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我的天空致敬(36):莫老师,天堂里更有阳光、菜花、桑树和鱼塘

标签:
莫怀戚去世悼念侠客 |
这些日子,终得闲暇,和老公一道,利用暑假的时间,回应平时不能成行的邀请。我们在四川的各大师范院校授课。一路地讲过来,非常开心。27日下午5点钟,我们正在从四川师大到乐山师院的高速公路上。我有一搭没一搭地和老公聊天,跟他讨论华北平原和四川平原有何异同。老公显然心不在焉。他是上网控。不在现实生活里,就总在网上。我也习惯了。忽然,老公叹了一口气,说:“莫怀戚老师去世了。”
我没有反应过来。我还在琢磨四川平原和华北平原的问题。
老公的叹息在车内回转。我忽然回过神来,觉得不对,急忙追问:“你说什么?你说什么?”老公抬起头来,盯着我的眼睛说:“莫怀戚老师去世了。”
那一刻,我有眩晕的感觉。
后面的路就沉寂了。我再也没有心思去琢磨两个平原的问题了。我觉得内心堵得慌,神魂颠倒的。我不太相信。但又觉得微信圈中传的新闻,不会是无缘无故的。我还是不信。像莫老师这么个人,在我的意识里,根本就不会死。谁都可能死,就他不会死。他太潇洒了,太脱俗了,他怎么会死?!
我便在车里胡思乱想着,忐忑不安地等待着。6点多钟的时候,韩军老师发来短信,说:看我的朋友微信圈——莫怀戚老师去世。悼念。
那一刻,泪水奔涌。我忙忙地低下头,怕老公看见。
在新书《听王君讲经典名篇》(上下卷)中,讲莫老师《散步》的实录和悟课,我放在了第一位。
《散步》是这两年来我很重要的一课。不管是对课堂教学艺术的领悟,还是对生存方式的领悟,《散步》这篇660多字的短小散文,都给了我巨大的启示。可以说,我把我前半生对生命的很多理解,都放在了《散步》这一课中。也因为这个原因,对《散步》的作者莫怀戚老师,我心怀感恩。感激他写了这么好的文章在那个地方等我,等我会心,等我共鸣,等着和我一起来共同诠释一种生命价值观。我总觉得,在遥远的故乡的莫老师,他并不认识我,但我们,早已经是知己了。
我上《散步》,课前,总会自豪地告诉学生,我是莫怀戚老师的学生。所有的孩子便睁大眼睛,羡慕地崇拜地看着我。我便自豪极了,上起课来,便也更带劲,更深情了。但其实,我只能算莫老师的非正式学生。我只听过他半天课。那是2004年左右,作为重庆市首批市级骨干教师,我们在重庆师范学院参加培训。有很多专家教授应邀来给我们上课。那是第一次看见莫老师,也是唯一的一次听他讲课。
在所有的授课教师中,我们最喜欢的,评价最高的,就是莫怀戚老师。
他实在是太独特了。
所有的专家教授都西装革履,风度翩翩。只有莫老师不修边幅,穿着皱皱的,好像还脏脏的T恤,笑眯眯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其他专家教授或者是坐车来,或者是步行来,前呼后拥的,都有风度,有排场。只有莫老师,骑着个破自行车,呼啦啦就窜到了教学楼面前,停车,放车,熟练得很,低调的很。一头蓬蓬的乱发,沧桑的面孔,怎么看,都不太像大学教授。后来我才知,虽然那个年代手机正是时髦物件,但莫老师,是不用手机的。而且,据说他家里,连座机都不安。家里也不装修……最可爱的传闻是,这个莫老师,好像不太开中文系的会。当然,我不知道这传闻是否属实。但看他那个不拘小节的形象,便也有点儿相信。
我们这些同学很快发现,虽然莫老师是骑着自行车来的,但他一停好车,身边立马就美女如云了——全是重师的漂亮女孩子们,围过来争着跟他交流问题。而且,马上就有好事者在我们耳边嘀咕,说这老师,最有学生缘,爱他的女学生都排着队呢。还有,只要莫老师第二天要在哪个教室上课,头天晚上,这个教室的位置肯定被占满。这个确实是实话。那天给我们在职骨干班上课,应届本科生和研究生却挤满了阶梯教室的各个角落,连窗台上好像都蹲着人。
至今想起,那场面依旧很盛大很难忘:一群漂亮的花季大学生,簇拥着一个校工模样的人,热热闹闹地走进教室。很蹊跷。
但莫老师开口上课,所有的蹊跷便都没有了。他太真实,太自然了,太幽默,太深刻了,太接地气,太潇洒了。其他很多老师,都是拿出大学教授的派头,正正经经地授课。只有莫老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驰骋思维,纵横语言。那叫一个才子气度,风流倜傥。我们听得如痴如醉,整个儿像吃了一顿正宗重庆火锅,浑身上下,里里外外,每个毛孔都在冒气儿,那叫一个畅快。其他老师的课,也不是说不好,但就是总觉得差点儿什么。而这点儿“什么”,莫老师这儿全都有!
只一堂课,莫老师便征服了我们。而且,终生难忘。
后来,我自己,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开讲座的机会。渐渐懂得,那点儿“什么”是“什么”。那是一种真性情,是历经了社会淘洗和打击之后依旧峥嵘不改的真性情。这个东西,一旦和才华、阅历、学识、思想相融合,便能够在课堂上产生巨大的能量。教者为之彻底地打开自己,奔放自己,燃烧自己,而听者也因之被唤醒,被激活,被震撼,被迷恋。这是课堂的至美境界,至纯境界。
这样的老师不多了,越来越少了。因为我们这个社会,不太容得这样真性情的人。太多的有学问的人早早就学会了收敛和藏锋,痛快淋漓地表达自己被视为不成熟和不稳重。挥斥方遒,粪土王侯会给自己惹祸,会引火烧身。于是,大家都活成了一个模子,一个表情。每一个人都谨言慎行的背后,课堂的一种极致的奔放之美,渐成绝唱。
莫老师的课之所以被欢迎,乃是因为他还原了一种生命的本真状态,他掏出一颗心站在课堂上。他活出了自己,也教出了自己。他的活法,他的教法,都让希望活出自己的人教出自己的人感觉到了一种振奋,或者说,看到了一种希望。他没有迎合任何人,是他站立在讲台上的姿势,让我们感到了自由的力量和自由的幸福。莫老师,是大学教坛上的侠客。
如果你没有见到他本人,没有现场听过他的课,只读《散步》,你会喜欢这个作者。如果见到了他本人,也现场听过了他的课,你再读《散步》,你会更加由衷地敬佩这个作者。是,他就是莫怀戚,他那么有亲和力,骑着破自行车穿梭在人群里,一直都在“我们”中。他舌绽莲花,妙语如珠,把学术诠释得那么富有柴米油盐气息。他的课堂语言,有大米的香气,有馒头的香气,像照在俗世的太阳,句句让我们想起阳光、菜花、桑树和鱼塘。他是激情洋溢的,但又绝对是悠闲和从容的。他上课,不像在上课,他就是在聊天,在侃大山,在带领着我们散步,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但也很浪漫,很欢乐,极多的高峰体验和高潮感受。
这样的老师,怎么会死去?在他63岁的壮年。这个年龄,对于男人,最是富有创造力的年龄。他应该写出更多更好的《散步》啊!我经常对学生说,课文中有很多好文章,可是作者都不在人世了。莫怀戚老师,算是其中还活着的不多的几位。我们要珍惜啊!
可是,如今,他也走了……
有消息说他是罹患食道癌。我宁愿相信,是因为他喝酒太多的缘故。魏晋风度,千古才子,醉在酒中,回归于酒,我觉得内心更能接受这样一个死因。
还好,他死在自己的家中。那个家,当是《散步》里的那个家吧!聪慧天真的儿子已经长大,贤良智慧的妻子相伴一生。惟愿的是,老母,不会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敬爱的莫老师,一路走好,天堂里当更有阳光、菜花、桑树和鱼塘。您会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我们,这些学生,和读者,和永远教着你《散步》的今天的老师,和未来的老师们,都会想念您,永远想念您!
(2014/7/28补记)
【莫怀戚介绍】
莫怀戚,1951年生于重庆,当过知青、士兵和摩托车手、小提琴演奏员。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生前任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能胜任多种体裁,尤以小说见长,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在了中学语文课文之中。视写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作品有长篇小说《经典关系》、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透支时代》、中篇小说《陪都旧事》、中篇小说《花样年月》、中篇小说《六弦的大圣堂》、中篇小说《诗礼人家》、中篇小说《隐身代理》等一系列小说。2008年又成就了一部新的长篇小说《白沙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