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炼一颗好的心(27):走一步,再走一步(2)

(2013-08-08 07:38:09)
标签:

专业

成长

修炼

进步

教育

问:我刚毕业没多久,学生基础差,在我给学生分析课文时,都是逐字逐句的,学生兴致不高,课堂沉闷,您能给我一些宝贵的建议吗?谢谢!

 

 

答:“逐字逐句”说明您是一个很下功夫的老师。这精神真让我敬佩。传统教学非常讲究“逐字逐句”,并且也培养出了许多文学大师。我们现在也需“逐”,但这个“逐”,“逐”的不仅是具体的字句,范围应该更宽广。现在的学生基础可能差,但他们内心深处渴望创新的愿望一点儿不会差。只要你“逐”教材之新处, “逐”学生之疑处痛处痒处乐处,你就能“逐”出些味道出来。另外,你还要“逐”己之长处,设计出自己能够得心应手的课堂常式与变式,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式面对学生,那就有可能解决课堂枯燥的问题。

 

 

问:作为一个长期身处幸福之中的学生,家庭环境的影响,即使看到一些触目惊心的画面,也没有悲悯之心,那这个学生的作文该怎么辅导?

 

答:学生自身对教育也是有选择性的,这很正常。我们作教师的,用不着把自己当作救世主。影响学生就可以了,至于改变,我们不一定做得到。每一个孩子都总有心动的时刻,那就是我们影响他们的时刻。要相信这样的时刻的必然来临。

 

 

问:学生谈“开花”问题为何总是离不开成绩?

 

答:是的。这个现象让我们的心灵很沉重。两堂作文课学生都哭了。第一堂课的哭是因为感动。第二堂课的哭呢?那个埋头抽泣不止的男孩儿的自行车后一定有动人的故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生命的“开花”就是学习成绩好,听到这样的口头作文,我们语文教师,是该觉得幸福还是觉得悲哀。所以,我们任重而道远。作文教学更要起到抚慰学生心灵的作用。

 

 

 

问:作文教学要不要动笔?,我相信通过教师的点拔,学生的思维开花了,我们更希望学生能笔下生花。这是作文教学的果实!上午的第2节课我以为是接着上呢!

 

答:当然要动笔。课堂上的作文指导仅仅只是作文教学的第一个开端。这个开端首先应该做到的是一种唤醒,一种激发。你们都远道而来听课,我渴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展现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思考,所以就把学生习作放在了课外。如果在我自己班上,第二节课我就肯定接着第一节课上了。

 

 

问:请问你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无心得?

 

答:佩服小学语文老师,从而思考中学语文老师的失误:小学阶段那么生动的课堂,那么活跃的孩子,为什么一到中学老师手里,就沉默下来了呢?学生心智的成长必然导致他们沉默吗?我想肯定不是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学教师特别是大学教师应该向小学教师学习。

 

 

问:请问你备这两节课一共花了多少时间?

 

答:这两节课都是“触景生情”之作。这“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迫切感受到的学生的现实需求。课中的材料都是首先触动了我自己的,我感受到它们对于我的教学一定有用。于是,我就珍藏了。我的课,可以说花了无穷多的时间,也可以说没有花时间。课的酝酿是在我自觉的教学反思中,这需要责任心,需要灵感,需要契机。这是教育生命的体会和融入,不仅需要大量时间的投入,也需要感情的提炼。真正成课,做成课件等,花的时间并不多。

 

问:王老师的课实在牵动了在座师生的悲悯之心,但我难以想象,如果面对的是一群极度贫困的学生会是什么效果。

 

答:没有永远适用的课。课总要为学生量身打造。这就是研究教学对象的问题。到农村中学,我必然会有另外的教学内容。

 

 

问:王老师一堂课能通过丰富多彩的素材和语料展示,丰富学生心智,强化学生关于“悲悯”的情感体验,有感而发,如果训练的实效性更强一些就好了。

 

答:“丰富学生心智,强化学生关于悲悯的情感体验,有感而发”,难道这不可以算作一种实效性吗?

 

 

问:王君老师选用的那组苦人儿的图片我也用过,也遇到同样的感动和震撼。但课后学生很快就忘了,这离他们太遥远了,让我的心里有种失落。

 

答:为什么要失落呢?曾经的“感动和震撼”就是我们播种在他们心田上一颗种子。今天不发芽,谁敢说明天、后天它也不可能发芽呢?许许多多的“曾经”在汇集在碰撞,心灵的旭日就完全有可能喷薄而出啊!

 

问:给学生心灵的情感挖一眼泉,作文才会成为汩汩流淌的小溪,涛涛奔腾的江河。我们平时太偏重技巧的练习了啊!

 

答:技巧也很重要。技巧有时候是情感之河奔腾的河道。我们需要做的是,让情感在无形中融化和提升技巧。

 

 

问:创造性思维在我区的作文教学中应用太少,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勉强能配合。

 

答:谁之过?在当今社会,还有什么思维比创造性思维更重要。我们的教育还需要提升啊!

 

问:王老师,我已经被班主任工作和两个班的语文压得抬不起头来了。我根本没有心力去做其他的事情了。

 

答:别着急,都一样。没有谁能轻轻松松地前行。年轻的时候,都是背着沙包在练习跑步。只要科学地练持之以恒地练习,你就会感觉沙包越来越轻的。最重的包袱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心理包袱。心理包袱放下了,其它的包袱自然就不会那么压人了。教育教学是解放自己的过程,首先必须解放的当是心灵。以不同的心态前行,速度自然是不一样的。由重到轻,那就是成长。

 

你的课没得说。但,对于我这个挣扎在应试中的老师来说,我更想了解你的常规语文教学的思路和对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的指导。能把你的做法写出来吗?

 

 

答:亲爱的朋友,对于一个班级而言,语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你们所看到的我们的课堂教学,仅仅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小小部分。而且,就这个小小部分而言,他同样又是一个微型的系统工程。讲座的时候,我谈到了课堂的常式和变式的问题。朋友,您要相信,我们所展示的一堂或者两堂课,也仅仅只是我们课堂的一种模式罢了。不要以为平时我们每一堂课都这样上。变化之美永远是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会永远适合某一群固定的学生。

至于应对考试,那当然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考试成绩就没有一切。没有考试成绩,我们也没有底气和自信去和老师们交流我们的教学理念。

我从乡镇中学一路走过来,面对过各种类型的学生。当然也为考试苦,但是,还没有到“挣扎”的地步。因为我相信,事实也证明了我对于考试的理解:所谓优异的考试成绩,不过是日常课堂优质对话的能力的一种物化,是学生深度生活在激情洋溢的语文生活中所必然会得到的奖励。

您希望我写出具体的方法,那实在太困难了。行为的金子永远在细节中的。而细节,往往是最难言传的。

我常常问自己:你是在教语文,还是在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种语文生活?

你能否保证你班上的孩子每一天都能读到好书?

你能否保证你班上的孩子每一天都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的文化基本功的积累。

你能否保证你班上的孩子每一天都有言说的热情?

你能否保证你班上的孩子有持久的写作的欲望?

你能否保证班上的孩子能够养成自我批改作文批改习题的能力和习惯。

你能否保证班上的孩子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激情?

……

亲爱的朋友,如果这些都能保证,我敢说:我的学生肯定能够从容地面对应试。

事实也证明如此。

原谅我,亲爱的朋友。可能你还是不满意,甚至觉得我是在故弄玄虚。但真的不是这样的啊,应试的技巧无限,但是应试的底子不过就是这么简单。建立完善的班级语文学习制度,不断地探索语文学习的规律,永不停歇地把学生推到语文学习的第一线去。解放了自己,也就创造了学生。

我们说创新,请你们不要只看到我们课堂上创新的形式啊。创新还得脚踏实地,还得一件一件的去做实事。只不过,我不愿意做太多直接针对应试的“实事”罢了。

条条道路通罗马。亲爱的朋友,祝愿你早日从这“挣扎”中解脱出来。要坚定地相信,真正地亲近语文的学生,是不会恐惧应试的。

我们千万不能本末倒置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