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我的天空致敬(35):种一棵树,在家乡参天

(2014-07-10 15:12:32)
标签:

潼南

教育

家乡

扎根

种一棵树,在家乡参天

      ——致长春兄与《潼南教育》


接到了昔日同窗夏长春老师寄来的一大摞杂志《潼南教育》。一一翻来,感慨良多。

当年在重庆教育学院读书,学制两年的专科岁月,日子真的如白驹过隙,校园的板凳还没有坐热,就各奔东西。离开市区,我回了綦江老家,长春兄回了潼南故乡。各自忙碌,联系渐少。再在网上相聚时,20多年已经过去,青春远逝,人到中年,唯有对网感叹,颇有一点儿唯恐相逢不相识的沧桑感。我们曾相聚于青春最华美的季节,流年似水,沧海桑田,而今相聚,还有话否?

读完这些《潼南教育》,内心却是笃定了。这本杂志,主办单位是中共潼南县委教育工委,潼南县教育委员会,协办单位是潼南县教师进修校。我的朋友长春兄,是杂志的执行主编。

如果不是看到目录后有“内部资料  免费赠阅”的字眼,我会相信这是当地一本很畅销的教育杂志。精美朴素的封面,丰富多彩的栏目,清新活跃的内容……一篇篇看过来,我也似乎回到了我的乡镇岁月,我的县中岁月。那个年代,对县教师进修学校,对县教育工委怀着多么向往和崇敬的感情。那个年代,如果自己的文字出现在了县报、县刊上,心中的激动和自豪甚至不亚于我现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在中国最优秀的出版社出版专著。

回顾自己的专业成长经历,我深深地理解长春兄们的坚守、付出、创造的可爱与可敬。

我懂,这一份小小的“免费赠阅”的县级教育刊物,不仅仅是一份刊物而已。它是一本史书:镌刻着一群醉心于教育的潼南同行奋斗求索的足迹;它是无声的号角,不断吹响教育改革的集结令,召集热血的潼南志士冲锋陷阵。在教育的基层,这样的“免费赠阅”的期刊越能够顺利的诞生、成长和壮大,就越能帮助无数的草根教育者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就越能够在基础教育的上游推波助澜。根深了,叶才茂。地基宽广了,大厦才能巍巍屹立。我们的长春兄们,站在乡村教育和都市教育的榫接点上,以一份“免费赠阅”的杂志为梯,走向了教育的远方和生命的远方。

捧读一本又一本《潼南教育》,在这炎热的首都的流火七月,我忽然很想电话长春兄,约他相聚,品茗,畅谈。这些杂志,让我了悟:先前的顾虑都是多余。20年的岁月埋葬不了20岁的青春,我们还是教院时代的我们:内心真纯清澈,浑身激情洋溢。否则,他不能让一本本“免费赠阅”的教育杂志如此动人,我亦不能在“赠阅”之中“阅”依旧兴趣盎然。我们的心,还是教院心啊!

想起冰心老人的《谈生命》。其中说到生命的两种状态:或如春水向东流,或如大树参青天;或向远方奔走,或扎根土地成材。两种状态,都是热爱生命的状态,都是成长成才的状态。大海和蓝天,都是生命的远方。长春兄和我,恰好选择了这两种不同的状态,一样有趣,一样壮观。我们相聚,是远方和远方的相聚。我相信,比起同窗共读的教院岁月,历经了不同的成长路径,我们会更多碰撞更多共鸣。

长春兄,如果有一天,我们都容颜不再,鬓发苍苍,老态龙钟,如何相认?你就带一摞《潼南教育》吧。我想,那是最好的“接头暗号”。我会朝你走来,轻轻说一句:哦,原来你还在这里。

是,我们都还在这里,在基础教育里,在校园里,在孩子们的笑脸里,在青春的梦想里……

你们栽了一棵树,在家乡参天。我在远方,也遥遥看到了它的绿荫。我为之陶醉和自豪。致敬,长春兄们。你们的树,会长春。

2014/7/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