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到中流击水
(2015-11-12 11:54:22)分类: 儿子的华师一之路 |
短暂的暑假,儿子每天照例是做作业、玩电脑、看手机,有时到江边散步,偶尔去SX职工俱乐部打打球,只有二0一三年八月五号的九畹溪漂流才略有诗意。
那天确是个好天气,令人心胸开阔,畅快。八点三十分,我们单位一行十三人坐315号旅游大巴从广场出发,经三峡专用汽车公路,过西陵长江大桥,翻过三峡大坝,来到秭归新县城,购买了九畹溪流的门票,然后顺着弯弯曲曲的九畹溪山路,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车程,来到了九畹溪漂流的起点。
中午在九畹溪景区就餐后(午餐每人35元,清汤寡水一桌10道菜,10个人一桌,真是有点贵),我的同事们正抓紧时间购买漂流用品,由于我们事先已经做好了准备,早在宜昌就买好的漂流用的鞋子、水瓢和绑眼镜用的皮筋,进入漂流区后,领取了救生衣、头盔、护膝,孩子妈妈很快穿戴完毕,又过来帮我和儿子穿衣系带,整理好救生衣、头盔和护膝,用皮筋扎好眼镜,还带好了零用钱,用胶纸包好。
还在车上时,导游就建议大家“男女搭配,漂流不累”,车上游客是靓女多,帅男吃俏。但为了儿子的安全,我不可能找一个靓女配对漂流,儿子也愿意和我一块漂,孩子妈妈只好委屈地和别人一起漂了。
这天是星期四,还好,人不是特别多(前几天中央电视台报道,朝天吼漂流,星期六游客达一万多人,有的人等了一整天也没漂成,成了旅游事故),我和儿子一人拿了一根木桨,正好工作人员将一只充满气的船丢进溪水边,我抓住安全绳, 让儿子先上了船,然后将船推开岸边后迅速跳上了船,刚开始水面开阔平和,船顺流而下,儿子觉得不过瘾,用木桨划着,划出去一百多米时,发觉船内形成了一些小水洼,儿子赶紧用水瓢往外舀。
船开始过第一个险滩了,一个坡度为四十五度的落差,几块大石左横右拦,平缓的水流骤然形成汹涌澎湃的激流,在大石上激起高高的浪花,我想起了苏东坡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用在这里不会夸张多少。船顺着激流左冲右突,在巨石中碰来撞去,我要求儿子紧紧抓住船上的安全带,任凭船在险滩中上下颠扑,任凭一个个激浪打在我们身上。船冲过了第一个险滩,船内已装满了水,赶紧往外舀吧,水瓢不够用,摘下头盔当瓢用吧。
经过一个平缓处,孩子妈妈大声喊着儿子,我们的船被岸边的工作人员用带钩的竹竿钩向岸边,老乡亲切地说:“倒水免费,欢迎消费。”孩子妈妈端来了一杯姜汤,可不便宜哟,小小的一杯就是五元。
经过短暂的休息,我们又冲向下一个险滩,漂流之中,我们的船几次搁浅,儿子总是说:快摇啊,快摇啊。我和儿子用劲摇,摇着摇着,橡皮船从搁浅处冲出。但有一次,出了一点悬念,我和儿子无论如何摇晃,船也无法从搁浅处冲出,没有办法,我只有屈尊跳下水去推了。
沿途,我和儿子亲眼目睹了惊险的一幕:一对情侣,船卡在险滩中间,动弹不得,男士自告奋勇,下水去推,无奈船仍然不动,女士没有办法,只得下船,可是,那位女士刚一下船,橡皮船象离弦的箭一样飞流直下,可怜那对情侣,望着远去的船越来越远,脸上写满了无奈。
我的同事陈老师,更见证了“漂流有风险,入漂须谨慎”可不是妄言。一位男士被橡皮船倒扣在水中,船舱中空气稀薄,男士如何怎么用劲,总不能将橡皮船掀过来,还好,险滩两边每隔二三十米远,总有一群从事救护的工作人员,拿着长竿严阵以待。最后,在老乡的帮助下,男士安全脱险。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漂流,在过了一个又一个又惊又险的险滩后,船漂到了宽阔水面处,正当我们准备向下一个险滩发起冲锋时,突然发现到了漂流的终止线。
尽管紧张、刺激、惊险,我也不想再漂了,可儿子却意犹未尽,说:爸爸,我还想再划一会儿。我说:划吧,等你高中毕业了,我们到朝天吼漂去,那里更惊险,更刺激。
九畹溪的风光旅程还未结束,我们随着导漂上了趸船,走过船舱,又上了泊在码头边的一条安装引擎的长长的龙舟,两人一排,一条龙舟坐了二、三十多人。此时的九畹溪已是没有坡度,两山夹水的宽阔且平坦的河面,水深七八十米,碧波悠悠,引擎启动,龙舟犁开波浪向下游前进,两岸几十座座山峰,每座山峰姿态各异,峭崖陡壁上的各种石头造型向我们展示着鬼斧神工般的风光,尤其那高耸的山峰缭绕的云雾,给我们以瑰丽的遐思,给我们更感叹的是那生长在石缝间的每一颗山树、每一根山藤、每一颗小草,还有那峭石上的山羊,白云深处的人家,诠释着生命力的顽强。
我们到达终点站停车场,见到了315号旅游大巴,下午五点半,我们乘坐旅游大巴,从江南翻坝高速驶向回家的路上。
再见了,九畹溪!
再见了,九畹溪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