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我的天空致敬(48):神奇导游袁广仁

(2015-06-25 06:07:23)
标签:

导游

袁广仁

优秀

幸福

杂谈


带孩子们毕业旅行,一路向西。好风景自在意料当中。但最让人念念不忘的,还是一路相遇的那些优秀的人——神人圣人贤人们。

    比如神人袁广仁。

小袁是此行的第一个导游。供职于陕西中国旅行社。

遇到优秀的导游是旅途最值得拍手称快的事。一个导游好不好,基本见面前五分钟就可以判定。我们出了西安火车站,远远看见一个小伙子老熟人一般向我们使劲招手。矮矮的个子,并不强壮的身材,但笑容很欢快灼热,眼神清亮火辣。那是老朋友般的表情。有些人就是神奇,见第一面,你就觉得他是故人。这种人,做导游,做老师,都是最合适的。他们尽心竭力地为你服务,但又让你感觉不到他是在为你服务。他们似乎只是在自娱自乐,顺便带着你玩而已。你于无知无觉之中被这样的人牵引,被他们激活,于是你的每一分钟,都拥有了热情,都充满了欢乐。你突然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很能疯,很能狂。这个自己一直被埋在潜意识的深处,非有幸福导师的到来很难被唤醒。

小袁导游,就是拥有这种能耐的幸福导师。

导游和教师,应是惺惺相惜的职业:因为面临着相同的艰难——重复。学生届届相似,游客批批雷同。在同一间教室里,在同一条线路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笑容很容易机械化,快乐也很容易职业化。而优秀的教师和优秀的导游,一定是小袁这样的人:他们永远在和学生,在和游客“初恋”。每一次进入教室,每一次走上旅途,他们都是全新的一个自我。他们身上的那种迷人的东西,事实上是一种主动的自我更新。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世界每一天都是新的,他们自己,从内到外,也每一天都是新的。他们带给教室新鲜的空气,带给旅程新鲜的感受。你不能不喜欢上他们。

最让人“过耳难忘”的是小袁的景区解说。这么个年轻的小伙子,腹有锦绣,出口成章。雅的时候唐诗宋词大段大段地背诵,“俗”的时候流行段子也滔滔不绝。他的能耐是能够把历史典故、诗歌辞赋、俚语方言自然融合。他的讲解是朗诵,是演讲,是评书,是故事会,还是演唱会。这家伙肚子里似乎全装着歌,一开口,各个时代,各种风格的歌浩浩荡荡地往外涌。那些我永远都记不下来的歌词,永远都搞不明白的调子,于小袁,简直就是小菜一碟驾轻就熟。他一路讲来一路歌,一路唱来一路笑,一车的老人、中年人、小孩子全都被他的歌调动起来,满车子欢乐洋溢,幸福生长。

小孩子是很难搞定的。我们带的这批小游客,男孩儿居多,永远叽叽喳喳,像一群可以不休息的麻雀。平日纪律就是大问题。小袁乍一看也是小孩子,我看小孩子管理小孩子,管理得秩序井然。因为他讲得实在太好听,你不能不被他吸引,你舍不得不听啊!

我真是佩服极了。我想:一个导游,或者熟悉历史,或者擅长文学,或者精于侃大山,或者迷恋流行歌……总之,只要精通其中一样,都可爱,都了不起。难得的是这个小袁导游,居然门门通!不仅门门通,而且各种文史哲材料,俗语雅言,信手拈来,极善组合,极善嫁接,极善融合。我不知道这个年轻人当初高考考过所谓“文综”没有,依我看,小袁的能力,就是实实在在的“文综”能力了。这等积累,这等变通和应用能力,这等口才,不说当导游,就是上百家讲坛,也一定是极深受欢迎的草根明星哩!

第二天在大明宫遗址吃完晚饭出来,我看见孩子们围在一起大声喧笑着。走近一看,是小袁在玩一个巨大的陀螺。旁边一个中老年人玩得好极了,手上的鞭子挥得呼呼有声,巨大的金属陀螺滴溜溜地转得像艺术品。而小袁显然不太会玩,挺笨拙,挺吃力。但再笨拙再吃力,他依旧在那儿认认真真一招一式地认真比划,眼神里全是好奇和专注。他奋力一鞭子甩下去,但往往甩不在点上,重心偏离,他的身体歪歪扭扭,陀螺也跌跌撞撞,大家就哈哈大笑。他便更用力地去甩,更用力地“出丑”,大家笑得更厉害。他也跟着嘻嘻哈哈地笑,继续兴高采烈地尝试和“出丑”。

我在旁边观察着,也笑,也乐,更感动。一个导游,就是“出丑”,也能带给大家欢乐。我是不行的。我唱歌差,便少有勇气开口。不擅长某个项目,更是小心翼翼地不愿意露怯。在大部分时候,我还活得太小心,太拘谨。我缺乏小袁的这般放松,这般天真。我忽然明白:我们喜欢小袁,不仅仅是他的才华征服我们,他的热情打动我们,更多的原因乃是因为他兴高采烈地活在每一个当下。不管是他擅长的,还是不擅长的领域,他都睁大好奇的眼睛,全心全意地去体验,全心全意地投入地玩。他并不刻意带给人欢乐,但投入本身就是一种欢乐的力量。投入的人活得自由,活得轻松,活得自信,活得热情。也渐渐在这投入之中,获得了对生活,对职业的极深刻的智慧。

后来在敦煌,在兰州,在青海湖,遇到的导游也都很负责,甚至算得上敬业。他们认真地履行每一项接待任务,规规矩矩,兢兢业业,把景点解说词一句不漏地背诵下来,勤勉又诚恳。他们和小袁最不同的乃是:在他们的脸上,看不到小袁那种对生活本身的狂热的爱,对景区的发自内心的爱,对所服务的人的真诚的爱。他们是解说词搬运工,是忠诚朴实的劳工。但小袁不是。小袁是工作的创造者,是生命的享受者。

一路上,盯着这个小伙子,我对自己说:真应该拜他为师啊!教师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导游,如果我有小袁的这般语言修养,情绪修养,有小袁这般的生命热情,教室,便成为了迷人的旅程,孩子们,我自己,该是多么幸福,多么惬意啊。

我很想知道这样一个优秀的导游是如何“炼成”的。我跟小袁聊天,很希望能够套出他的“成长史”。但面对这个问题小袁却腼腆起来,只说他高中以前根本不喜欢说话,是个不爱表达的孩子。我很想继续深入,但小伙子却打住了,开玩笑说让我去问他妈妈。他不愿意说,一定有他的难处,我不好意思再追问。但对这个神奇的年轻人,更充满了好奇。

后来到网上一查,小袁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职业教育学院”,“人民网”也报道过他的一些事迹。这个年轻的导游,在我之前,已经有不少粉丝了。真好啊!我想:这样的导游,应该有更多的人认识他,享受他的服务,从他的工作中思考“人才”的意义。“导游”不算太高端的职业,入职门槛现在也还不太高。但总有优秀的人,把不太高端的职业做到了高端,使我们领悟到“快乐地工作和生活是成长最伟大的意义”的道理。联想到小袁受的“职业教育”,联想到他淡淡说到的自己“高中以前不喜欢说话”,我甚至自作多情地勾画出了这个可敬的年轻人的成长轨迹:他当年肯定不是学霸,甚至还可能是一个不活泼的问题孩子,可是现在,他多优秀,多阳光。享受着小袁,我总想起著名教育家尼尔所说的“即使学校教出的是一个快乐的清洁工,也远比培养出一个精神不正常的学者要强得多”。

我多么希望我的儿子,我的学生,都如小袁,不一定读名牌大学,不一定非要进世界多少强,但工作得兴高采烈,自由欢畅,自己快乐,也带给他人快乐。

有机会,我真好想研究一下这个年轻人的成长史。也许对我们认识教育,认识学生,认识自己,会有不少帮助呢!

分别的时候,我诚意邀请小袁来清华附中创新班开设选修课。如果有机会,我还想请我的教师朋友们都来听听小袁讲课,听一位职业教育学院毕业的年轻人说说历史,说说政治,说说音乐,说说文化。

此刻,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眼前还跳跃着小袁欢乐热情的笑,讲《墙上的咖啡》的故事时的声情并茂,诠释“人文”就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时的深情和自信……江湖处处有高人。致敬了,小袁导游!谢谢你带给我们的欢乐和启示。

2015/6/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