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胡俍谈“钻石底”

(2012-07-30 15:52:05)
标签:

股票

分类: 股票

众所周知,牛市时成交量往往会放得很大,很可能创历史天量;而熊市末期成交量多半会极度萎缩,并有先见地量再见地价一说。既然如此,我们不妨从这个角度回顾一下上证指数的历史,看看会有什么提示。

  因为是研究长期趋势,所以我们用上证指数的月线。在1994-2001年的那波牛市中,天量是19996月的5147亿元。在随后的熊市中,地量是20055月的908亿元、地量为前面的天量的18%,指数的最低点位998.23出现于随后的6月。在2005-2007年的那波牛市中,天量是20075月的40297亿元。在随后的熊市中,地量是200810月的7560亿元、地量为前面的天量的19%。指数的最低点位1664.93也是在10月。如果我们假设地量大致是前面天量的18%-19%,那么就可以估计眼下成交金额萎缩到什么程度可以算是地量水平了,底部大致也近在眼前了。

  前面的天量明显是20097月的48009亿元,乘18%-19%,地量大致在8642-9122亿元水平。我们发现现在沪市月成交金额已经很难萎缩到万亿元以下了,不过20121月的成交金额倒是只有9055亿元,看来钻石底并非信口开河。然而仔细一看就看出问题了:今年1月元旦加春节,开市的日子比正常月份少得多,成交金额自然就少,所以这个钻石底成色不足,有点兴。本月尚未结束,沪市的成交金额已经有11000多亿元,看来是没希望了。我们只能再等,看哪个月沪市的成交金额能萎缩到9000亿元左右。如果一个月按22个交易日算,那么日成交金额大致在400亿元。

  上述言论仅仅是从某个角度进行的类比,不一定总是有效,但也许有点参考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