接纳,共同的建设,主动的成长,都是让爱者和被爱者成为最好的自己。

湫就是这样做的。因为爱椿,所以,他让椿,去爱己所爱,去成为了自己。椿回应了这样的高贵的爱,在必须要做出选择的关键时刻,她也愿意奉献,并且在奉献中脱胎换骨。

杰克也是这样做的。因为爱露丝,所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露丝,把最美好最顽强的生命能量在最看不到生机的时候,传递给露丝。露丝回应了这样的爱。她的一生,酣畅淋漓。到了垂暮之年,依旧享受生活,相信爱情。

这些,才是真爱,才是深爱!

这就是妈妈今天要告诉你的第二个领悟:爱到深处是成全,是成长与自我成长。

亲爱的孩子,爱情,是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下一次,我们继续谈。

 

妈妈

2016/8/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