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幸:转身,从遇见王君老师开始
(2015-08-08 22:33:39)
标签:
转身王君幸子 |
转身,从遇见王君老师开始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中学
如果没有遇见王君老师,也许我就一辈子做一个安于现状的教书匠了。
2011年11月在广东省实验中学听了王君老师上的名师观摩课,她的课和发言都给了我极大的震撼。
刚拿到会议资料时我其实对王老师的课没有期待,她选择上的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心里想:这老师怎么找这样一篇文章来上观摩课呢?这种文章怎么可能上得出彩呢?可是王老师一上课,我就发现我错了。王老师以诗意的语言导入,而且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融进了导语中,将古代著名的赤壁之战与我们的解放渡江战役互为映衬,似乎长江波澜壮阔地从远古滚滚而来,让人不由得也心潮澎湃。导语已经如此了得了,后面的精彩就不在话下了,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让学生从文章的结构、语言和作者情怀等方面学习文章。环节和题目设计的精巧,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从不知道一篇被我认为枯燥的新闻可以这样上。
反观我自己,仗着教了13年书,在教材上花的时间少得可怜,因班主任工作耗了不少时间,想着语文教学吃老本就行了,反正学生的考试成绩在年级里也总不错。面对这年长我几岁却对语文教学充满激情的王君老师,我真是羞愧难当。想起我初中时发誓不报师范学校的理由:做老师太没意思了,几乎年年都上一样的内容,闷都闷死了。而我自己现在恰恰成了年少时最不屑的“没意思”的人。想到今后的二十年天天都在重复自己,这真是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这样的人生确实太没意思了!可是,如果像王君老师这样教语文,又怎么会没意思呢?语文特级教师王栋生(杂文家吴非)说:“邵燕祥等著名杂文家劝我不要再当教师,而去进行专业创作。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教师从事的是‘重复劳动’。我觉得是创造性劳动还是重复劳动,不是取决于职业,而是取决于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我想,这就是我和王君老师的差距了。
王君老师的发言更是让我佩服不已。她通过解读《丑小鸭》来讲自己的经历,这给了我双重的冲击。首先是教材的读解的多元与深入,其次是王老师的不安于现状,从綦江“逃”到重庆再“逃”到北京,不断地超越自己。我第一次知道“逃”不是胆小鬼的表现,逃离现状其实也需要很大的勇气。而我听完王老师的讲座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逃离自己语文教学的困局,寻找新的出路。
如果说王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的话,王老师的发言就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这扇窗让阳光和清新的空气进来了,也让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这扇门让我渴望转身迈出了已经禁锢已久的小天地,踏上探寻语文教学之美的的道路。
心动之后就要行动了,我很清楚,当务之急就是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可这怎么提呢?我没有头绪,就决定先向王君老师学习。我从百度搜到了王君老师的旧博客和新博客,一有时间就到她的博客中学习。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对的,王老师做语文教师和班主任都很成功,而且笔耕不辍,那些成功的经验、创新的尝试、对教育教学的思考等等都及时地出现在她博客上,透过王老师的眼睛,我看到了精彩纷呈的青春语文,感受到了带着生命温度的教育,于是,我沉醉其中,流连忘返。为了方便向王老师请教,我重开了三年半前就已经开了却未曾用过的新浪博客,慢慢地,以王君老师的博客为原点,我认识了一个又一个的老师,他们都有着教育者情怀,对教学也满怀激情。可以说,我转身之后能坚持走下来的原因,除了有王君老师的引路之外,还有就是身边有很多和我一样追逐梦想的同行者,让我觉得自己并不孤独。
给我帮助很大的还有一位老师——卢望军老师。我重开博客的目的是学习,于是我大量地转载别人的文章,只要我觉得对教育教学有用的都转载了。卢老师比我小,是八零后的才女语文老师,每天一博还写得文采飞扬,对教育教学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我被她的才情折服,一见倾心,经常拜访她的博客,也经常对她的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也转载了不少她的文章。她初次回访我的博客的时候,我一大堆的博文是转载的,只有一篇文章是自己的,写的是我遇见王君老师后的改变,在这篇博文下,卢老师是这样评论的:“我喜欢用真性情来评价别人的博客,今天我再说一次,你的博客有真性情,其实,你可以不用转载那么多的!你写得真的很好!遇见一个精神的领袖,是很幸福的事情!”这段话给我莫大的鼓励,为了不辜负她的这番话,我开始学着自己写博客,写的文章虽然不多,但总算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写博客后,我又遇到了不少真诚相待的博友,让我在看似虚拟的博客中有了更真实的存在感,教育的理想在博客中开花,在现实中结果。
后来,我新浪博客还遇见了很多对我的教育教学有很大影响的老师:吴非老师的刚直让我更明白教育者正人要先正己,徐文慧老师的“顺性挖潜”让我更懂孩子的心,霍军老师的自由奔放让我看到更广袤的思想的天空,张丽钧老师那颗正直善感的心给了我最好的灵魂的滋养,七槐子先生的无私让我的学生有幸从初一开始就领略到了他选编的课外文言文的魅力……
随着学习的深入,博客已经不能满足我的需求,我开始大量地阅读教育教学杂志,不断地购买语文教学相关的书籍,细细研读,汲取自己所需要的养料。
现在,我的学生成绩依旧在前列,并没有突飞猛进到与别的班拉大距离,但是我自己知道,“语文”这两个字于我、于学生已经有了不一样的意义,语文课对于我和学生来说也有了更多的心领神会、乐而忘返的时光。更重要的是,在我心里,语文教学再也不是毫无意义的重复,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每一天都有一轮新的太阳。
我庆幸,在我彷徨的时候,转身遇见了她——王君老师,于是充满活力的语文开始丝丝缕缕地融进了我的生活,融进了我的生命,它不断生长着,让每一个日子都那么鲜活、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