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看待游戏的竞争性

(2018-03-13 21:07:52)
标签:

教育教学

如何看待游戏的竞争性

竞争性是规则游戏的特点之一。如何看待游戏的竞争性和处理游戏的输赢问题?这是在组织幼儿玩规则游戏时必然会遇到的问题。


一些教师主张淡化游戏的竞争性,不要强调游戏的输赢,认为竞争是没有价值的。理由是今天的社会已经太具竞争性了,在幼儿园不要过早地引入竞争,让幼儿过早地去参与竞争;在竞争性游戏中总会有输赢。过分强调输赢会使游戏中的失败者沮丧。


也有一些人持赞同意见,认为今天的社会充满竞争性,应当从小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学会竞争,竞争是有价值的。


两种意见各执一端,不管是反对的意见还是赞同的意见,实际上都混淆了规则游戏中的竞争与实际生活中的竞争的区别。确实,竞争在今天的人类社会中已经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但是这种竞争与幼儿在游戏中的竞争有本质的区别。


游戏中的竞争既不同于成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竞争,也不同于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的竞争。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成人竞争是为了得到某些“东西”或物质利益,而且竞争者试图永久性地除去对手。在进入竞争之前,竞争者也不会和对手商讨竞争规则并建立一定的竞争规则。在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幼儿有时也会竞争,例如争抢玩其、食物等。这也是为了“获得”某种东西而竞争。


在游戏中,游戏者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其体的东西或物质利益而竞争,游戏过程本身就使他们快乐,这种快乐来自于对自身智慧和力量的体验。所以,游戏是超越“功利”而趋向于“审美”的。同时,在游戏中的输赢只是暂时的。在游戏中,没有永远的输家,也没有永远的赢家。每个游戏者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赢得游戏。而且,在游戏之前,游戏者必须就游戏规则达成一致的意见,建立游戏的规则。


并不是所有的规则游戏都只是意味着竞争。有些类型的规则游戏也要求游戏者之间的合作。例如,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对抗性竞赛游戏中,不仅需要游戏者之间的竞争,还需要游戏者之间的合作,它所要求的是游戏者之间的组内合作、组间对抗。它要求幼儿形成对于游戏小组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及愿意为小组这个“团体”作出贡献的态度和实际的努力。对于幼儿的团队意识的形成有积极的意义。所以,游戏中的竞争与成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竞争有着本质的不同。


对于幼儿来说,意识到竞争或“输赢”,本身标志着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上的进步。年龄较小的幼儿不在乎输赢,是因为他们受“自我中心”思维的局限,只关注自己的活动而不在乎别人的表现,不能把自己的活动与他人的活动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当游戏中出现了幼儿为了要“赢”而“耍赖”的行为时,这并不意味着幼儿开始“学坏了”,而意味着思维开始“去中心化”。如果有成人和伙伴的积极影响,那么游戏中的竞争对于幼儿来说是有益无害的。


以“锤子、剪子、布’这个游戏为例。年龄较小的幼儿也很喜欢玩这个游戏。但是他(她)满足的是游戏的动作本身。往往在对方还没有伸出手时,他(她)就已经早早地把手伸出去了。在这时,游戏规则和游戏结果(即输赢)对他(她)来说,还没有构成任何意义,他(她)关注的只是自己的动作,还不会把自己的动作和别人的动作联系起来加以比较。这时,幼儿实际上是还不会玩这种规则游戏。年长的幼儿往往不屑于和他(她)一起玩。


随着游戏经验的积累和伙伴游戏的影响,渐渐地幼儿开始意识到输赢,这时的表现是“耍赖”:非要对方先出手后他(她)才出手,输赢开始对他(她)发生意义。如果这时有成人和伙伴的正确影响,可以让幼儿认识到规则的意义(公平和公正),学会正确对待输赢。同时,游戏中的竞争也可以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思考。例如在“锤子、剪子、布”的游戏中,幼儿为了赢得游戏,会积极地开动脑筋,想象和预测对方下一步的反应,然后计划自己的行动。正是这种想赢的欲望成为幼儿积极思考、摆脱思维的“自我中心”的强烈动机。游戏可以使幼儿体验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增强自信心。


确实我们往往可以看到一些幼儿输不起,赢了就笑,输了就哭。只能赢不能输。这样的幼儿以后在实际生活中承受挂折的能力必然也差。幼儿的这种表现与是否有成人的正确引导和影响有关。


如果成人只是一味迁就幼儿的“耍赖”行为,无原则地满足幼儿“赢”的欲望,就会养成幼儿“只能赢、不能输”的心理,并且助长幼儿的霸道任性。


如果成人或教师一味用言语或物质刺激来强化竞争的结果,例如对获胜者说“你好棒”,或给获胜者发“奖品”(如小红花等),则会使幼儿对游戏本身的兴趣转移到“奖赏”上,不怡当地刺激了幼儿的外部动机和间接动机,也可能会使“输者”体验到不愉快。


但是如果有成人的正确引导,游戏中的输赢问题可以成为幼儿学习如何正确对待输赢和竞争的很好的机会。例如,可以让幼儿认识遵守游戏规则(不耍赖)的意义(老耍赖就没人和你玩了,耍赖对别人不公平);让幼儿认识到游戏中总是有输有赢,一个人不可能总是赢;这次输了,下一次可以通过努力再赢回来等等。通过这种引导,可以让幼儿学会正确对待输赢和竞争。而且,这种学习经验对于幼儿适应以后的杜会生活也是有意义的。


总之,游戏中的竞争对幼儿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与成人或教师如何对待和处理游戏中的竞争和输赢有密切的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