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着教书(3):中国人,你为什么不往前排坐?
(2011-08-29 23:18:07)
标签:
杂谈 |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往前排坐?
参加形形色色的各种会议、培训、学习,发现一个现象:大家都不喜欢靠前排的座位,而习惯于往后挤。于是,靠近主席台或者发言席的座位常常“人烟稀少”。但这样不仅会场难看,也是对发言者的不尊重。常常是领导急了,黑下脸来发出命令,人群才极不情愿地起身挪动。那场面,好像刀架在众人脖子上,颇为尴尬。
我就亲眼见到一次开会,一位年轻人无意识地坐到了第一排。另外一位年轻人马上呵斥他:“这是你坐的座位吗?别人会怎么看你?”我愕然。
我是喜欢坐前排的。但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么多。坐前排,应该是自然选择:前排是黄金座位呀!听得最清楚,看得最清楚,离讲话者近,交流最容易。为什么前排不坐要坐后排呢?
排除讨厌会议的“冗长无效”,随时准备溜号而不被发觉的因素,中国人在会场上表现出来的“礼让”真让人费解。说实话,中国可不算一个凡事“礼让”的民族。君不见挤公交车,挤商场,挤庙会,中国人那叫一个神勇。甚至连一人一座的飞机,大家也都还是要挤着抢先登机的。
那为何,国人在开会时如此“彬彬有礼”呢?
细细思來,“会场”其实乃是一个“社会场”,这其中大有些深层次的“民族心理”值得挖掘。
第一还是“官本位”思想。在国人的潜意识中,“前排”就坐的就该是“领导”。我非领导,又跑到前排去坐,这可能导致多种后果:一种是被人认为“想当领导”,第二是被人认为好出风头,第三是好巴结领导。而这些,都是国人大忌。中国人是这样的一群人:哪怕心中天天想着当官,但是表面上口头上绝对得做出一副清高的样子,向世界摆明:我最瞧不起那劳什子官帽子。而“好出风头”,就更是犯了国人大忌: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些都是古训。所以,“低调”等词才会越来越有市场。
我向来对“低调”类词的走红感觉莫名其妙。一个人,当该本本真真地活着,千人千性,万人万格,各自都率性自然就好。那些天天唱着“低调”的人,其实往往最“高调”。一个真实的人是犯不着,也没有如此“智慧”去琢磨“调”的“高低”问题的。
太多的太多的“如何办”啊……中国人就是活得如此谨小慎微,如此卑微,如此“自信”人微言轻。
“往后排坐”其实只是表面现象,它直指的民族心理乃是:这个社会是“官们”的社会,不是“老百姓”社会;社会管理与“我”无关,我说不上话,我也不想说话;我远离“主流社会”,因为我要保全自己……
于是,中国的会议多成为了领导的“一言堂”──少有怀疑辩驳批判。大家一起唱和谐,领导句句都是金。
集权社会是怎么样造就的?也许就是这样造就的吧!
要愚民,最好的办法乃是:告诉他们“低调”是美德,让他们从不敢说到不会说最后到不愿说懒得说,于是,也就和谐了也!
想起范仲淹。
宁可为抒发出自己的思想而死亡,也不为一声不响而苟且偷生。
我想,如果连“前排”都不敢坐的民族,还可能出现“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吗?恐怕很难。一个事事叫嚣着“低调”的民族,是很难再出现一批又一批的拍案而起的“闻一多”“李公朴”的。
中国人,勇敢坐到前排去吧!
(201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