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语文研究之六:王丽霞:与“君”相逢,三生有幸
(2015-11-09 08:41:29)
标签:
深圳丽霞思考班主任王君 |
【写在前面:这深圳霞妹妹的信和文章。经她同意,发在我的博客上。从霞妹妹身上,我似乎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那样的好学,那样的谦逊,那样的充满热情,热爱思考。这种状态,不是专业成长的姿态,更是“专业生活”的姿态。霞妹妹的教育随笔中,我爱得不得了的一篇是《做一回“福斯摩斯”》,其间表现出来的教育思想、教育行动力、教育反省力都让人感慨。我敢说,霞妹妹这样坚持下去,在未来,一位教育专家就将诞生。妹妹,坚持,加油!】
王老师:
与“君”相逢,三生有幸
深圳坪山高级中学
一、与“君”初逢,真心叹服
认识“王君”老师实属偶然,记得上班的第二年,接到通知要全市语文老师去开会,在会上,深圳市语文教研员程少堂老师隆重向我们介绍了全国最年轻的语文特级教师——王君。当时带着出生牛犊不畏虎的精神审视着这个好像不比自己大多少的年轻女子,她会来自哪所高校?有怎样的人生际遇呢?如此年轻便有这样的成就,是捧出来的还是真有真才实学?
一个小时左右的讲座很快就结束了,她还没讲完,年少轻狂的我就被深深折服了,多么精致的一个女子呀!雅致与干练在她身上巧妙契合,浑身上下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原来她是从一个山村中学凭着厉害与勤快一步步走到了今天。仅仅个把小时的时间,70后的王君老师身上旺盛的活力已经充分激发了80后的小小的我的教育小宇宙,从此我单方面地把王君老师引为了我的导师。后来上网百度一下,哦!王君老师不仅是“青春语文”的倡导者,竟是教学、教育、科研的“三栖式”名师!看来我有偶像了!哈哈!
二、再次邂逅,略带遗憾
再次邂逅王君老师,已经是三年后的事情了。学校为了提升老师们的专业水平,暑假里带领一批老师赴北京学习,没想到,竟然请到了王君老师来为我们做报告。此时的王君老师已经调到了人大附中西山学校任教,几年不见,王君老师神情中略带沧桑,也许是为调动而心悴,也许是为新挑战而劳累。但她一张口,所有的疲惫便荡然无存,一个“时尚精灵(广西南宁语文教研员庞荣飞语)”的风貌再次呈现,其“伶牙俐齿”及对教育一针见血的思考再次让我折服。
当时的我已经做了几年的班主任,和很多班主任一样,对于学校层出不穷的活动深恶而痛绝之,没想到王君老师却认为“没有活动就没有真教育”,可以通过活动塑造班级灵魂,不但如此,王老师还以身作则,坚持长跑,“野蛮其体魄,充盈其心灵”,力争培养有温度有高度的人!整整一个下午,我们和王君老师一起思考,一起大笑,如坐春风,丝毫不知疲倦为何物。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
夜幕降临,我们邀请王君老师在酒店和我们共进晚餐,没有什么特别的安排,只是我们正常的工作餐而已,向来远离领导席的我这次下决心主动和王君老师坐在一桌,可她拒绝了领导的邀请,说要回家给老公、孩子煮饭,原来事业成功的她也是一位贤妻良母呢!虽然不能近谈略带遗憾,但偶像对家庭的付出更是让我心动!也许对她来说只是拒绝了一个觥筹交错的应酬,她哪知道还有一个小小的我期待与她近距离交流呢。
三、拜读著作,获益良多
对王君老师虽仰慕已久,然终无缘与其结交。虽视其为偶像,但并不会像脑残粉那般狂热。无妨,通过拜读她的著作,与其思想做一碰撞那也是极好的!于是买来《一位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王君专业求索笔记》和《班主任,青春万岁》细细品读,文采斐然,雅俗共赏,像听她讲座一样,丝毫不觉得枯燥,而是满口余香,启发甚大。
受其“永不闭馆的班级图书馆”影响,我在我的班上也办起了班级图书馆,不惜自掏腰包精心在网上选购图书,虽然图书馆不是很大,但放到班里的时候,孩子们兴奋的表情,下课后前往翻书的身影都让我满怀欣喜。
受其“你的座位你做主”座位编排艺术的影响,我创造性地结合我们班级的实际情况,把班级量化与座位挂钩,不但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还有效地约束了后进生的行为习惯,班级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受其“专业阅读之路”的影响,我也逐渐有了向经典教育理论著作迈进的意向,走近了才发现,那是一个多么丰富而又淳朴的教育宝库……
受其笔耕不辍的精神影响,这些年我也常常动笔,把感动把思考形之于笔端,于是自己的名字也逐渐出现在了《班主任之友》等杂志的目录中。
回忆这几年的教育之路,在我班主任工作的懵懂之年,如梦般有幸与王君老师相逢,虽无缘深交,但幸而有她,洒脱干练地如旗手般引领着我在班主任之路上航行!
与“君”相逢,三生有幸!
深圳坪山高级中学 王丽霞
上周三下午上课前,小何同学突然对我说:“老师,我的饭卡不见了。上午生活委员充好饭卡后放在讲桌上,让大家自己去领可我忘记拿了,下午来拿时已经不见了。”听他说后,我并不觉得是什么严重的事情,因为以前也发生过饭卡找不到的情况,但一般情况下,不是被好朋友代领了,就是不小心掉哪儿了,最后总能找到的。我忙在班里问了一下,但是没有人代领。忙安慰他,让他再找一下,说不定就找到了呢。于是,下课后,他又找了好多遍,但都没找到。没想到第二天早晨,他告诉我饭卡找到了,就在讲台上的粉笔盒里。他确定地说昨天他翻过粉笔盒,但是真的没有,今早再去找的时候就突然出现了。哪料下午上课前,他又告诉我:“老师,我的饭卡里面应该有160元左右,但是中午吃饭的时候发现只有八九十了,应该被人盗刷了几十块钱。”至此,我才意识到班级确实发生了盗刷饭卡的案子。看来我要学福尔摩斯探案了,因为直觉告诉我,这事是班级内部同学做的。此事如果听之任之,必然纵容不良风气。
二、积极着手破案,进展顺利
首先在班内调查了一下,确定是中午期间饭卡不见了的。
紧接着去了学校的监控室,本想着如果班级摄像头开着的话,一看摄像头就能很快破案,可没想到班级的摄像头日常是不开的,现在能查的就只有教室外走廊中间摄像头的录像了。这样也好,中午十二点放学后到下午上课的两个小时期间,如果有外人进入,那么外人就是最大嫌疑人;如果没有外人进入,那么嫌疑人肯定就是班内同学了。遗憾的是,看了半天,没看到在这期间有外人进出我们班,那么,我非常不情愿地确认此事是班内同学所为了。而在学校里,学生能使用饭卡消费的地方只有小卖部和食堂,而小卖部各处都有清晰的摄像头。
于是,我来到了小卖部。在小卖部管理人员的帮助下,我得知,可以在充卡室的电脑上找出来小何同学的饭卡消费记录,然后就比较好查了。我很快在充卡室的电脑上查出并打印出了小何的消费记录,记录上不但清晰地显示了消费了多少钱,并且清晰地标注了在哪台刷卡机上消费的,这样对照摄像头就方便多了。
强烈的破案冲动激励着我再次来到了小卖部,和工作人员一起看录像,按照小何同学饭卡被盗刷的时间,我共看到三个熟悉的身影。于是再次回到充卡室确认这三个同学自己饭卡的消费记录。如果这一时间段内,这三个同学如果有自己饭卡的消费记录,那基本上就可以排除嫌疑,如果没有,那就是很明显的了。看来只要拿到这三个人的消费记录,案子基本上就可以告破了。
三、案子告破之后,进退两难
可是充卡室总机电脑的查询速度很慢,半小时了,一个同学的都还没查出来。反应缓慢的电脑让我逐渐清醒起来,我查出来了又能怎样?开除还是处分?但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而不是法庭。于是,我又回到班里,声称给那个犯错误的同学一天的时间,主动来找我承认错误。可是,一天过去了,并没有人来找我。是不愿还是不敢?我无从得知。
第二天,充卡室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三个同学的消费记录已经查到了。拿到记录后,一对比,嫌疑人便昭然若揭,这是个平时各方面表现都不错的孩子,是什么促使他做了这件错事呢?是惯犯还是偶尔为之?
真相大白后,不但没有一丝破案后的成就感,反而充满了忧伤、难过与失望。怎么处理又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如果嫌疑人名单一公布那么从此此人便臭名昭著,估计要转学,至少在班里呆不下去了,即便硬着头皮呆下去,还有谁会愿意与其走近,那么后面还会有一系列的问题。可如果此事就此不理,那么犯错误的同学认识不到错误,今天小偷明天大偷,那岂不是祸害社会,并且全班同学也不能因此受到教育。怎么办?怎么办?我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四、进行公民教育,引其认错
思前想后,决定要把此事变成一个宣传法制的教育契机。
于是,在周五离校教育的时候,我开始讲这件事。我先详细地讲了自己破案的思路。紧接着,我说道:“社会大治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达到:要么整个社会人们的素养极高,无人干违法的事情;要么大家有贼心但畏于法网恢恢,从而安分守己。第一种情况是理想状态,如果我们能做到是最好的,如果做不到的话,也请大家意识到第二种情况,大家想,我一个小小的老师尚能破案,更何况社会上专门破案的警察呢。所以,我们都要做一个有原则,有法治意识的公民。”
“最后,我想对那位犯了错的同学说几句。我知道你并没有从小何座位上拿饭卡,这说明你没有偷,只是有点贪小便宜心理,并且事后又能把饭卡放回班级,说明你是一个懂得反省的同学。因为你的懂得自我反省,我决定永远不会把你的名字告诉任何一个人,但我需要你对此事做出补救,你必须做到如下两点:第一,你花了小何67元钱,下周返校时必须归还,悄悄放到他的抽屉里也可以,放到我的办公桌上,让我转交也可以;第二,我要知道你对此事的认识态度,今天放学回家后,你可以给我打个电话,也可以给我发个短信,也可以给我发封邮件,也可以给我写封信,并且你可以用和你平时笔迹不同的字迹来写,还可以不署名。”
五、运用善意谎言,呵护心灵
晚上,我并没有接到什么电话,也没有短信,电子邮箱里也是空空如也。我想,如果我是那个犯了错的同学,我会把反思的信件和钱装在一起,趁着没人的时候,放到老师的办公室。
于是,第二天返校的时候,我就故意晚到了一会,等我到达自己办公桌的时候,我笑了,果然有一封信,撕开后,发现里面有70元钱,也有一封短短的没有署名的信,“老师,我错了,我当时捡到卡的时候,因为卡上没有名字,我就想看一下那是不是一张废卡,于是去小卖部买了东西,老师,我以后不会再犯贪小便宜的错误了,谢谢老师给我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谢谢了!”看到这些,我很开心,比案子告破时要高兴千倍万倍。但转念一想,此后那个犯了错的孩子估计每次见到我都不敢直视吧!怎么消除其心理障碍呢?突然间有了主意,不如来个善意的谎言吧!
我兴冲冲地拿着70元钱来到了教室,给了小何,小何很惊喜“真的有人还回来了哦!老师,你真是‘福尔摩斯’呀!”这时,我用足以让那位犯了错的同学也能听到的声音对小何说:“告诉你一个秘密,其实我没有去确认最后一步,虽然确认轻而易举,但是我怕我知道是谁的话,往后会对那位同学有偏见。”旁边的小琳同学这时候插话说:“老师,还好有人还了,我总觉得你说这事的时候看着我,让我觉得好像是我做的似的。”是哦,我好像说这事的时候多看那个犯错的同学两眼,为了彻底打消他的芥蒂,我忙对小琳说:“那当然,我的目光就是要让你们每一个人都反省自我。哈哈!”在笑语中,眼睛的余光看到那位因悔过而深深低垂的脑袋逐渐抬了起来。
至此,事情应该已经圆满解决。此后班内也再没出现过此类事件,教师节我还收到了那个孩子精心准备的小礼物,礼物虽小,但其中的情谊我却是能够心领神会的!看来,对于偶犯错误但心存善念的孩子来说,善意的谎言也许比冰冷的事实更有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