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我在北京等你们”

(2012-01-09 00:33:20)
标签:

杂谈

“孩子,我在北京等你们!”

这句话,是两年半以前,离开老家北上的时候,写给重外200912班的孩子们的。这是我在重庆的最后一则班主任手记中的最后一句话。

此刻,笔墨犹温。一切都好像只在昨天。

对北方,我还谈不上有深刻的了解。我还没有来得及在北方的土地上踏上深深的脚印,但孩子们,就已经呼啦啦地一个一个站在我的跟前了。

我还没有回过神来,他们就已经追上来了。像是要提前赴一个前世的约会,像跟我捉了一个历时两年多的迷藏……他们狡黠地躲在一个我看不到的地方,然后忽然兴高采烈地跳着叫着在背后重重地拍我的肩膀,大喝一声:
    
“昭君!我在这里!!”

那些时刻,我真的忍不住泪流满脸。

成长,真的是弹指一挥间的事啊!

 

这些日子。准确地说,这几个月来,我的手机中,几乎天天都有12班孩子们和家长们的消息。请我写18岁成人祝福语的,叮嘱我写高校推荐信的,跟我商量选择哪所保送学校的,要我权衡放不放弃保送的……而这两个周,好消息就一个一个地传来了。燕妮考上清华了,子杰们被北外录取了,韬们上浙大了,拉拉们要上多伦多了,帆们立志常青藤了,雪立为了坚守中文放弃保送了……

今晚,在中关村的眉州东坡酒楼,和到人大、清华参加艺术尖子生考试的雪和她妈妈,我们相拥同饮。

说的全是12班的故事。那些激情燃烧的日子,那些足够让我、孩子们,还有家长们都回味一生的日子,全都复活了。我们都在感恩,上帝怎么就那么仁慈,让世界上最有缘分的一群人:一个老师、60个孩子、120位家长,在2006年到2009年,相濡以沫地,众志成城地,共同书写了一个班级的神话。

最幸运的是,那些岁月,被我一笔又一笔地镌刻在了“写吧”上,留在了“教育在线”中。我想,等孩子们长大了,在网上,还会找到一个精神家园。在12岁到15岁,他们的豆蔻年华,青春岁月,曾经,成为传奇。

也许,12班,是我教学教育生涯的最高峰。这个班级的所有的一切,都将滋养我的一生。在多少低潮的时刻,想到12班,对教育,对生命,我就多了笃定和信心。

我曾经拥有过最好的教育。或者这样说,我们曾经为了最好的教育而奋斗过,拼搏过,沉醉过……我们成功过!我的眼前曾经星光灿烂,所以,我不怕黑暗。

 

我和雪还有她的母亲在地铁口深深相拥告别。我知道我们还会再见。因为有12班──它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信仰,关于青春,关于成长,关于生命,关于教育……我们会再见,因着这个信仰的呼唤。漫漫的人生长途,我们需要它的温暖。

做教师,是多么幸福的事!

 

孩子,我在北京等你们!

 

 

[附给燕妮写的参加清华保送考试的推荐信。她成功了。这个可敬的女孩儿,从12岁起,她就是我的榜样。]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杨华燕妮是我最得意最尊重的学生之一。她曾经写过的一篇随笔《食堂里的安塞腰鼓》,是我最珍视的文字。我向每一届每一个班的学生都深情推荐。这篇随笔描写的是重庆外国语学校学生食堂中的一位农民工。燕妮这样写:

 

   

    当“打饭高峰期”过了之后,往来盛饭的人少了许多。他依然站在那里,手拿铁瓢,戴着口罩。忽地,几声富有节奏感的敲击声传来,震人心魄,铿锵有力。

    原来,这位师傅正用他手中的铁瓢有节奏地敲打装饭的铁容器。那声音仿佛柔软的校园中的一声韵律十足的豪放鼓声,顿时惊天动地。他站在他的工作岗位上,手舞 足蹈地充满激情地敲着:听啊,咚唾唾的响声奏响,一会儿急促,一会儿悠长,长长的一串音符连成一支奔放的小调。此时的他,已不是外语校食堂的员工,而是音 乐会舞台的打击乐手——饭瓢是精致的鼓棒,铁器是奔放的架子鼓……

      生活,每一时、每一刻,都可以是艺术的舞台啊!

      我久久地望着他,向这位食堂的大艺术家致以深深的敬意。

          ——节选自杨华燕妮日记《食堂里的安塞腰鼓》

 

 

 

   在这则随笔中体现出来的燕妮的德行和情怀之动人远远超过了她的诸多优点。

   燕妮是优秀的。比如我曾经在两则评语中这样评价她:

 

 

     在我眼里你是奇迹。也许只有你,才能够把小组长、美术科代表这样最基层最平淡最无人问津的班务工作也干成了班级的热点和焦点。你总是平静地又坚定地布置和 汇报,你的并无多少抑扬顿挫的语言里却有一股让人不能不服气的力量。你总是让我想起《飘》中的那个媚兰妮,穿透了多少含蓄蕴藉之后,我们发现了你身上的非 同寻常的力道。难忘你的那篇《五月槐花香》,那是我语文教师生涯中读到的最让人痴迷的文字之一。小姑娘,你真的就是那种因为可爱而异常美丽的女孩儿。你是 二班的小公主。

                                                                         ——选自王君老师给燕妮的初二年级评语

 

 

燕妮同学文学才华出众,善文字表达,驾驭文字能力胜于同龄人。她性格沉静又不乏活泼机智,像一位智慧、优雅的小公主,散发着个人魅力的馨香。三年来,她以 诗的心绪歌咏生活,以散文的韵律创造生活,使青春岁月多姿多彩又成熟雅致。从燕妮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未来的现代女性应该具备的气质和风度,胸怀和眼界。望 燕妮在体育上再加加油。

            ——选自王君老师给燕妮的初三年级评语

 

 

 

     她的同学冉雪立这样描绘她:

 

 

文如其人,读你的文字便有一种不落窠臼的清爽与惬意。在这炎炎夏日,你的心中自有一潭碧波,让自己气定神闲。去了烦躁,褪了铅华,便有了一股不同凡俗的暗香。这似乎也应了你“风露清愁”的签语。

如此落笔,想来好多人会把你认为是孤芳自赏,不食人间烟火的人,殊不知在这班里别有番处世之道。大大小小,繁琐单一的事儿,作为组长都得一手操办,有幸你才能出众,在组员间游刃有余。

更钦佩你的不人云亦云,不同流合污的操守。作为美术科代表,尊重老师,热心工作,勇于指出同学们的错误,让大家尊师重道,不轻浮,不失格。愿你依旧保持清泉般的恬静与素雅。

清水芙蓉天然饰

锦花彩凤百鸟朝

                                                                                               ——选自同学冉雪立评语

 

 

 

 

 

      燕妮最让我尊重的地方来自于她的平民情怀。她生长在较为富裕的家庭,受到了非常好的家庭教育。在我们的眼里,她最大的特色是像小公主一样优雅。但其实,这 个小公主般的女孩儿,对弱者,对底层平民,有着非常纯真热烈的同情关爱。在她的内心深处,有着改造社会,幸福所有人的抱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她才体现 出来了欣赏琐碎和享受琐碎平凡的生活的能力,欣赏和热爱底层平民的情怀。能够写出《食堂里的安塞腰鼓》这样的文字的女孩儿,长大后必然是一位能够为民呼为 民争的优秀知识分子。而我们的社会,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有挚真的平民情怀的人才。

      所以,杨华燕妮同学不仅是我最优秀的学生,也是我最尊重的学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