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一颗好的心(101):关键是要玩得足够的久
(2014-10-15 20:54:07)
标签:
信息技术痴迷玩坚持进步 |
二十年前,我们这个小家庭,在两件小事情上,大概算是綦江小县城里的“时髦家庭”了。
一是买电脑。93年左右,刚刚开始有了小霸王学习机,老公便买了一个,在上边努力地学习五笔。后来电脑开始在小县城出现,老公便想买。没有钱。还是找公公借的钱。印象中是接近2000吧。很大的一笔数字。因为当时我们的工资,是每月120左右。在县城的时候,我们遭遇过两次盗窃。有一次,简直就是洗劫了。8个小偷进屋,搬走了包括电视机、温水瓶、菜油、棕垫、拖鞋、锅碗瓢盆等等只要能够搬得动的所有东西。但那个小霸王学习机居然幸免于难。后来老公分析,那些小偷都是农民,大概不知道这是啥家伙,也不知道如何用,就丢开了。他们不知,这东西,可算是当时我们家里最现代化的物件了。
后来老公一直痴迷信息技术。二十多年来,以文科生的身份进入这个领域,还是有了些故事,鼓捣出了一些声响。大事没有闹成,但为着这个喜爱,生命的厚度和密度是肯定有了。
不管玩啥,如果你能够玩二十年,怎么也能玩出感觉。
如今的老公,教着语文,身边一帮狐朋狗党全是IT界的。这两年他到外地国培,讲的都是跨界的东西——语文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的跨界。而且,有一段时间,他还居然应邀成为了海淀区的信息技术兼职教研员。
他玩这个玩得太久了。久了,自然而然就成为了这方面的“专家”了。年龄大了,渐渐明白玩一样爱好的重要性:名利可以不论,这辈子,有个痴迷的东西让你一直痴迷着,心就不空,日子,就有了重量。活到某个年龄,外在的褒贬越来越不重要,心灵的安适成为了活得好不好的最重要指标。于是明白:有一个让自己乐此不疲的领域,简直比谋生的饭碗更重要呢。
第二是山地自行车。95年左右,綦江开始出现了山地车。那也是很新鲜很时髦的东西。我们都爱骑车,以前骑的都是又破又烂的普通自行车。这回一咬牙,老公和我各买了一辆。我的600多,红色的。老公的800多,蓝色的。也都不是一笔小数字。但我们的生活很快就发生了变化。当年做班主任,最惊心动魄的就是一到周末就带领全班学生骑车。从县城往各个乡镇骑。短则一二十公里,长则五六十公里。当时没有校园安全之类的担忧,大家的胆子都在天上。我自己也好,学生也好,常常从车上飞摔下来。小伤不断,大伤没有,很是尽兴。骑行在川黔高山峡谷的国道上,坡道陡得往往有好几十度,但人年轻,靠着变速车,咬紧牙关,居然很少有蹬不上去的坡。那真是段青春洋溢激情燃烧的岁月!
后来调到了主城区。山城就是山城。山城是没有自行车的。我们的两部心爱的跑车,便送给了老公的大哥和三哥。很是不舍啊!
在重庆,路窄坡多,是绝不可能再带学生骑车了。带班锻炼方式便变成了校园跑步和城市跋涉。也是每一个班都留下了太多传奇。手实在痒了,老公便约了几个朋友,租了自行车,搞了一次山城骑行。从主城区骑回綦江县城。不走高速,走老国道。70多公里。那是山城的70多公里啊。全是山路,动辄爬坡。骑了一天才到。最后的结果就是到家就把自己扔在床上,动都不想动。全身痛,屁股犹甚。碰都不能碰。现在想来,那也算是30来岁时候的壮举了。
到了北方,老公重拾旧爱。骑行,成为了这两年我们课余生活的重要方式了。
长期不骑,技术回潮。加上一碰机械,我就其笨无比,还胆小。或者也是因为谨慎。最怕的是车流和人群。人一多,我立马老老实实下车避让。车一多,更是老远就停下来致敬,非等车都过了才敢骑。身后一有响动,马上让路,乖乖躲到边上。为此,常被儿子和老公嘲笑。我看着他们自如地在车流的夹缝中穿行,很羡慕。我觉得,我永远不可能那样。
国庆最后一天,和老公骑通州,往返大概80多公里。一直小心翼翼,一点儿也不敢放肆。骑到最后10公里,已经要到回龙观了。夜幕降临,繁星点点。京城夜色斑斓,车水马龙,很是热闹。很累,也很有成就感。
我突然发现,我居然也在车流中,在人流中!耳边全是车声人声,但我一点儿不慌,一点儿不怕。身后不断有大车压过来,用各种方式催促我。我稳稳的,根本不理它,兀自领行。对面的车杀过来,我也不急。在窄窄的路道中,也能和别的车擦肩而过了。
我这个胆小鬼,居然能够自如地控车了,居然能够冷静轻松地处理应急情况了。太神奇了!
我使劲使劲地想,是从哪个地方开始,在哪个时间点上,我的技术突飞猛进了呢?
怎么想,都想不出来。有些进步和有些变化,是在不知不觉中的。
我挺感慨:进步,是一定会来到的。而且,是在你不知觉的时候。只要你骑得足够的远,坚持得足够的久。
(201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