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孩子(2):100公里柴达木戈壁行散记(2)——天地才是大课堂

标签:
戈壁课堂天地独行历练 |
————100公里柴达木戈壁行散记(2)
亲爱的孩子:
平时,我们的学习场地基本上是教室,是校园。老师评判我们的分数,也来自课本,来自考卷。但其实,除了教室,除了课本,天地,自然,真实的生活场景,才是最好的课堂。
妈妈要去柴达木徒步远征100公里,对于自己的体力,我并不怀疑,我毕竟坚持练了30年长跑,我担心自己的是:如果我不能洗澡,不能换衣服,不能睡在自己的清洁暖暖的床上,我能不能够喜悦地在茫茫戈壁滩上生活下来。还有,我没有户外的经历,我能不能够打点好安排好在荒野中的一切。
我知道,一旦离开城市,离开校园,我完全可能像个白痴。
事实上也是这样。
因为工作太忙碌,我一直到了要出发前一天的9月30号晚上才开始打点东西整理户外背包。戈壁寒冷,徒步艰苦,要带的东西很多。我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我无法把羽绒睡袋装到背包里去。
我想了无数的办法,尝试了各种思路,最后还是确定睡袋太大,背包太小,要放进去是不可能的。但如果单放,走路就会很不方便。我被这个睡袋折磨得够惨,一直到精疲力竭也还是没有塞进去。最后,只有放弃了。
第二天早上很早起来,继续整理东西。看着这个让我伤心的无处安置的睡袋,我决定求助爸爸。我以为他曾长途骑行多次,应该比我有户外经验。
我把爸爸从睡梦中弄醒,让他替我装包。爸爸睡眼惺忪地鼓捣了一阵,还是没有成功。但他提出了一个建议:这种户外包有很多外挂功能,干脆挂着走。
我没有采用。包大睡袋也大,挂在包上,实在累赘。最后只有用一个大背心口袋把睡袋装起来。我于是背一个45升的户外大背包,挂一个随身包,还拖一个睡袋,很不利索地到了机场。
抵达德令哈之后,我和默默姐姐安排住一个房间。默默姐姐是个高大魁梧的北方女子,黑且健壮,一看就有丰富的户外经验。我在她面前,娇小得像个孩子——虽然我一直怀疑我的年龄其实比她大。我跟默默姐姐请教,这个该死的睡袋应该如何放。于是,我被沉默的默默姐上了生动的一课:
我像看戏法一样看默默姐姐三下五除二就把我的睡袋塞进了大包。
我的天啊,我这才知道这个被我折腾了一个晚上一个早上也没有折腾明白的户外包原来还藏着这么多机关!有这么多的装法!
还是那个包,还是那些东西,还是那个硕大的羽绒睡袋,在默默姐姐的手上,就那么服帖,那么柔软!默默姐姐装包,根本像个魔术师,轻轻松松搞定。不到五分钟,不仅所有东西装进去了,而且包比以前还显得苗条挺拔。
我啧啧赞叹,也脸红惭愧。
是,我能讲出很多好课,我能写出不少好文章,但是我,装不好一个包!野外跋涉,写不写得出好文章不影响生存,但是,装不好一个包,一定影响跋涉的质量。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是我当时最深切的感受。
后来,在每一个细节上,我都更感觉到了自己的无用:支帐篷,默默姐姐麻利地根本不需要我插手;如何在帐篷的小小空间里合理安置所有行李和两个大人,一开始我也手足无措。默默姐姐稍稍指点,我发现原来帐篷里居然如此宽敞;第二天早上起来,我不知道如何把这么大的羽绒睡袋复原。没有默默姐姐的点拨,我就傻在那儿了……
亲爱的孩子,真的,那是很尴尬也很奇妙的学习过程。
那些能力,和分数无关,和考卷无关。但每一步,每一个瞬间,我们真的都在应考,都在上交试卷。没有人给你评分,你在当下的生活质量和心理感受就是裁判师。
我想起来了我的一个学生,他叫毕竟文,是我在人大附中西山学校的学生。
付总多次跟我提起过这个孩子,赞美他有超强的野外生存能力,赞美他喜欢帮助人,组织能力强。我也信。在我的电脑上,还珍藏着这个孩子记叙自己柴达木之行的长文,一共有三万多字。
孩子,你要知道,这个哥哥,在学校,是学习成绩最不起眼的学生。写作文更是艰难。你很难想象,当他被抛到无人区的时候,他比一般人都能干很多。
我跟他妈妈说,这个家伙,别看他学习不太行,未来一定非常成功!不信,我们等着瞧!
孩子,妈妈也想起了你。你从小就非常独立坚强。从北京回重庆,从重庆回北京,上千里的空中旅程,上百公里的城市辗转,小小的你,都有勇气自己完成。最近的一次回京,你第一次出了差错,看错了机票,误了机。当你气定神闲地打电话来告诉我们飞机坐丢了时,我们一点儿都没有责备你,也一点儿都不着急,因为我和你爸爸心中有底儿:你有本事在人流中不惊慌失措,你能处理好这个事儿。果然,我们稍加指点,你就自己退票改签,井然有序地解决了所有难题。深夜你回到家,一脸从容,没有着急,甚至,没有疲惫。
我亲爱的孩子,最大的学问不在书本上,不在考卷上,而在天地之间。妈妈要去迎接柴达木的这100多公里,就是要以天为卷,以地为笔,来一次真真正正的生存考试。我的分数并不高。但我欣喜于自己知道了自己的分数并不高这个事实。作为一名老师,一位母亲,这样的体验敦促我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育儿思路。如何让我的教育和天地人生接轨,如何拥有教给学生货真价实的生活能力的能力……妈妈在思考,在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