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炼一颗好的心(96):尊重别人的活法

(2014-07-19 06:32:47)
标签:

理解

活法

认同

接纳

高中语文老师刘老师全家来京,准备设宴欢迎。问他们想吃啥,小师妹说想吃北方的涮羊肉。我心里只嘀咕:当年我北上,也是慕名去吃涮羊肉,结果很“震惊”:我看见北方人居然把肉在一锅“白开水”中涮,而且吃得津津有味。想我的老家重庆,火锅天下闻名。那锅里从来都是红油翻滚,气势磅礴。整个一气派!那吃起来才叫激情,才叫爽快。像涮羊肉这样的“清汤寡水”,我实在觉得乏善可陈。还有那“麻酱油碟”,我尝了,也觉得味道奇怪,一嘴浆糊的感觉,全不如老家的清油蒜泥那么清香可人。经历一次,便觉得不能再上当:这个什么涮羊肉,甭管名气多大,跟我无缘,从此便不再光顾。对于北方人痴迷这个东西,我真是腹诽得紧。

这回小师妹要吃,我们便也从命。老公选了一家很著名的阳坊涮肉馆。我做好了思想准备。饿着肚子进去,再饿着肚子出来。伺候老师吃高兴,自己装装面子就可以了。权当减肥吧!

没有想到,鼓起勇气尝了尝,发觉味道和几年前吃的涮肉似乎不同,又细细品尝了些,居然吃出了很多“好”来。比之老家的麻辣火锅,这“清汤寡水”的涮肉,确实有些别样的风味儿。就连那麻酱油碟,也第一次觉得香气扑鼻,回味悠长,有老北京的厚重和纯粹。比之清油蒜泥,其实各有千秋。

这是一次美好的进餐经历。我终于,又接纳了一样美食。

后来细想:其实,涮肉还是那涮肉,味道并没有太大改变;麻酱还是那个麻酱,制作方式恐怕也跟以前差不多。我之所以觉得好吃了,是因为时间久了,浸淫在北方文化中,不知不觉,对北方的一切都在理解,都在认同,都在接纳。你只要不在心里太排斥一样东西,你就能感觉到它的好来。重庆人吃麻辣火锅,乃是因为川渝一带潮湿;北方干燥,自然是不吃麻辣的。一方水土一方人,饮食而已,只是文化的折射。你若永远是重庆人视角,恐怕就永远不能享受他方美食了。

 

曾经住过一套房子,木地板是黑色的,甚至连厨房的瓷砖,也是黑色的。初初搬进来,我很是抱怨了一番。我不理解这家的主人,怎么用这么多黑色来装饰自己的家呢——而我,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白色主义者”。我的房子,地板是白的,墙壁是白的,家具是白的,连床上用品,也倾向白色的。平时选购衣物,白色一定是首选。

这下可好,一个热爱白色的人,要住在一幢黑色的房子中。我以为,我会郁闷死的。

可是结果没有那么糟糕。

真正住进来,我便开始通过房子想象这个房主,通过各种家具用品和这个房主对话。我渐渐发现,这个房主,大概是这样的一个人:比较追求安静,喜欢深沉的思考,喜欢简单,喜欢厚重。或者,内心还有一点点的压抑。他应该是个很内敛的,很追求深度的人……

这么一琢磨,便觉得自己懂这个房主了。这样再来住他的房子,内心便安定了。开始觉得不可以接受的黑色,居然也都能顺利接受了。我想,住黑色的房子,我大概一辈子就这么一次了。得珍惜,得享受,得开掘这一次经历的意义。

确实是有意义的。后来,再见到更离谱的房屋装修,我也不会大惊小怪了。我知道,每一种装修的后面,都有一个生命,这个生命和我不一样,完全不一样,所以,不能用我自己的审美去评判这个生命,去断定他的美与不美,丑与不丑。我要这样活,但别人要那样活,你尊重就是,欣赏就是,接纳就是。要从内心最深处理解别人和你的不一样,视这样的“不一样”为天经地义。唯有如此,你才能从“他人”的世界中读出合理的,美好的因素出来。接纳不一样,内心才会安宁,情绪才会柔和。

 

我买了一套老版的《射雕英雄传》,放在茶几上,“引诱”儿子去读。我断言:他一读就会放不下。犹如当年123岁的我,读得要死要活,昏天黑地。做梦都成为了黄蓉,睁开眼就乱找自己的靖哥哥。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儿子却没有什么动静。他也偶然翻开看看,但好像不能吸引他。他有自己喜欢的一大堆书,魔幻的、玄幻的、动漫的,各种各样的书名,让我头晕目眩的作者……他埋头在他的书中。他觉得,他的书,比《射雕英雄传》好看。

我只有一声叹息,悄悄把书放回了书架。我决定不再强势推荐我喜欢的书,我觉得他应该喜欢的书,我觉得他必须要读的书……我决定适当放手,相信儿子,相信他的阅读品味。也许,在他这个年龄,觉得《射雕》的想象力和《哈利.波特》比较起来,还是要稍微逊色一些的。好书,他若不爱,一定有不爱的理由。或者口味不对,或者时机未到。等等,就是了。

理解孩子的暂时不喜欢,或者永远不喜欢,也是一种对“他人”的接纳。对,孩子,自己的孩子,亦是“他人”。

我又想起这两年总是强调学生“必读”龙应台作品。也总有部分男孩儿很不喜欢。我曾经还不高兴。现在想想,自己的“不高兴”,是很没有道理的。没有必须的喜欢。甚至对个体生命而言,“必读”本身就是让人难受的一个词语。就如儿子所说:“妈妈,我只要看到书的封面上有‘必读’两个字,我就决定放弃读这本书了。”

我惊讶着孩子的情绪反应,但我知道,孩子未必全错。

 

这些年来,渐渐明白:这个世界大得我不可以想象,丰富得我不可以想象。别人要怎么穿、怎么吃、怎么住、怎么活,都一定有他自己的理由,都一定有背后丰富多彩的经历支撑。一个好的生命,就是无论在哪个高度上,在哪种境遇中,都能够不带偏见地和另外一个生命相遇、融合、对话,直至,互相呼应,影响。

当我们不想改变对方的时候,对方却常常自己改变了。当我们不再固守自我的时候,自我却从从容容地坚守了。让自己柔软,就是让自己有包容力接纳力自信力。

理解别人的活法,就是尊重自己的活法。

因为我们自己,也是别人的“他人”。

2014/7/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