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频:我第一次看这本书,大约是在7、8
年前。这是一本近乎自传体的小说。书中,女主角爱上了一个结了婚的男人,怀孕了,可是对方不可能娶她,她深深的绝望,正在决定是否要生这个孩子的时候,碰
到一个十多年前的好朋友,一个已经进入癌症末期的男人,她发誓要跟这个人好好相爱..这本小说涉及一个女人很多的方面,比如时下很流行的“小三”、“未婚
先孕”、“男女之间有没有友情”等问题。但其中的主线就是关于“生”与“死”。
她决定留下肚子里的孩子,于是她开始不得不面对出现在她生命里的两个现实:一个生命将要出生,而另外一个生命将要死亡,这是一个很大的对照。
伊能静:她写到孩子的出生,有一段我特别感动:“
我哆哆嗦嗦地解开扣
子,把乳头塞到孩子的嘴里..我被婴儿的弱小和无助所震惊,一时间不知说什么才好..从记事开始,我一直都在寻找着能够保护我的人..我一直沉溺于想被人
保护、被人拯救的愿望之中..破坏我和他关系的,不是他的言行,而是我的愿望。然后,他离开了,留给我的,只有这个我必须保护的软弱无力却又纯洁无瑕的生
命。从自九月和他分手后,我还是第一次抱着别人睡觉。婴儿闭着眼睛,于是我也闭上了眼睛。无奈的孤独从我的内心深处涌了上来。这个孩子孤单一人。我也是孤
单一人。”看到这一段我一直在哭,我有过生育的阶段,记得怀孕的最后两个月,我一个人在美国,当时孩子的父亲因为工作,没有来,我所在的那个小区附近的超
市发生了一桩抢劫案,你知道美国的房子都是那种有点像小别墅型的,没有铁栏杆。我听到那个新闻,晚上吓得要命,歹徒跑到这里怎么办,我挺着那么大的肚子,
跑得了吗?
查看全文
李欣频:我觉得,她是从孩子“出生”这件事上来关照所有的生命,每个人对于自己什么时候“出生”,在哪里“出生”,都是无从选择的。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孤单的无助的。然而,这生命传承本身就是巨大的爱。
伊能静:说到生命的传承,我想再念一段,是柳美里的母亲在外孙出生
后写的一篇日记:“这几年,我经常听到朋友们说起他们的孙子..突然,我也有了外孙。从小我就认为,所有事物景象都会在死去的一刻完成结,我的一生也是把
这个观点作为避难所,就这么将错就错地走过来。我是一个自私的俗人..这次不同,终于有一个人(指外孙)来约束我了,我必须真心诚意地接受他的约束..我
会在有生之年一直坚持这个信念。..大女儿的活法简直太糟糕了,总是朝辛苦的方向走。明明是个谨小慎微的人,性格却很容易激动,脾气也暴躁。
从今以后,我只希望她能够和这个孩子一起手拉手、不要迷失方向、小心地走下去。我为他们祈祷。”柳美里的妈妈其实也是一个满身伤痕的人。小生命的出生,不
仅仅拯救了柳美里,连外婆也被生命本身所蕴藏的爱所震憾和疗愈了。我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受,我的小孩在差不多三、四个月的时候,晚上一直哭,我听到他的哭声
就会醒来,就会本能地把胸部往他嘴里塞,以至于后来已经断奶了,晚上一听到他的哭声,我会自动醒来,跑到他房间,把他抱起来,一边拍着他一边说,“宝贝大
了,不要怕”。你知道我讲那一句话时,一直在哭,那个瞬间我觉得我不但抱住了他,给了他爱,我也抱住了我的童年,那个一直没有得到爱的小女孩,给了她爱。
“生”,是出生,同时也是重生,自我的重生。作为母亲,我们给予孩子爱的同时,其实也是在获得爱。这就是生命最可贵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