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
新生报名。
当初第一天来到牧校,充满着新鲜感。——不大不小的校园,不高不矮的建筑,不阴不晴的天气,还有各种陌生的面孔……
我踱在院子里,感受着和家乡不一样的空气,看着一个个和自己一样的新旧生从身旁经过,觉得有种莫名的趣味。
其实刚来到这所学校心情是有些低落的,尤其是看到破旧的宿舍楼和简单的校园各角,感觉和自己以前的高中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少数民族的同学,偶尔还能看到他们穿着独有的民族服饰,一摆一摆的走。
很新鲜!
2
新生了解学校最简捷的途径就是贴吧了。高考成绩出来后我就关注了自己可能会上的一些学校的贴吧,到处问“这所学校好不好啊”之类的问题。最后来到牧校,更是整天在贴吧上活跃个不停。几乎每个帖子都评论,每看到一个级别高且性别显示为“女”的ID就缠上去搭讪“学姐,这学校怎么样啊?我是刚来的大一新生,学校里一个人都不认识,你要罩我哦”……
然后就有人回复:“学校很烂的,但待的时间一久适应了感觉还好。”还有很多热心的吧友兼学长会补充:“就是,日久生情嘛。只是这学校平时比较乱,有些少数民族的行事很霸道,喝醉了动不动就要打人的。”……
哇,这么厉害?!
嗯嗯~
我本就不大的胆子顿时一颤,心里害怕起来,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被莫名其妙揍一顿。再看向那些穿着袍子,或者穿着随意、头发卷卷、人高马大的少数民族也会转移视线,不敢再饶有兴味的盯着猛看,生怕给自己惹来什么麻烦。不过偶尔还是抑制不了心中的好奇会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用眼角偷偷瞅两眼。
3
大一第一学期,刚来到牧校,整天无所事事,单调的生活让人觉得枯燥无聊,加上新宿舍的舍友们刚刚熟悉。就经常周末到外面聚餐。
有一次,我们宿舍又出去聚餐吃烧烤,喝了点酒,回学校的时候已经很晚了。
可能因为刚开学,那段时间学校还没有查过宿,所以我们玩的很放心踏实,路上也有零星几个和我们一样的人群,慢腾腾的往学校方向走。
因为喝了点酒,有些微醉,我们分成了几波,一前以后的走。几个有点晕的就拉在了最后面。
我和S扶着喝大了的Z,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回赶。
在离校门口还有不到五十米远的拐角处,突然一群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人嗷嗷的叫着,绕着我们围成一个圈,又跳又叫。
是藏族的!看他们的服饰我立刻判断出他们的身份,想到在贴吧上听到的关于他们的评论,我的脸色一变。
Z也被突如其来的场景惊的清醒了些,看这阵仗,当即有些紧张,同时又感到面子上有些挂不住。喘着粗气就要扑上去,我虽然心里有些害怕,到底还是年轻人嘛,觉得收到了挑衅,也蠢蠢欲动。只有一旁的S最冷静,见势不对强拉着我俩快步离开,Z象征性的挣扎了几下,也老实了,我们就那样在一群藏族学生的嗷嗷声与哄笑声中垂着头快步离开了。他们也没有真的动手阻拦,只是嗷嗷声与哄笑声更大了。
那天我们回到宿舍,再想起这件事才一阵后怕。当时我们只有三个人,前面那几个舍友喝的也有些撑不住快步回去睡觉了,等他们听到动静回来救援已经不现实,要是我们仨性格再烈些,若是当时没有S阻拦,我们都冲上去,面对这些个个人高马大且数量有我们三倍之多的藏民,可能一个照面都没有就被打趴下了。
此事之后,心里就已经对学院里的藏族学生有了莫名的情绪,以后走在路上,碰到藏民也会不着痕迹的避开。用S的话说,惹不起咱们躲得起,已经来到了这个地方,只求相安无事。
然而事实证明,有些人你忽略他的存在,却不代表他并不存在。
同样是在一个周末的晚上,应该是星期六,当时很晚了,宿舍的舍友都已睡下,我躺在床上戴着耳机听歌。突然隐约捕捉到奇怪的声响,忙摘下耳机,侧耳细听,寂静的夜里传来“砰、砰……”的声音,由远及近,很明显很刺耳,还伴随着多人嘈杂的说话声,那种呢喃的感觉一听就知道是喝了酒。我们的宿舍在1号楼,全校区几乎最旧的一栋,所以我们的宿舍门还是木质的,是那种格子木板的框架门,当时我正听着,还没反应过来,就听见又是一声“砰”的巨响,我们宿舍门最中间的一块木板已经被踢掉了,斜摊在地上,巨大的空隙里探着一只脚……宿舍的其他几个人立刻从睡梦中惊醒,迷茫的撑起身子看向门的方向,很快就明白了状况,莫名的眼神呆了几秒,侧头大家互相对视了几眼,就又像没事人一样默默的趴下继续睡,宿舍里静悄悄的,好像门外的一切都只是幻觉,丝毫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第二天,默默的起床,默默的洗漱,默默的把掉在地上的门板拾起立在一边……终于,Y憋不住了,“TMD,#?*@&~”,大家立刻像突然回了血一样跟着大爆粗口,口诛嘴伐那些藏民,骂他们是“没进化完全的野人”。
那时候就已经对藏族学生从心里开始抵触了。
4
我们班也有藏族学生,不过是女生,蛮豪爽的,也很好相处。
对人当然是不能一棍子打死的,不能因为一群藏民没素质就去贬低所有藏族人,不过从心理上,对于男性的藏族我还是不太能接受。
我们隔壁宿舍就有一个藏族同学,男的,看上去体格很好。有一天,他可能在外面喝了酒,被同宿舍的搀扶着回来,一路大吼大叫,在楼道里跌跌撞撞的走来,到我们宿舍门口时,他突然侧身一撞,推开我们的宿舍门倚了进来,我们当时都准备睡了,各自在床上折腾,见他突然闯进来,都停下了手机的动作望向他,却多少有一些怯意,不知道他进来想干什么。这时刚才搀扶他的人也跟着一起走了进来,我一看,正好是我认识的,虽然不太熟,这时候也不得不开口了。我就对着他说:“怎么了?走错了吧?”说着还瞄了那个醉酒的藏族同学一眼。那个不太熟的朋友也很配合,嘴里应着“对对,走错了~”就把那个藏族同学拽出去了。
其实喝醉酒的人思维是最难揣测的,我也不知道那位同学当时突然闯入是真的走错了还是出于什么别的心理。只是对那件事的印象特别深刻。
自打那次以后,我就开始注意隔壁的这个少数民族同学。时间久了,也就渐渐熟悉了,平时碰面打个招呼什么的,慢慢发现其实他没喝酒的时候脾气也不算特别差,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相处,就是不太怎么热络,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
5
有一天跟朋友闲聊,朋友说,有一次他在餐厅吃饭,看到有几个藏族的在餐厅大呼小叫,他们的饭好了,就吆喝着让站在那里的几个同学给他们拿过来……“有时候看他们听可怜的。”
“嗯,……啊?!”我正听着,准备义愤填膺的征讨几句,突然听见他说了这么一句,大脑有些短路。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反过来想,可恨之人也必然有他值得同情的地方。听起来,他们是少数民族,好像很异类,但他们也是正常人啊,干嘛要用异样的眼光去看他们,就好像在动物园里猩猩,在街上看残疾人一样,猩猩不会反抗,残疾人无力反抗,但体格健壮的藏族同学,遇到不喜欢的目光,凶狠的回击也是正常的反应。
我突然想到自己刚来学校的时候,一天下晚自习后去宿舍楼后的小商店买东西,远远看到两个藏族学生经过,我们中间隔着一个花坛,相交而过的时候,我好奇的望向他们,察觉到我的注视,两人中的一个立刻大喝一声:“看什么看!”吐字不是特别清晰,是蹩脚的普通话,我虽然听不太清楚,但从两人的神情与眼神中还是看出了他们的不善,立刻低下头离开。
现在想想,换做自己,平时走在路上都要被别人当怪物一样的看,也会很不爽的吧。
很多人说藏族人“野”,其实不管是藏族人的野性,还是汉人的老实本分,都是各自的民族性。这本身都是没有问题的。然而就因为一部分藏族人欺辱挑衅过你,你就觉得藏族是一个野蛮民族,这就有问题了。任何人群中间总会有好坏之分的。
最近要拍一个关于民族问题的纪录片,在积累素材,突然觉得藏族学生的心理以及汉族人对待少数民族的心理都有深挖细究的必要。想起《狼图腾》中作者对于草原蒙古族和汉人关系的探究,果然生活处处有文章。
新生报名。
当初第一天来到牧校,充满着新鲜感。——不大不小的校园,不高不矮的建筑,不阴不晴的天气,还有各种陌生的面孔……
我踱在院子里,感受着和家乡不一样的空气,看着一个个和自己一样的新旧生从身旁经过,觉得有种莫名的趣味。
其实刚来到这所学校心情是有些低落的,尤其是看到破旧的宿舍楼和简单的校园各角,感觉和自己以前的高中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少数民族的同学,偶尔还能看到他们穿着独有的民族服饰,一摆一摆的走。
很新鲜!
2
新生了解学校最简捷的途径就是贴吧了。高考成绩出来后我就关注了自己可能会上的一些学校的贴吧,到处问“这所学校好不好啊”之类的问题。最后来到牧校,更是整天在贴吧上活跃个不停。几乎每个帖子都评论,每看到一个级别高且性别显示为“女”的ID就缠上去搭讪“学姐,这学校怎么样啊?我是刚来的大一新生,学校里一个人都不认识,你要罩我哦”……
然后就有人回复:“学校很烂的,但待的时间一久适应了感觉还好。”还有很多热心的吧友兼学长会补充:“就是,日久生情嘛。只是这学校平时比较乱,有些少数民族的行事很霸道,喝醉了动不动就要打人的。”……
哇,这么厉害?!
嗯嗯~
我本就不大的胆子顿时一颤,心里害怕起来,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被莫名其妙揍一顿。再看向那些穿着袍子,或者穿着随意、头发卷卷、人高马大的少数民族也会转移视线,不敢再饶有兴味的盯着猛看,生怕给自己惹来什么麻烦。不过偶尔还是抑制不了心中的好奇会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用眼角偷偷瞅两眼。
3
大一第一学期,刚来到牧校,整天无所事事,单调的生活让人觉得枯燥无聊,加上新宿舍的舍友们刚刚熟悉。就经常周末到外面聚餐。
有一次,我们宿舍又出去聚餐吃烧烤,喝了点酒,回学校的时候已经很晚了。
可能因为刚开学,那段时间学校还没有查过宿,所以我们玩的很放心踏实,路上也有零星几个和我们一样的人群,慢腾腾的往学校方向走。
因为喝了点酒,有些微醉,我们分成了几波,一前以后的走。几个有点晕的就拉在了最后面。
我和S扶着喝大了的Z,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回赶。
在离校门口还有不到五十米远的拐角处,突然一群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人嗷嗷的叫着,绕着我们围成一个圈,又跳又叫。
是藏族的!看他们的服饰我立刻判断出他们的身份,想到在贴吧上听到的关于他们的评论,我的脸色一变。
Z也被突如其来的场景惊的清醒了些,看这阵仗,当即有些紧张,同时又感到面子上有些挂不住。喘着粗气就要扑上去,我虽然心里有些害怕,到底还是年轻人嘛,觉得收到了挑衅,也蠢蠢欲动。只有一旁的S最冷静,见势不对强拉着我俩快步离开,Z象征性的挣扎了几下,也老实了,我们就那样在一群藏族学生的嗷嗷声与哄笑声中垂着头快步离开了。他们也没有真的动手阻拦,只是嗷嗷声与哄笑声更大了。
那天我们回到宿舍,再想起这件事才一阵后怕。当时我们只有三个人,前面那几个舍友喝的也有些撑不住快步回去睡觉了,等他们听到动静回来救援已经不现实,要是我们仨性格再烈些,若是当时没有S阻拦,我们都冲上去,面对这些个个人高马大且数量有我们三倍之多的藏民,可能一个照面都没有就被打趴下了。
此事之后,心里就已经对学院里的藏族学生有了莫名的情绪,以后走在路上,碰到藏民也会不着痕迹的避开。用S的话说,惹不起咱们躲得起,已经来到了这个地方,只求相安无事。
然而事实证明,有些人你忽略他的存在,却不代表他并不存在。
同样是在一个周末的晚上,应该是星期六,当时很晚了,宿舍的舍友都已睡下,我躺在床上戴着耳机听歌。突然隐约捕捉到奇怪的声响,忙摘下耳机,侧耳细听,寂静的夜里传来“砰、砰……”的声音,由远及近,很明显很刺耳,还伴随着多人嘈杂的说话声,那种呢喃的感觉一听就知道是喝了酒。我们的宿舍在1号楼,全校区几乎最旧的一栋,所以我们的宿舍门还是木质的,是那种格子木板的框架门,当时我正听着,还没反应过来,就听见又是一声“砰”的巨响,我们宿舍门最中间的一块木板已经被踢掉了,斜摊在地上,巨大的空隙里探着一只脚……宿舍的其他几个人立刻从睡梦中惊醒,迷茫的撑起身子看向门的方向,很快就明白了状况,莫名的眼神呆了几秒,侧头大家互相对视了几眼,就又像没事人一样默默的趴下继续睡,宿舍里静悄悄的,好像门外的一切都只是幻觉,丝毫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第二天,默默的起床,默默的洗漱,默默的把掉在地上的门板拾起立在一边……终于,Y憋不住了,“TMD,#?*@&~”,大家立刻像突然回了血一样跟着大爆粗口,口诛嘴伐那些藏民,骂他们是“没进化完全的野人”。
那时候就已经对藏族学生从心里开始抵触了。
4
我们班也有藏族学生,不过是女生,蛮豪爽的,也很好相处。
对人当然是不能一棍子打死的,不能因为一群藏民没素质就去贬低所有藏族人,不过从心理上,对于男性的藏族我还是不太能接受。
我们隔壁宿舍就有一个藏族同学,男的,看上去体格很好。有一天,他可能在外面喝了酒,被同宿舍的搀扶着回来,一路大吼大叫,在楼道里跌跌撞撞的走来,到我们宿舍门口时,他突然侧身一撞,推开我们的宿舍门倚了进来,我们当时都准备睡了,各自在床上折腾,见他突然闯进来,都停下了手机的动作望向他,却多少有一些怯意,不知道他进来想干什么。这时刚才搀扶他的人也跟着一起走了进来,我一看,正好是我认识的,虽然不太熟,这时候也不得不开口了。我就对着他说:“怎么了?走错了吧?”说着还瞄了那个醉酒的藏族同学一眼。那个不太熟的朋友也很配合,嘴里应着“对对,走错了~”就把那个藏族同学拽出去了。
其实喝醉酒的人思维是最难揣测的,我也不知道那位同学当时突然闯入是真的走错了还是出于什么别的心理。只是对那件事的印象特别深刻。
自打那次以后,我就开始注意隔壁的这个少数民族同学。时间久了,也就渐渐熟悉了,平时碰面打个招呼什么的,慢慢发现其实他没喝酒的时候脾气也不算特别差,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相处,就是不太怎么热络,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
5
有一天跟朋友闲聊,朋友说,有一次他在餐厅吃饭,看到有几个藏族的在餐厅大呼小叫,他们的饭好了,就吆喝着让站在那里的几个同学给他们拿过来……“有时候看他们听可怜的。”
“嗯,……啊?!”我正听着,准备义愤填膺的征讨几句,突然听见他说了这么一句,大脑有些短路。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反过来想,可恨之人也必然有他值得同情的地方。听起来,他们是少数民族,好像很异类,但他们也是正常人啊,干嘛要用异样的眼光去看他们,就好像在动物园里猩猩,在街上看残疾人一样,猩猩不会反抗,残疾人无力反抗,但体格健壮的藏族同学,遇到不喜欢的目光,凶狠的回击也是正常的反应。
我突然想到自己刚来学校的时候,一天下晚自习后去宿舍楼后的小商店买东西,远远看到两个藏族学生经过,我们中间隔着一个花坛,相交而过的时候,我好奇的望向他们,察觉到我的注视,两人中的一个立刻大喝一声:“看什么看!”吐字不是特别清晰,是蹩脚的普通话,我虽然听不太清楚,但从两人的神情与眼神中还是看出了他们的不善,立刻低下头离开。
现在想想,换做自己,平时走在路上都要被别人当怪物一样的看,也会很不爽的吧。
很多人说藏族人“野”,其实不管是藏族人的野性,还是汉人的老实本分,都是各自的民族性。这本身都是没有问题的。然而就因为一部分藏族人欺辱挑衅过你,你就觉得藏族是一个野蛮民族,这就有问题了。任何人群中间总会有好坏之分的。
最近要拍一个关于民族问题的纪录片,在积累素材,突然觉得藏族学生的心理以及汉族人对待少数民族的心理都有深挖细究的必要。想起《狼图腾》中作者对于草原蒙古族和汉人关系的探究,果然生活处处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