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一颗好的心(110):欣赏和赞美,语文湿地的向阳花
(2015-01-25 08:48:18)
标签:
欣赏赞美心胸开阔热爱 |
我不禁有些感慨。也想说说我的看法。
这学期奉命管理圆明书院。我只有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没有管理其他的经验。要把这份工作干好,得使劲动脑筋想法子。我调动了我过去二十年班主任经验的全部积累,最后确定了大思路:不“管”而“理”。从阳光思维方式的培养入手。所谓阳光思维方式,是我经历了这么多届学生,特别是接触了北京重点中学的学生之后有的放矢提炼出的一个培养目标。很朴素,很简单。在现阶段,就30个字:
会欣赏
喜微笑
先自省
不指责
拒焦虑
按照我的带班经验,不说这三十个字,如果能够把前六个字落实,我们的班级,都会发生质的改变。我们的工作,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此类教育,善莫大焉。
这一年多,我教的是学业成绩偏优秀的孩子。这些孩子,智商是蛮高的。但情商方面,问题层出不穷。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互相敌视。二是缺乏规矩。产生这两个问题,和以惨烈竞争为基本特点的应试教育有很大关系。在不少孩子眼里,不把“别人”丢在后边,踩在脚下就不算成功。他们缺乏双赢和多赢的意识。在一些家长眼里,只要成绩好,分数高,便一好百好,尊重他人,尊重纪律的教育严重缺乏。
在这样的背景下,要让孩子们学会主动地发自内心地“欣赏”和“赞美”他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我们得设计很多的活动,设置很多的情景,才能够慢慢营造起这样的风气,调理孩子们的心性,帮助他们养成这样的习惯。
我以前在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大军校长有一招很厉害:每一年的新年“奥斯卡”,雷打不动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相赞美。每一个教师都会得到一个奖杯。上面镌刻着“奥斯卡”颁奖词——颁奖词综合了大家的智慧,能够集中展示这位教师的优点。
大军校长用心良苦,我是能够体会到的。
欣赏他人,赞美他人,似乎只是“张嘴之劳”,但在我们的文化中,却是很艰难的事。孔圣人谆谆教导: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意思就是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们,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这话没有错。但也让我们几千年来,都小心翼翼地警惕着“表扬”这码子事儿。似乎“表扬”就一定和别有用心的“阿谀奉承”相关联,似乎“赞美”的背后,一定是“当面恭维”“背后诽谤”。我们的文化中,确实很缺乏“赞美”这一块儿。不仅是朋友之间如此,就连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倾向于严格严厉。夫妻之间,更不用说了。一个连“我爱你”都吝啬表达的民族,可能在伴侣之间互相表扬吗?
但是,在生活中,我们是多么需要欣赏和赞美啊!
姨婆养花,总是养得很好。不仅是姨婆会伺候花,还因为姨婆真爱这些花。每天给花浇水的时候,擦拭花钵的时候,姨婆都是满满的爱意,欣赏赞美不绝于耳。姨婆说这样花会感受到人的爱,就会开得好。还有专家研究,不仅仅是花,就连水,也是这样的。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出了一个报告,叫《水知道答案》。专家研究水的结晶,经常被赞美被欣赏的水,会结出更美丽的晶体。我想,哪怕这只是个童话,也极有价值。如果花和水换为小狗小猫,我们就会看得更清楚。一只经常被赞美的小动物,一定更可爱,更温顺。不信你试试。
还有那个著名的罗森塔尔实验,就更不用说了。
欣赏和赞美,实际上是我们最需要的东西。每个人,都一样。在这个意义上来说,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几层次研究是有缺陷的。事实上,不管一个人处在生命的哪一个层次,他都同样需要欣赏和赞美。就是生存没有解决的底层人群,他们也需要欣赏和赞美。物质上没有脱贫,但精神上,是可以提前脱贫的呀。伟大的教育,就是对任何一个孩子,都能发现和挖掘他的可以被欣赏被赞美之处,并且把这欣赏和赞美用恰当的方式,传递给他。
我们常说的“正能量”,很多时候,都是以一种欣赏和赞美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一个个体,都是优点和缺点的综合体。或者说,每一个生命,他的优势和短板,一定是相生的。我们看一个人看到哪一面,决定于你想看到哪一面。你想挑刺儿,那就一定挑得出。你想寻找优点,也一定找得到。这全看那个正在“看”的人,是哪种眼光,何种心态。
喜欢欣赏和赞美的人,一定内心宽阔,充满阳光。
善于欣赏和赞美的人,一定充满智慧,富有魅力。
看得见别人的优点,说明你有一双好眼睛。你不会随便指责和抱怨。
能够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欣赏,说明你的灵魂晶莹剔透。你有同理心,能够体谅他人的艰难,读懂他人的努力。
当我们在祝福别人的时候,实际上自己也在被祝福;当我们在欣赏别人的时候,自己也在被欣赏;
善于接纳欣赏和赞美,并把这都变为前进力量的人,一定活得有激情,有目标。
相反,不喜欢欣赏,不喜欢赞美的人,或者比较严肃,或者比较冷漠,或者就是比较自我。跟这样的人相处,难受是难免的。
爱欣赏和爱赞美,也并不排斥争论,不排斥意见相左。
就如李华平教授非常欣赏肖培东,但也直截了当跟他提出“不要拒绝理论”。华平兄也常常欣赏赞美我,但也同样不吝提出批评。因为他说“不能拿语文送人情”。
“直”和“谅”,如果能够生长在“欣赏与赞美”的土地上,会开出更美的花。
文人相轻,同行相忌,是人性的老毛病。我们若能克服,便更能能修炼一颗好的心。同龄人之间的欣赏赞美,同性之间的欣赏和赞美,则更见心灵的力量。
所以,在我的博客上,有一个专题叫“向我的天空致敬”,就是提醒自己,鞭策自己:随时表达欣赏和赞美。不要等。不要害羞。不要吝啬。
人生真的有很多的来不及。如果心中有爱,有欣赏,有赞美,一定要,及时表达出来。
语文湿地,要成为语文人真正的心灵湿地,那就必须有更多的欣赏,更多的赞美,更多的表达。
再多也不嫌多。
这是免费的生命汽油,免费的生命能量。献出的人,和得到的人,都同时成为——幸福的人。
欣赏和赞美,是语文湿地的向日葵,迎着太阳开放。黄灿灿,金闪闪。
真诚的欣赏和勇敢的赞美,是做人的基本功,是一个人成熟与否的试金石。
不习惯的朋友,不适应的朋友,请试着换一种心境,试一试,去深情地欣赏,去勇敢的赞美。真正的欣赏和赞美,和奉承无关,和阿谀无关。她们,是美,是善,是真,是我们爱这世界,爱我们自己的,全部理由。
(201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