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语文研究(37):李红玲:王君《一路修行做班主任》读书笔记(7)
(2016-07-17 06:06:23)
标签:
红玲青春语文班主任 |
(十四)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就是旧式婚姻,拉郎配,先结婚后恋爱,甚至比旧式婚姻还不如。结婚不满意逼急了还可以离婚,抹脖子上吊也是一条路,当班主任做老师可不行。你离不了!
所以连忙把歪念头打住,寻找解脱办法。所谓办法就是:我动不了别人,我就动自己;改变不了别人,我就改变自己。
与我而言,首先就是习惯课堂上的安静,习惯课堂上少有学生积极举手发言。我反复告诫自己:学生不喜欢说,不等于他们没有动脑筋。只要他们动脑了,教学的目标就达到了。……能够顶呱呱说是一种能力,但沉默,也是一种能力。
其次,你得寻找适合他们的教学节奏。激情的班课堂推进很快,很容易在高速公路上前行,彼此都觉得爽。内向的班就比较缓慢了,孩子们一板一眼,课堂不可能快,甚至常常有停滞的危险。这其实更需要老师的耐心、定力和智慧。
最后,你还要思考,孩子毕竟是孩子,在个性上还是需要调理的。……总之,如果你用一种办法就让以前的孩子激动起来了,可对这些孩子,你得用三种方法。你自己的思维模式必须打破,你必须变的更灵活,更聪明。
接受和自己性格不一样的人,我想,也算是一种胸怀,一种智慧吧。这样的智慧,对教师是极为重要的。
(红玲感悟:这篇文章被我反复阅读,反复阅读,反复阅读!身在北京的王君老师,怎么如此理解我的现状,字字句句说出了我的心声!当班主任多年,当语文老师多年,我也是头一次遭遇和自己性格相左的学生。正如王君老师一样,我也是一个“性格偏外向,而且,基本上算一个激情洋溢,爱憎分明的人。”我喜欢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激情碰撞,这样的情形在上届孩子身上得到了巅峰体验。可是面对眼前的孩子,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在课堂中找不到上课的快感。抱怨指责,让听话的孩子们茫茫然不知所措,也让焦虑的我戚戚然无所适从。不断的反思过后,我决定适应孩子。孩子们课堂上不回答,不交流,是因为他们不理解,不接受。试想一下,原本秩序井然的班级,原本良好的语文课堂模式,因为你的到来,一切全乱了。让孩子们从一种生活方式进入另一种生活方式,从一种学习模式接受另一种学习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多日的痛苦纠结之后,我想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