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一样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
(2011-04-06 13:44:52)
标签:
曹京都《红楼梦》雍正皇帝中藏经杂谈 |
分类: 《2010年末北上“京都”之行》 |
2011年2月16日星期三14:20:08
娇生惯养笑你痴,(为天下父母痴心一哭!)
菱花(生不逢时)空对雪澌澌。(遇又非偶。)
好防佳节元宵后,(前后一样。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
便是烟消火灭时!(伏后文。)
“大家”假如不是为了研究《红楼梦》,或者对《红楼梦》有“特殊”滴“癖好”,面对“这样”滴文字,心中不发“烦”,那就“真”滴是“鬼”变滴。程伟元、高鹗“出版”《红楼梦》,“当然”得考虑“读者”滴喜好及阅读习惯,故删去各种“批”就是不二滴“选择”了。“大家”图滴不就是一“故事”嘛,何苦“劳精伤神”滴呢?“红楼”谜中谜,许多也并非因为“恶意”所造成,往往就是“想当然”滴“结果”。如此一来,怪“谁”都是“没有道理”滴。“余”尝撰文言,不懂历史,是读不懂《红楼梦》滴。也不知是否多有得罪“大家”,总之,“余”是“孤家寡人”乃为“不争之事实”矣。
“余”考证《红楼梦》滴作者问题,有三大“佐证”:一是书中;二是敦敏滴“瓶湖懋斋记盛”;三乃李煦族谱。众多滴旁证“不入选”,是为了不“节外生枝”,为了不引起不必要滴“争论”。有此“三大论证群”,既遵循了“孤证不为证,自证不为证”滴原则,同时也“表明”了三大研究路径。由此,“余”自是可以满怀信心滴“宣称”:《红楼梦》滴研究,是前途光明且“无穷无尽”滴。非为“虚言”,乃为“实录”也哉!
“博客”秉通俗易懂及言简意赅之旨,重“趣味性”,因而也难免“时常”会使得“大家”不知“余”之所云“何物”,也为世上难有十全十美之事滴又一充分佐证。不过,“余”相信“大家”绝对都是很聪明滴人,倘若“喜欢”,或者“较真”,按照“余”之“线索”,是会得到和“余”相同“结论”滴;盖真实滴史料与事实是唯一滴。索隐可以千变万化,以至于“哗众取宠”,但“故事”背后滴真实生活,却是非常实际滴,有时候,往往还是血淋淋很残酷滴。史料上,“明明白白”滴记载着,雍正下令查抄李煦在江南滴家产,是在正月初十,且是“密旨”。“有心人”认为曹雪芹是《红楼梦》滴作者,“硬”拉雍正皇帝也是在正月里查抄了曹頫,殊不知,雍正查抄曹頫,没有“偷偷摸摸”滴“进行”,“白纸黑字”滴“写”着是“农历十二月份”。学术研究不严谨,留下了“空子”很多,别说经不起“大家”滴质疑,即便是“忽悠”得一时,也难免“自娱其乐”,最终“留下话柄”,贻笑大方矣。
2007年滴年末“进京都”,结果被文化部滴官员问到“研究《红楼梦》为什么重要?”在“眼睛”猛然“被瞪大”滴同时,也是“无语”。隐藏在《红楼梦》背后滴诸多“冤情”,既是“古人”滴悲哀,也是“今人”滴不幸。提问者亦非坏人,也不是存心刁难,在自然放松滴状态下,“说”出滴是“心声”,是有代表性及普遍性滴。“余”亦非“胡言乱语”,因为在研究过程中,多次被问到相似滴“疑问”。“余”也并非回答不了此类问题,毕竟回答“意义”以及“重要”滴“所在”,远比研究历史滴“真”相要简单与容易得多。不回答,是因为“不便”回答,觉得“应该”由国家及有关政府部门来“回答”。“余”做好自己滴研究工作即可,遵循所谓滴“尽人事,听天命”原则,一为“求真”,二为“学以致用”。思想与灵魂是自由与解放滴,但为了这副“臭皮囊”,“该”媚俗,“该”通俗,“该”低俗滴时候,也不必“高贵”。“余”滴生活原则,即为“既不把自己当人看,但也不亏待了自己。”“余”也不会强求“大家”相信什么,各人好之为之罢。“见了就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此乃归元寺中藏经阁大门右手门楹。其左手滴则为“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此与“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乃有“异曲同工”之妙。“大道理”都是“相通”滴,就看“大家”有没有“慧根”了。“善哉!善哉!!!”——也不必“托佛”矣!
2011年2月16日星期三15: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