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06日

标签:
杂谈 |
天生“铁娘子”
在人们的印象里,吴昌华的形象是矛盾的。有人说她优雅端庄、善谈而亲切,也有人说她雷厉风行、孤傲清高。当她在演讲台上滔滔不绝时,很少有人知道她的一只眼睛几近失明。以至于朋友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环保铁娘子”。
这种坚忍不拔、说干就干的“铁娘子”性格在儿时就已经初露端倪。吴昌华的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母亲是高中数学老师,父亲是烟台市教育局的招办主任。童年记忆里,父母是缺席的。
父母忙,从小便把她和哥哥寄养在农村的爷爷奶奶家,直到上学。在爷爷奶奶家并不快乐。爷爷不喜欢她,因为重男轻女;奶奶也不喜欢她,因为她嘴巴厉害。在“你们不喜欢我,我就自己喜欢自己”的念头下,她变得很独立。
她是在农村漫山遍野的果树林中跑大的。在奶奶眼里,她是个怪丫头:山里抓的鸟被猫咬死了,会伤心地哭;而手在割麦子时被镰刀割破露出了骨头,却不掉一滴眼泪。那是小学二年级时的秋天,吴昌华脱了外衣打篮球,一冷一热着凉了。
39.8℃烧了一星期。她从没病过,不知道什么叫发烧,直到一天中午放学回家,拿钥匙开门时,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下班的父亲吓了一跳,抱起她往医院跑。吴昌华记得当时自己竟然能睁着眼看中午的太阳,觉得那只是个亮点。
病得很重,她打各种各样的针,还打激素。为了抵消激素导致身体发胖的可能,医生让她喝一种绿色的药,在她心里,那是世上最难喝的东西。后来左眼视力恢复了,但右眼的视神经萎缩,成了0.1 都不到的弱视。即便那样,在休学三个月之后,她当年还是考了班上的第一名。
再后来,她凭借自己的天分和毅力,靠着微弱的视力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路倔强地狂奔。高考时,吴昌华报的全是远地方的学校,“越远越好”的念头一直萦绕着她。从小,她的心气就大,梦想着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展示人生。
心虽然这样想,因为担心她眼睛不好,父亲把她“内定”去了山东大学外语系。父亲觉得,学语言简单轻松不费眼,便让她去学了语言。但意想不到的是,父亲替她选的专业非常费眼。她在外语系上的是英美语言文学。
父亲、母亲、哥哥都是理科生,文学书从没上过她家的书架,各种小说她都没读过,需要补读的世界名著一本接着一本。但既然父亲安排她读了,她便顺着读了下来。她是那种既然走到哪一步,就把哪一步走好的脾气,也许正是这样的个性才有了后来的故事。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