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角色定位
(2011-05-16 15:34:26)
学生角色定位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就是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学习潜能进行一系列学习的过程。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而教师的作用则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和“主动发展”。教育者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了使受教育者知道应该怎么学,都是为了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
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争当学生良师益友,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
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
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解放学生,不要压学生、治学生,使我们的课堂活而不乱,活而有序,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与探究意识。
(3)
采用有效激励方式,激发学生活跃课堂。
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采用肯定、奖励的评价方法,积极向上的竞争方法,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来激活课堂。
2、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习归根到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语文课堂教学如果只是教师演“独角戏”的舞台,那么课堂也就没有了生命。有专家指出:“考察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我们要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舞台,让学生参与制订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质疑解惑,与他人合作和教学评价等全过程。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的那样“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3、学习策略
(1)
鼓励学生思考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在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为此,我们在课堂中就要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学会读、思结合。
(2)
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课堂上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交流,在评价中当小老师,通过合作的方式突破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