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股市的历史看,每轮牛市的第二年往往是吃饭行情,但吃饭的行情有大有小,我们来扒扒这每一段历史。
第一轮牛市后的第一年吃饭行情是1994年,大盘从1994年的7月29日的325点反弹到1994年9月13日的1052点,反弹224%,反弹时间不到两个月;
第二轮牛市后的第一年吃饭行情是1998年,大盘从1997年9月23日的1025点反弹至1998年6月4日1422点,反弹38%,反弹时间长达8个月;
第三轮牛市后的第一年吃饭行情是2002年,大盘从2002年1月22日的1348点反弹至2002年6月25日的1746点,反弹29%,反弹时间5个月;
第四轮牛市后的第一年吃饭行情是2009年,大盘从2008年10月25日的1664点反弹至2009年8月4日的3478点,反弹109%,反弹时间9个多月;
第五轮牛市后的第一年吃饭行情是2016年,大盘从2016年1月27日的2638点反弹至?
我们来看看,第一轮牛市后的第一年(1994)吃饭行情和第四轮牛市后的第一年吃饭行情(2009)反弹超过了100%,而第二轮牛市后的第一年吃饭行情(1998)和第三轮牛市后的第一年吃饭行情(2002)只有30%左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想主要是第一轮熊市和第四轮熊市跌幅很大,而第二轮熊市和第三轮熊市跌幅较小。
2015年6月份之后的大熊,人们称之为三次股灾,但其实总体跌幅并不大,不过从5178跌到2638,跌幅只有49%,远远不能和第一轮大熊1558跌到325和第四轮大熊6124跌到1664相比,因而反弹只能和第二轮第三轮牛市后的第一年吃饭行情看齐,而今年的反弹从2638反弹至3140,只有19%,但反弹时间已长达7个月,我们不能说吃饭行情完了,但起码可以说,吃情行情已近尾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