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书院心圆明(3):拿什么课程奉献给你,亲爱的孩子
(2014-11-17 06:10:18)
标签:
课程开放建设担当 |
你拿出什么样的课程,实际上,就是你为自己规划了什么样的教育之路。
我和张主任在教务处办公室里,讨论,一遍又一遍。
这是北京盛夏八月的下旬。清华园里还很宁静。离开学还有一段时间。
京城的阳光灼灼。北方就是这样,哪怕是大冬天,漫天的飞雪,或者是寒风凛冽,但阳光经常依旧刺眼。虽然,很多时候太阳根本没有温度。
我有点儿晕。
教了二十多年书了。每学期开学,都是直接领到课表,然后备课上课。这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不需要思考的,永远不变的。
但就这么变化了。今年,所有课程,都需要我自己来设计、规划。这个年级在这一年里要如何运转,我必须运筹,必须调控。
我自然是茫然的,手足无措的。我只会教语文。其他的学科,从来根本不闻不问。我事实上是一个生活空间很狭小,视野很狭窄的人。离开语文学科,我基本算一个弱智。
但是,没有人管你是弱智了。面对自己完全陌生的领域,你只能朝着有阻力的方向走。因为,前方,只在那一方。
幸而有张主任。比我年轻,却比我干练成熟得多,对学校的情况也比我熟悉。她引导着我,帮衬着我,一点一点,唤醒我的管理意识,一点一点让我慢慢明白:我必须拿主意,必须拍板。而且,我的这拍板,意义重大。因为,孩子们珍贵的这一年的学习生活,就将在我们的对话中产生了。
我事实上是隔了很久,才渐渐明白我的“权力”有多大。以前在西山学校,舒校老谈老谈“授权”“相信”什么的,我不太在意。我只是个教研组长而已。事实上,我能够做的,多是上传下达,有创造,毕竟很有限。可现在不同了。记得学期末年级组长汇报讨论结束,杜校长对我说:“王老师,有什么想法,去做就是了。不用汇报。”当时我只是傻乎乎地点头。现在明白了。领导的话,不是客套,完全不是。他们是来真的!这个年级交给你了,这个校区交给你了,你就得有想法有行动有担当有魄力。你说了就算话。没有人替你做决定。
办公室里的冷空调呜呜呜呜地响。但我还是紧张得冒汗。
我的思路产生得很艰难。艰难是因为胆儿小。无论如何,我还是不太相信,我得背负这么重的责任——大到一个年级的整体课程安排、教学时间安排、德育时间安排。我很不能说服我自己,你有那么重要。
事实上,战胜自己的自我评价惯性,我用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一直到期中后,我才真正放开手来。
现在,我痴想:如果当初我的胆儿就够大,也许,在课程设计上,我会有更大的创意和突破。
当然,也很幸运,圆明园的八月,宁静而又喧嚣。前有王校长的点拨。我这个见着领导都喜欢绕道走的封闭腼腆的小老师,从来不曾在校长办公室呆过那么长那么长的时间啊。我第一次见识了校长有多忙——一拨一拨的前来请示和汇报的老师被校长挡在门外。他们看着我的眼神中,有多少不解和羡慕啊!他们不知道,这一次的工作,校长亲自托付亲自嘱托,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后有张主任的鼓励和引导。我呢,只能凭着自己还算丰富的班主任经验——在这方面,我算是胆大包天了,从农村中学开始,就一直鼓捣折腾。摆弄一个班,我大概能算大格局大气魄了。
最开初,我能够做的,就是小心翼翼地,尝试着,把以前的卓有成效的“班本课程”搬到了这回的年级建设上。
科学探索实验课、阅读课、选修课、走进博物馆课程、各式“长征”课程……在过去的学校,很多,都仅仅是一个热爱生活的班级“偷偷摸摸”的行动,这回好,全都摆在了阳光下,桌面上。
我其实是忐忑的,犹豫的,有点儿做“贼”心虚的。我教了二十多年书,我太知道我们的教育在“排名”和“安全”两个要命的词语的笼罩下已经小心翼翼到了何种地步。我担忧,我的很多想法,会被一票否决。
居然没有!真的没有!
甚至王校长、张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几乎说过同样的话:你们还可以更大胆!王老师,我读过你的书,你是能想的,敢干的。再大胆一点!
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自己渐渐在认识清华,渐渐明白:为什么宁愿抛弃很多东西,我还是执着地要到清华来看看。清华有一种风骨,有一种气质在吸引我——那是大学校的大家气派。就像王校长、杜校长们的慨然托付,像张主任的颔首赞许——内敛低调,然而又气壮山河。
我觉得,在恐惧焦虑不自信的同时,有一种东西,开始在我心中生长。那是什么?那是一种英雄主义的气概。不只为自己,只为自己的一个小小班级,而为一个年级,一个学校。
于是,我们这个年级,按照我的想象,就这么运转起来了。每一堂课,每一分钟,每一道铃声,都和我有关。我常常独立在小小的圆明书院的那几棵古树之下,凝视着树叶间斑斑驳驳的阳光的影子,心中涌起沧海桑田的感觉。是,我自己知道,这里一切欢乐的渊源,在哪里。
一所勇敢的学校!一群勇敢的老师!其中,也包括我。
半学期过去了。孩子们非常快乐,家长们常常惊叹:从来没有享受过这么美好的校园生活!我也快乐着大家的快乐。我更快乐的乃是,我知道了自己在多么宽松的环境中,我知道自己正在享受着多么珍贵的信任和支持。我觉得自己在慢慢地被打开,打得更开。许多的想法,许多的创意,正在被酝酿,正在开始生长。小小的圆明书院,将会栽种大大的梦想——孩子们的,家长们的,领导们,老师们……
当然,更有,我的。
(201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