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孩子(5):有些路,你根本不可能一个人走———110公里柴达木戈壁行散记(5)

标签:
儿子戈壁合作他人 |
亲爱的儿子:
第一天,
快走,是一种魅惑。
走着走着,自己就领先了。走着走着,后面就看不见人影了。第一天,我一直领走。越走越快越走越快,豪气万丈。
到下午三点钟多钟的时候,感觉已经要到营地了。地势越加开阔,长空之下,偶有怪石嶙峋肃立,鲜艳的经幡飘扬,感觉附近应该有人家。
我欣喜若狂。
继续往前。可是再怎么走,就是看不见。
我渐渐怀疑起自己来,是不是走错了路?但我明明一直跟着红色的路标走,似乎并没有偏离啊?
越走越觉得不像。终于决定放慢脚步,往回走一段。
幸好往回走了。一转身走了不到二百米,便看见极远极远的地方有人在招手,好像还在呼喊啥。但风太大。声音传到我这边的时候,已经消散了。我迎着这个人走去。走了大约300米,便看到了营地的凯旋门。红旗招展,一片让人振奋的人间景象。内心顿时沸腾起来。
我果然走错了。到达之后,一位同伴说,他看见我走错了方向,一直喊一直喊,可我就是听不见啊!他着急啊,可就是追不上我啊!
我特别特别惭愧。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走岔路的。在我的意念里,根本没有走错啊!结果一个人往前冲,白白多走了两公里不说,还劳累了别人。第一没有当着,我这个自以为速度奇快的人,还成了人家的累赘。
第二天,
有些路,不要一个人走的好。
第二件事,是夜行。
这次柴达木之行,安排了4公里的夜走。规矩是:不得带头灯,不得开手机,不得说话,总之,只能静悄悄地走。
我很害怕。一是夜晚太冷,手脚都是僵硬的。在寒冷中走,觉得自己像僵尸。二是黑。戈壁滩不是塑胶跑道,深沟浅壑如何走?想想都瘆人。
大家先集合。在凛冽的寒气中听领队交代各种注意事项。我冷得哆嗦。放眼看去,一片漆黑,迈步都困难。
排着队深一脚浅一脚地出发。我走成人队的第二个。走了不到100米,我就自然而然地握住了“领头大哥”的手。不,是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全靠上去了。我必须依靠他的支撑,否则,根本无法前行。
我记忆力糟糕。把一个班的学生面孔和名字对上号,也要小半学期。所以,这次柴达木之行的同伴,我还几乎都不认识。那位“领头大哥”,其实我怀疑他是“领头小弟”,比我年龄小的可能性更大些。他到底是成人队中的哪一位,我还搞不清楚。至于姓名模样等其他信息,更是一无所知。
但在这样的夜行中,妈妈就只能把自己交给他了。
我紧紧地握住他的手,几乎是被他拖着前行。眼睛完全不起作用了,靠的是感觉,或者说,是一种信任。男人的手很有力。他死死地拽着我,防止我跌倒。虽然如此,我还是好几次差点儿跌到沟里去。每一次都是千钧一发之际,被他活活地拽出来,荡悠悠好半天才重新站定,又跌跌撞撞往前走。他也有差点儿摔筋斗的时候,我这个体重身高值都极低的人,便也条件反射地拉住他。我吨位小,有两次拉不住,便两个人一同摔了下去。并不狼狈。两个人摔跤的感觉,比一个人摔的好。每次总是那领头大哥首先爬起来,然后搀扶起我,继续拉住我的手,朝前走。
那个晚上,静谧的柴达木戈壁之夜的四公里,每一个人,都是这样走下来的——彼此牵着手,深一脚,浅一脚,一起摔打着,走过来了。
用的主要不是眼睛,而是感觉和彼此的信任。
亲爱的孩子,那晚上的夜行,妈妈看到了只有小时候才看到过的星空。银河离我们那么近啊。似乎一伸手,就可以抓住一大把一大把的星星。今夜银河斑斓,星光灿烂!可是妈妈心中最多的感动,不是来自于星空,而是来自于人群。
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帮扶,在这美丽的星空下,我们寸步难行。
任何时候,人,人心,都是最美的风景。
第三件事,大家对行走路标的爱护。
在无人区行走,四面八方都浩渺无际,东南西北成为了很抽象的方位名词。这样的时刻,没有路标,就意味着必然的迷路。未来训练营在勘测道路上做了充分的准备:一杆一杆红色的小小指路旗是我们行走的标识。大概每隔一公里,就有一面。
一路上,特别动人的景象就是大家不断停下来把歪倒的指路旗扶正,把打了卷的旗面整理好。很多时候,大家还给旗杆培培土,让它立得更牢固。往往后面传来信息,说是孩子们的补给不够了啥的,这个时候我们成人就把干粮啊水果啊鸡蛋啊放在旗杆下,让后边跟上来的孩子有得吃的。
最后一天,基本上算独立行走了。我咬着牙在隔壁上跋涉。虽然累,但不孤独,也不怕。因为我知道,总有一面一面的红色小旗会在该出现的时候出现的。小旗在,队伍就在,组织就在,目标就在!
无人区的远征,最开心的是遇到了人。外人基本没有,但走着走着追上了同伴,或者被同伴超过,都是幸福的事儿。
行走,不仅让我们更加爱自然,而且,更加爱同类。
一路上我想起了很多很多名言,比如: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比如,一个人的悲剧,就是人类的悲剧等等。
我前所有为地懂得了这些话!
妈妈
2015/11/17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