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帖搬家]自法国画展谈及旧上海美专三杰(夏葆元,魏景山,陈逸飞)

标签:
夏葆元魏景山陈逸飞陈丹青法国十九世纪农村风景 |
自法国画展谈及旧上海美专三杰(夏葆元,魏景山,陈逸飞)
http://s10/mw690/002e816Ggy6EPxSsWCt59&690
(Jimdrp 5.30,2010发表于VeryCD,3.4,2011补充更新于网易博客,12.7,2013转登更新于新浪博客)
以下是“纺纱女”带画框的全幅图像以及几张局部,以供同好者欣赏。
全幅画面:
http://s8/mw690/002e816Ggy6EQz5L491b7&690
下半部细部两张:
巴斯蒂昂-勒帕热的枯草:
夏葆元,
七十年代初葆元与逸飞在一起,那时刚完成了“黄河组画”:
那年葆元和我在北京合影,摄于故宫北面的环城河边,渭凉拍的照:
魏景山,
景山为人和气真诚,我家人都喜欢他,他也为我家中几乎所有成员都画过肖像。一九八〇年景山和韩辛在我家中:
一九八四年景山和我在上海美术馆:
八十年代初,我和景山,葆元在一起。景山左边的是曾在上音资料室谋职的景山朋友XXX:
陈逸飞,
水粉宣传画“金训华” (逸中,一九六九年十一月):
八十年代初逸飞和我父亲在美国:
http://s1/mw690/002e816Ggy6EQwGcwBWf0&690
八十年代初逸飞,韩辛和我父亲在美国二哥家中:
八十年代初逸飞和原配夫人张芷在美国家中:
夏葆元的“黄河愤”(1972年):
陈逸飞的“黄河颂”(1972年):
一九七三年,尽管政治的空气仍然是十分地浓郁,当局在文艺上不断展示自己的宣传攻势,无论是音乐舞蹈还是美术。上海的市级画展照例也都是为当局政策的涂脂抹粉。当时有良心的艺术家还是可以从夹缝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位置并传递出一些个人的艺术理念。逸飞的双连画“红旗”就是那年令人瞩目的好作品。虽然最终它也没有逃脱被批判的厄运,但这两幅画还是鼓舞了一批爱好艺术的人。
陈逸飞的双连画“红旗”(1973年):
陈逸飞的几张早期素描 (1977年,由当时翻拍的照片扫描而成):
魏景山的油画“陈景润”(1977年):
http://s3/bmiddle/002e816Ggy6EMlPtK2S12&690魏景山的几张早期西藏水彩素描(1974年):
魏景山的几张早期油画作品:
占领总统府(局部,与陈逸飞合作)肖像(1979年)
秋(1980年)
风景(1984年)
夏葆元的油画“新娘”(1981年, jimdrp收藏):
暑的印象 (葆元这张杰作画的是他宝贝女儿夏爱森童年时在家中厨房内的情景)
贝多芬和他的助听器(1982年)
我与斗室(1983年2月,未经后来修改的原画)
风景(1983年2月)
林旭东,
林旭东的一张铅笔画素描作品 (jimdrp的母亲,作于约1977-1978年,jimdrp收藏):
陈丹青
陈丹青的油画肖像 (Jimdrp的未婚妻,作于1978年2月,jimdrp收藏):
陈丹青1974年画夏葆元:
http://s15/mw690/002e816Ggy6EMmrx8yG6e&690韩辛,
韩辛的水粉画 (正在举行法国画展的中苏友好大厦,作于1978年3月,jimdrp收藏):
以上
韩辛的一张铅笔自画像 (作于1978年,jimdrp收藏):
(jimdrp原创评论,2010.5.30第一稿发布于VeryCD,2011.3.4 在转登博客时补充更新,2013.11.7 转登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