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武:哥哥是我前进中的镜子!

标签:
杂谈 |
“你让我有绯闻,我跟谁弄去啊?我也不会。炒作自己?多别扭。那样的话,可能我的剧目会更火,但能这样吗?
我不想要那个火,那个火是不踏实的,那玩意儿留不住。我觉得还得像个人似的。
你非要我玩低级趣味,我宁可不火,也不当那种一线的演员,我当无线演员。”
戴着眼镜,说话慢条斯理,粗犷的姜武溢出几分文气,完全一副波澜不惊,喜怒深藏于心的样子。
久了,他才会卸掉心中甲胄,偶尔狡黠,偶尔耍帅,偶尔暴露天蝎座的爱憎分明与嫉恶如仇。
兴之所至时,语速陡然加快,对种种社会丑态,语词尖锐,黑白分明地矫正批判他所观察到的人性扭曲、炎凉世态、教条人生和庸俗表演。
但大多数时候,他用自身貌似憨实的笑声营造出随和的气场。
尤其是电视访谈,他以好好先生的态度“嘿嘿嘿”地笑着抵挡所有不想回答的、糟烂的、难以收拾的、不宜传播的问题。
非要等到认同了对面的谈话者,他才会积极起来,否则会一直冷静地把分内“工作”做到完。
与此同理,拍戏时遇到不称职不敬业的对手戏演员,他也会一遍又一遍地配合,直到导演喊停。
拍摄当天,他说“和你聊得舒服”,便一改“很难聊”的状态,渐入佳境,直至酣畅,遇到灵感迸发的精彩语句,便重复三两次,不免小小得意一下。
当然,这种小得意与他在演戏中获得的快感难以相提并论,他用“暗爽、销魂”等字眼形容一次次酣畅淋漓的表演。
无论演戏还是人生,他把大多数问题蕴方于圆,虽边角圆润但内心通达,哪些能用语言描摹,哪些是穷尽辞藻亦不能探得本真,他界限分明。
作为姜文的弟弟,姜武没有被其哥哥的光芒遮盖,完全是有理由的。
更何况自入道起,屡屡获奖已证实了他的真才实学。
今年,姜武尤其风光无限,参演的11 部电影陆续上映,其中《武侠》、《雪花秘扇》和《白蛇传说》三部又一齐奔赴2011
年戛纳电影节。
尽管调侃自己在这几部电影中是“负责调味的高级香料”,但同时有三部电影亮相国际电影节,姜武也不免连喊“好,太好了”,早把暗爽直接写在了脸上。姜武的内心火焰,只针对演戏,对于家庭则是个标准的好男人,宠爱妻子,疼爱孩子,兄弟父母常相聚首,他有拿手菜凤爪伺候着。
他把生活和演戏并举,“这是必须的,生活中一定要有火一样燃烧的爱才能创作出火一样燃烧的作品。”
早熟早恋早幸福,姜武对自己能够将初恋修成婚姻正果的人生经历甘之如饴,但若想从中探求一些秘诀,享于众人,他会王顾左右而言他。
拍摄间隙,他又突然凑近你,就此话题三分神秘七分诱惑地说:“有的事情能说,有的事情不能说啊。”
还有的事情他想说也铺陈不开,深入不下去。
比如最后一个问题:“您接受采访,不提姜文觉得怪么?如果把哥哥对你的影响总结一句话,您如何表述?”
一听问题,他立刻兴奋起来,“没提,是有点怪。但提了,也正常。”
姜武一直觉得有这样优秀的哥哥是好事,但他比较不满意的是,直到现在没谁把兄弟的关系写透了。
事实上,他思来想去后还是用了小时候自己写过的一句话——“哥哥永远是我前进中的一面镜子。”
好在是,姜武在姜文这面镜子面前照到的是他自己的特写,而不是慢慢消失在这面镜子的映照中,使整个镜面成为一个无人的空镜头。
因为他距离姜文从来都不遥远,他甚至因为《空镜子》和《洗澡》中的绝佳表演两次“遭到”姜文的直接夸奖,而主动邀请他加入《让子弹飞》。
口号式语言是一种表达的捷径,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但喊不好,就容易有错位感、穿越感。姜武不时地引用这几句话“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做一个纯粹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既不是义正辞严的场面话,更不是装腔作势的官腔,他是诙谐中带着点儿舍我其谁的正经。
在这时候,会看到有姜文的影子。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