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王君聊课(80): 浅文深教学《枣核》

(2013-11-29 06:03:31)
标签:

枣核

肖乾

质疑

咬文嚼字

教育

  【说明:《枣核》这篇文章,我不是十分喜欢。上学期准备到北京清河中学参加一个教研活动,他们的老师希望我上这篇课文。我便准备了。后来被其他事耽搁了没有去成。整理出来挂在这儿。希望清河中学的年轻老师们能够看到。也算我完成任务了。40分钟,算比较扎实高效的课。】

 

                                       导入   朗读课文说目标

师:今天我们学习肖乾的散文《枣核》。

(请一学生上台写“萧乾”二字。果然写错。纠正。)

师:今天的学习我们有四个话题。

(板书:话题一:给文章换一个题目)

师:让我们先来朗读课文。

(组织学生朗读课文。)

 

                                第一部分   重拟标题点主题

师:自由说说第一个话题吧。

生:思乡。

生:恋乡。

生:乡愁。

生:一辈子的怀念。

生:枣核情。

……

师:我特别欣赏“乡愁”和“枣核情”这两个标题。第一个雅致。第二个呢,在原标题上加一个“情”字,境界全出。这篇文章文字非常浅显。大家都读懂了,其主题是海外游子对故乡的思恋。我们的第二个话题是——

 

                         第二部分   咬文嚼字解主题

 

师:文中不少地方是直接点题的,比如第七段的语言描写和结尾的议论抒情。精彩的不是这些,而是作者在写的时候不动声色的那些地方。现在你来琢磨一下,细读,咬文嚼字,点评作者的“写”如何处处扣情。这一轮发言请跑到讲台上来发言。

(生稍作准备。上台发言。)

生:我觉得第三段写得特别好。“殷切”写出朋友很热情。而且他很珍爱枣核,觉得它比珍珠玛瑙还珍贵。

师:“殷切”除了热情,还有什么意味?

师:我们都五十年不见了,拥抱之后,如果是你,你会说啥?

(师和一学生做拥抱状。)

生:我想死你啦!

生:啊,都老了!

生:你怎么一点儿没有变啊?!

生:如果是我,我可能会热泪盈眶。

……

师:可是朋友却是——

(生读: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

师:看出什么?除了“殷切”,还有一个词语不能忽略。

生:就。

师:这个“就”是个副词,有什么表达意味?

生:快速的,满怀期待。朋友已经等得很久了,她迫不及待。

生:她满脑子就只有枣核。

生:她等不及了!

师:全文中还有不少“就”,翻书,翻到43页,课后习题第二题,读一读,品一品。

(组织生动情读,自由说,略。)

师:好!就要像这样品味。后一句除了“珍珠玛瑙”,哪个词语需要特别重视?

生:托。

师:大家做做“托”的动作。

(生纷纷“托”起来。)

师:干嘛要“托”,而不用“拿”?

生:“拿”很随便,而“托”显得很慎重。

生:“托”感觉很有分量。

师:枣核很轻,哪有分量?分量是心中的分量。

生:“托”的时候,我感觉好像朋友在认真观赏呢!

师:有一点儿展览的味道哟。珍贵的东西才拿来展览的。

生:我感触特别深的是朋友介绍假山石那一段,跑到“几十里外”是去买石头,非常用心。

师:再仔细一些,除了“几十里外”,还有哪些关键词语是不能忽视的?

生:“亲手”挑选,自己挑才放心。

师:如何挑?

生:“一块块”,每一块都不马虎。

师:这三个字悟得好,如果老师改成“一块一块挑选”,你觉得好吗?

生:加一个“一”字显得更认真了,改得好。

生:加个“一”字感觉速度很慢,更仔细。

师:大家很厉害。有没有同学注意到第一自然段啊?

生:“再三托付”写出了千叮万嘱。

生:写航空信在当时应该挺贵的吧,可见朋友对这件事情很重视。

师:干嘛不直接告诉用途呢?

生:她很调皮,故意卖关子。

师:从写法上来看,叫什么?

生:故弄玄虚。(众笑。)

师:这个词语是贬义词。写作上可以叫做——藏一笔。

(板书:藏一笔)

师:不开门见山地写,更有看头,更有嚼头。大家刚才讨论了这么多,老师总结了一下——

(板书:精雕细刻,字字句句皆有情)

 

 

                        第三部分   辨析疑段破主题

 

师:好,继续讨论第三个话题

(板书:如果没有56段……)

(生看书,思考。)

生:如果没有56段,文章就显得很急,上下文不太连接得起来。

师:你的意思是从机场到朋友家里,叙事舒缓一点比较好,是吧?过渡?你这个角度很好,是从叙事行文的角度。

生:第六段写到“买这座大房子时,孩子们还上着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这个时间很长,如果朋友想念祖国只是想一年两年,不算感人,但是从年轻想到年老,就动人了。

师:你从时间的角度来分析,很新颖。连老师都没有想到呢。

生:5段专门写了“山城”的美丽,还点明“倘若在中国,这里一定会有枫城之称”,我觉得暗含着对祖国的思念。

师:读出了深意。作者果真是字字句句都在扣主题的。

生:我觉得5段很详细地写了朋友家的现代化设备,他们家条件那么好了,可是她还是想念祖国,很感人。

师: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文章,那个年代,我们国家还很贫穷呢。物质条件的优越并不能弥补内心情感的缺失,文章因此而感人啊!老师觉得,这其实是一种对主题的侧面写,悄悄写。

 

                                  第四部分  修改结尾扣主题

 

师:最后,请同学们评价全文的结尾,你觉得这样结尾好吗?

(组织生读。)

生:似乎有点儿武断,凭啥说没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

师:好像是很不讲道理哟。你们怎么看?

生:写文章嘛,许多时候都是不符合逻辑的。

生:我觉得是情之所至。其实很多民族都跟我们一样依恋故土,但在中国人眼里,中国人就是最最依恋故土的,就像所有人都认为自己的祖国最伟大一样。

师:同意。写散文是抒发自己的感情,不是科研论文哟。请大家再从其它角度议论议论。

生:我觉得有问题。题目叫“枣核”,可是写着写着枣核就不见了啊。文章后四段都没有见到枣核了。

师:哈哈哈,同学们很聪明嘛。如果这文章混在同学们的作文中,恐怕要算写跑题。如果是在考场上,如何救急?

生:换标题。

师:如果不是命题作文,换题目算一个不错的方法。如何换?

生:换成“恋乡”,或者“故乡情”,都很好。

师:好。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

生:再最后加几句,把表达的重心重新拉回“枣核”上。

师:就这样,大家写写。这叫结尾扣题,我们天天讲的,考试特别重要,那就活学活用一下。

(生写。)

师:请交流一下。

生:我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这颗枣核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但是我知道,朋友的思乡情,已伴着这颗枣核,深深地种在了这片异乡的土地里。

师:诗一样的表达和情怀!

生:她捧着那颗心爱的种子,小心翼翼地放在泥土里,起身坐在地上,双手抱在胸前,许了个愿:她希望这颗种子能够带着她的愿望成活,然后开花结果。

师:跟上一个同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生:看着那颗小小的枣核,我想到了几年以后,在这个地方,会有几颗矮矮的小树,它长满了红艳艳的小果。那颜色,是故乡的红,是祖国的红。

师:和前边的“枫城”相呼应啊!

生:我只加了一句“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就像我的朋友依恋那几棵有家乡味的枣核一样”。

师:语言还可以斟酌,但是,方法极为高明,而且,表达非常精炼。好!

……

师:大家今天学得很活,非常棒。下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