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时装影像臆想!

标签:
杂谈 |
此番云雨之后,但凡涉足影像语言的领域都欣欣然对三维视觉游戏重燃热情,即便是平面杂志刊物,也都在静态摄影中生搬硬套红蓝套色分离的手法,趁着这个新鲜劲赶个时髦。
固然,过往陈旧不堪、古板得令人发指的模特静态展示时装单品的模式让人鄙夷。在这个文化创意大爆炸的时代,我们的胃口增长得比GDP增长还要迅速,视觉审美沦为快餐式消费品,我们就像年迈而慵懒的老妇人一样,饥渴地等待着新鲜的感官刺激。尤其对于完全依赖户外灯箱的静态时装广告来说,百年时装摄影在此刻恰恰可能沦为"最不上进"的技术,任凭奇思妙想的创意点子和道具光影手法,都永远逃不开Helmut Newton树立的经典范本的影子。
情急之下,像LOUIS
VUITTON和HERMES这样"不那么在乎"产品实体呈现的品牌反倒是可以轻轻松借用反常规的视觉来吸引目光,在这些广告中,影像不需要照顾产品本身,只需要不经意地露一角,或是纯粹展示产品制作的某个瞬间,就算大功告成了。
当然,大家都不傻,每季一套的硬广还得坚持,与此同时,那些软性植入空间,也是品牌必争的领地。排除常规平面杂志的软性宣传选题,一旦跳出"时尚圈"这个框框,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就摆在眼前。
当话题转移到"关于品牌赞助录影带或是电影"的问题上,那可不是最近才有的新鲜事,只不过近年来突然跳到了聚光灯底下而已--PRADA就以艺术的名义大规模录制了各种各样的艺术短片,尽管其中的服装元素都被弱化到一种不可思议的地步;DIOR HOMME鼎力为Guy Ritchie导演的一部电影提供服装赞助,Jude Law这个英国绅士彻底以DIOR HOMME装束亮相。
不论怎样,静态也好,视频流媒体也罢,对于3D技术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任何一种样式,它都可以渗透。再把时装营销套用进来,完全可以"公式化"地推导出一个结论--时装的营销之路从来就不用害怕遭遇瓶颈。
稿件来源:《时尚先生》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