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恒瑞医药:未来将会成长到4000亿市值

(2011-07-23 20:07:09)
标签:

转载

分类: 医药研报
在10-15年的时间里,双鹭有赶上恒瑞的可能性。
    证券时报记者:您如何看待新医改的前景?

  罗鶄:对于中国医疗卫生改革,可以用“前途光明、道路曲折”来概括。目前比较成功的是医疗保险改革,国家出钱逐步普及,农民和城镇居民都纳入到医保范围,到今年年底,90%以上的人都会享受到医保,另外公共卫生体系也做得比较不错。

  但基本药物目录的推行目前不尽如人意,其推行远远没有达到社会的预期,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地方财政补偿难以到位。因为一旦药品取消15%的加价,原来依靠这部分收入的基层医院就无法运行,那些乡镇医生就无法生存,这些问题当时国家可能没有考虑得特别全面。

  公立医院的改革会比较艰难和漫长,我认为实行医生的多点就业很关键,是公立医院改革好的一个前提条件,否则非常难。5年内应该会有比较大的改观,会慢慢开始看到希望。在此期间医疗企业会获得比较大的发展。

  不过,目前国务院正在推行全科医生制度,近期已经发布了《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该制度如果按政府规划的方向推行实施,未来基层医疗会有显著改善。对于中国整个医疗服务业来说,这是非常大的一个事情,可能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但也要给以相当的时间来推行。

 

  证券时报记者:能否简要介绍下全科医生的情况?

  罗鶄:所谓全科医生,就是每个科室的病基本都要知道,基本的小病都能解决,没法解决的时候要能够做到迅速地转院。但现在社会上的全科医生数量很少,相关人才还要有一个培养的过程。如果该制度能像国外那样顺利推行下去,未来政府对医疗服务业的监管将不仅是监管医院,还要监管医生。

 

  证券时报记者:您对今年下半年乃至“十二五”期间医药行业的发展怎么看?

  罗鶄:下半年乃至整个“十二五”期间,医药行业还会保持相当快的发展速度,具体到投资方面,则需要在把握中国创新、中国消费、整合这三个主题的基础上,选择好的企业,因为未来企业的发展会进一步分化,强者更强,弱者则会被淘汰出局。

 

  证券时报记者:中国是否有希望诞生类似葛兰素史克这样的医药巨头?怎么看待中药国际化的前景?

  罗鶄:个人认为比较难。因为葛兰素史克这类公司都是有上百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技术研发积淀,而中国相关制药企业的历史都不长。但我相信中国会出现类似日本武田那样的中型规模的企业,比如现在恒瑞医药是300多亿市值,未来可能会成长到4000亿市值,能够诞生大市值的领域会是创新药类企业和中药泛消费化企业。

  中药国际化的道路会很曲折,目前还看不到希望。对于中药企业的发展来说,我还是比较认同泛消费化的方向,这方面的成长空间很大。

(《证券时报》2011.7.18  原题:全科医生制度将对医疗服务业产生革命性影响)

 

 

 

 

 

一个医药行业分析师的困惑与坚持

《证券时报》2011.7.18 

  在从事医药行业研究的过程中,罗鶄也曾面临过困惑。

  “我们做研究出身的人更喜欢价值型投资,不过,对分析师来说,要坚持价值投资理念还是不容易。因为资本市场的价格涨跌不会完全围绕价值波动,很多时候很多股票是无厘头的暴涨,和基本面没有任何关系。” 对于这种情况,尽管现在已经司空见惯,但罗鶄坦承,在刚入行的时候面对这种情况还是感受到一些压力。

  “比如某只股票涨了很多,但你知道它的基本面并不好,甚至还知道它会因为基本面之外的因素上涨,在这种情况下,你如果不推荐,别人可能就会指责——这只股票在所在的行业板块中表现这么好,甚至可能成为年度行业第一牛股,你为什么不推荐?”

  2006年国内一家药企增发,不少基金经理向罗鶄咨询能否参与。此前,罗鶄已经到这家公司调研过,认为公司比预期得好,有价值,当时就建议基金可以参与其增发,后来参与增发的基金全部都赚了钱。

  罗鶄有个习惯,即使对某个企业了解了,也还是要用一定的时间对其做进一步的观察,因此当时也没有写正式的研究报告推荐这家公司。而公司老板又非常看重罗鶄的意见,很希望看到她的评论,但罗鶄一直没有急于撰写该公司报告,以至于该公司老板觉得罗鶄其实心里不看好公司,很长时间再没有联系。

  金融危机之后,罗鶄觉得所有的医药股都跌幅很大,就在2008年12月开始筛选一些价格跌到足够低又比较有价值的公司,当时就看中了上述公司,就和该公司老板联系,希望能够到他们公司调研,但老板认为罗鶄之前并不看好公司,就以没有时间推掉了调研要求。

  罗鶄只好另想他途,找到当时该公司的第一大流通股股东,希望其出面通融。“当时他就和该公司老板说,你应该让最专业的人来评价你的公司,老板考虑之后也比较认同,就说,你让她给我打电话吧。”想起当年的那种情景,罗鶄依旧觉得颇为有趣,“因为他认为自己是家好公司,你不在意他,他当然有理由介意。”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