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当情人来爱!

标签:
杂谈 |
李子勋
中国心理卫生学会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心理执业资格),中德心理培训首届学员、CCTV《心理访谈》专家,著有《根源舞》《陪孩子长大》等。
回答这样的问题类似于回答一些哲学问题。“人不能接受自己”,这个“自己”是谁呢?“我是谁,来自何方,将往何处去?”千百年来,没有人真正回答得出来。如果不知道自己是谁,又怎能做到对自己悦纳?那个不被悦纳的“自己”与自己有什么关系?心理学喜欢用“自体”这个词,“体”是人相对稳定的身体,以皮肤为边界。“自”是人的心智,这是永远流淌变化着的部分。要让一个不能悦纳自己的人改变态度,从身体开始转变态度是比较容易的。
首先对接触身体皮肤的内衣、床单、沙发、护肤品精挑细选,一定要健康、舒服、环保。舍得精力与财力营建自己喜欢的家,对饮食、水、空气的洁净产生执著的追求。“
把自己当情人来爱”要成为一种生活宣言,对身体负责正是人对自己的悦纳。当我们开始追求精致的生活,体验生命每一个时刻,也就开始对自身体态、相貌、皮肤、年龄产生自然的悦纳与喜欢。
悦纳自己的另一种方式是从对生活和存在的无条件喜欢来推动对自己的喜悦。其实人对外部世界的态度多半反映出人对自己的态度。认知科学告诉我们能感知的世界其实是人内部的“客体世界”,能够看到的真实也是人自己无意识中选择的真实。你选择了什么样的真实也就选择了什么样的自我。所以,从观察星空开始感受生命这个奇迹,从喜欢自然的山水、草木、生命物种开始融入对自己的喜欢,因为我们也是自然生命中最美好的那一分子。
想想自然中的所有生命,从不对自己置疑,也无抱怨,他们与自然交相映照共同营建一种斑斓壮丽的生命图景。所有生命都在恪守节能、只取所需、独善其身的方式在自然的怀抱中展现自己,完成自己。
人为什么会不悦纳自己?从达尔文开始人类一直在为搞清生命如何而来努力钻研,人来自母亲的子宫,那么子宫又来自哪里?也许子宫只是生命诞生的一个通道,由大自然精心设计并放置在女性生命最柔软温暖的身体位置。
生命来自自然,这毋庸置疑。人为什么会思考,会知觉,会感受;我们的心脏为什么是四个腔;大脑为什么需要两个半球;血液为什么可以连绵不断,以比头发丝还细的流淌方式滋养身体每一个细胞,传递着营养、氧气、电解质、神经递质;血流流体产生的电磁力又是如何维系着生命力、生物电场、能量、思维和众多的信息传递⋯⋯这些对人类都是谜。人不接受自己有可能是人类在理性思维与科技发展中慢慢偏离了大自然所致,人的创造力和聪明让人类产生了一种狂妄,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主人。不再敬畏、臣服、跟随自然的智慧,看似聪明实为愚钝。
科技的力量让人说出:“人类只有征服了自然,才能征服自己!”人类只是自然生命构成的部分,又如何征服得了自然?其实这样的话最好改为:“人类只有真正悦纳自然,才能悦纳自己。”人类只有像自然界任何生命那样服从自然赋予它的形式与职能(而非征服),人类才能最终完成自己。与自然智慧相比,人类的所知太微不足道了,人类能创造出像人或鸟类眼睛那样精巧细致的结构吗?人类全部的知识与聪明不及大自然创造的一只小小飞虫中蕴含着的智慧。
人不能真正悦纳自己,跟人类建立社会属性,贬低自己的自然属性有关。社会属性是在一种理想的、理性的、逻辑的思想影响下,以某个文化部落或民族的图腾、某种 意义、哲学、规范、道德、等级、分类、价值取向来建立的,不是生命原本的东西,这些东西远不如大自然那样可以让每个生命在生物循环中都得到独自重要的位置与意义那样完美无缺。看来,人的自卑、羞愧、无能感、劣质感终归是人类自己造成,不是造物主的创造。
悦纳自己本质上是一种对自然生命的尊崇,人无权反对自己,所以自责、自伤、自杀都是违反自然法则的。从另一个角度想,人是唯一不按照自然法则行事的生命体系,我们自创了一套对世界的解释系统,不再以节能、只取所需、独善其身为生命的宗旨,在不饿的时候去猎杀、占有、囤积自己不必须的物质,人类对大自然的贪婪、盘剥和破坏正是人类没有真正悦纳自己的明证。
重返自然,把心身融入自然的怀抱,连结自然的灵性,并臣服于它,你的自信一定会得到很好的修复。喜爱自然的人一定会喜爱自己,也一定会珍爱世界上全部的生命与物质,这是快速达成自我悦纳的最佳途径。因为你是自然的一分子,能够接纳所有生命形式的人,不可能会不悦纳自己。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我们每一个生命都在自我完成的路径中蹒跚向前,都活在大自然无限的时空里,每个人在独自的环境中有无限的自由去抉择自己的行动、态度和生活,同时你的每一个行为也会产生无限的影响力,干扰或者促进其它生命形式的发展。
生命物质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的,如果人常陷于生活的琐碎、物欲的满足、工作与人际的压力,忘了生命过程中那些奇迹与美妙,那么真的是浪费了自然赋予你的生命。悦纳自己,充满感恩去生活,这是人对人类应尽的责任!
稿件来源:《时尚先生》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