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修告祖文(讨论稿)
(2023-02-23 16:13:20)
龙潭月明,义陵前贤耀青史;
袯紫山翠,周氏后昆续华章。
从2021年10月起至2023年9月,我义陵周氏后裔,在族长周则兵先生为首的七修理事会的带领下,举全族之力,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圆满完成了七修大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修而万成、善德无量!
我们衷心感谢伟大祖国之当今盛世!
我们满怀深情地告慰义陵周氏列祖列宗!
义陵周氏从江右开基祖应高公起传常武始祖典兴公至今619年,历经两个时期30世系的传承:其中江西吉水义陵周氏历5代,湖南常武义陵周氏历25代,统七房,现有总人口5000余众,子孙遍及神州与境外之五湖四海,有“名高常武,威振湖湘” 之美誉,系洞庭湖滨常德地区名门望族。
先贤砥砺前行,吾辈理当奋进。自乾隆33年(1769)族中先贤首倡系谱,乾隆57年(1792)商议建祠于次年周家祠堂峻工、一修谱牒面世,至新中国1999年六修玉成,我族前辈集资筹银营建祠宇、徙步道州故里溯源、对接濂溪老谱制订并续订谱派、组织动员族人采谱编牒、制订家训族规、挖掘氏族文化等等,倾注满腔热情,历尽千辛万苦,方赢得我族家乘连绵、人文蔚起、枝繁叶茂、兴旺发达。
对此,我义陵子孙当万代讴歌、永志不忘并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于是乎,大房儿郎于2021年10月6日倡议七修,遂于当月27日昭告族人并组建理事会,推举二房宗亲周则兵为第十三届族长,领衔义陵宗亲继往开来,守正创新,全面开展“修谱修祠修陵修路修规修德修文”,制订以修谱为中心、重建祠堂为主要、其他五个方面为重点同时推进的方案,干了七件实事:
第一、编撰出版了内容翔实、架构规范、脉络清晰、世系准确、图文并茂、装帧精美的《周氏谱志》。义陵周氏七修谱志全宗?卷,共印?套。它不仅是神圣的义陵氏族符号、弥足珍贵的家族玉牒,更是义陵子孙寻根溯源、了解族志房史、荣宗耀祖的非常家乘与通俗读物,也是一部世系图籍与史界瑰宝,对义陵周氏光前裕后、融入湖南和全国周氏大家庭意义深远。
续谱期间,理事会先后两次组团前往濂溪故里与江西吉水县溯源,厘清关系、破解难题。展卷七修谱志,还呈现出以下四大亮点:
一是中华周氏得姓于陕西发祥地岐山周原,得姓祖是后稷第12世孙周王朝一世古公亶父(含文王姬昌武王姬发祖孙三代);受姓于周王朝最后一位天子周赧王姬延;立姓于赧王第四子周炯在河南汝水南岸汝州黜居时;周炯还与同居汝水之南的姬烈十八世孙周邕合族共建汝南堂。宋郑樵《通志.氏族略》与《元和姓纂》所载“赧王为秦所灭,黜为庶人,百姓号曰周家,因为氏焉”可鉴,《史记》、《周姓史论》等专著匀称赧王铸就周氏正宗天子姓。我义陵世系为正宗天子姓汝南周氏后裔。
二是义陵周氏源流从汝南堂周氏总祠出发,经沛郡周氏细柳堂、汝阴周氏敦睦堂、庐江舒与庐陵乌东并青州发派周氏庆远堂、濂溪故里与道州楼田周氏爱莲堂,到义陵周氏永言堂,其历史渊远流长可溯至周末秦初,至今2279年。
三是义陵周氏之世系,经源流反复考证无缝对接,世系名录齐全,至今传承138世,自成一体。尤其是应高公一脉与道州楼田茂叔五代脱节的情况,此次与江西乌东与吉水、湖南濂溪故里老谱和贵州周瑜后裔史料对接后,五代空缺200多年的世系得以填补。同时进一步确立义陵周氏为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后裔,与周恩来总理、鲁迅先生同属一脉。
四是论证了义陵周氏的由来:(一)有晋人常林所撰《义陵记》可考。荆楚义帝熊心被项羽弑后,武陵人缟素大哭于招屈亭,汉高祖刘邦闻而义之,故曰“义陵”。(二)有远祖周勃后人在湘南宁远、道州即“周子汤沐之地”和南越国两广一带驻守、征战时留下的义陵文书可承。(三)有武陵、义陵之寓意可鉴。武陵“止戈为武,高平为陵”;义陵“义道抱事,陵高翥翼”,寓意美好。取名义陵周氏后,先祖典兴公率家族在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期间打“义陵军”旗号冲锋在前屡立战功,被敕封为世袭武略将军而屯兵常德卫,义陵威武之师声振赣湘。如今,招屈亭仍完好地屹立于沅水之畔的常德南碈。
第二、重修周氏祠堂,再现义陵将门之后、耕读人家的风采与周家大院的风貌。复兴的祠宇堂号由三修时期的《永莲堂》、确定为六修正名的《永言堂》,为周氏总祠《汝南堂》、分祠《爱莲堂》之支祠。重修一新的永言堂座落在周家祠堂老址祠东与祠西的中间地带,三进三陈、巍然矗立、蔚为壮观,古朴新潮、布局合理、文气厚重,装修别致、美观实用,伴有香樟护宇、稻莲环祠、鳌撑砥柱,河头迎丰,旺祠风水加瑞祥象征与怡人景光交相辉映,彰显出深厚的周氏文化底蕴。该宗庙是缅怀先祖的祭祀祠、是族务工作的议事堂、是节庆假日的聚集地,是族人的多功能活动中心,也是幸福屋场的重要补充,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浑然一体。
第三、修葺祖茔、兴建了“袯紫山陵园”。陵园由祖坟、墓碑、拜台、围墙、道路、绿化带、停车场和先贤墓群等组成。一世祖典兴公与张太老安人的主碑高宽均为3.18米,气势宏伟;二世文贵公、三世友忠公与友谅公、四世大房冰清公(代表永言堂七个房族之起祖)的墓碑敬立在主碑两侧,威武壮观;与庄重肃穆、长达60米的深红色围墙相映成辉,标示四世先祖共同护佑义陵家族。主墓四周的塔柏,象征义陵先祖的功德万古长青。自2021年冬至修缮完成以来香火旺盛,前来祭祀的宗亲络绎不绝。
第四、修建了一座风格独特的七星亭。七星亭有七条飞檐七根立柱,耸立在周氏祠堂与袯紫山陵园中间,为七修独创义陵独有。它有如北斗七星吉祥高照,代表义陵周氏一至七房沿七步阶台携手登高望远,展现七个房族抱团取暖如兄弟般世代友好。同时寓含道教阴阳二气加金木水火土五行,此“七气”蕴含于万事万物之中,谐和包容、优势互补,绵绵不绝,造福子孙。
第五、硬化进阳大道。二修前我族大本营叫“北乡进阳村龙谭庵”,三修更名为“龙潭港”,此次七修将绕祠村道命名为“进阳大道”实至名归。它从祠西宗亲居住区起,经上堰沿迎丰河周家河头河堤,穿行在祠东宗亲居住区,然后径至周氏祠堂,全长两公里。极大地方便了出行、运输、观光、祭祀与交流,促进着发展。
第六、弘扬了氏族文化、氏族精神和族德族风。此次七修加大了义陵周氏文化自信自修自强的力度,制定了族徽、族印、族歌、族教、族规、族训,确定“永不言弃”为本氏族精神之集中体现,加上谱志、祠堂、庄园、陵园、网络、微群、书刊、板报等载体上诗书画影,文联歌赋的展示,以及走亲访友、敬老尊贤、扶贫济困、扬先奖学等活动的展开以及相应长效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深厚了义陵文化,弘扬了家族情怀与氏族精神;亲善了族人情感,传承并树立了良好族德与清新族风。
第七、接纳黄土店支房归宗入祠。2022年10月16日,鉴于义陵周氏六修族志与黄土店周氏支房残谱所确定的派名有四代相同,即第八世至第十一世谱派均为世、隽、金、启之主要依据,七修理事会族长周则兵出席,理事长周则香主持,氏族理事、花山七房与金霞支房16人见证,在武陵镇雨轩阁签署了《义陵周氏永言堂黄土店支房入祠纪事》。至此,因战乱等原因失散300多年的黄土店支房176位宗亲正式回归,谱称“义陵周氏七房黄士店支房”。
综上,有联为证:
日月经天,伟绩丰功昭万世;
江河行地,高风亮节誉千秋。
回首七修,为什么义陵儿女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族人的梦寐之求?归纳起来,一有生活于谐的太平盛世;二有一个剑胆琴心、忠义两全、开拓进取的头雁和精于组织、多谋善断、团结奋斗的工作班子;三有全体子孙光宗耀祖的家族情怀与时俱进的前卫思想;四有举族一心抱团取暖追求美好的共同梦想;五有广大族人反哺跪乳、乐于奉献、添砖加瓦的大爱孝敬之心;六有义陵人迎难而上、永言不弃的氏族精神和阳光透明的规范管理;七有各个房族的协调一致、众多乡贤、精英、优秀子孙、成功人士的出谋划策以及镇村组织和常德、道县、长沙、广州、北京、吉安、贵阳等地宗亲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义陵七修是周氏家乘首修254年以来谱史中最为出色起彩的一修,其中最应称道的是七修的领头雁一一族长周则兵先生,还有他的夫人李连枝并其子女。则兵族长胸怀博大、格局宽广、诚信务实、知书达礼、克已奉公、扶贫济困、慷慨解囊。七修总投资500万元,则兵先生兜底奉献十之有七,实为义陵七修第一举,义陵周氏第一人,义陵宗族第一家!在七修完美收官之际,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则兵族长和他的家人!
风雨沧桑六百载,继往开来更高光。七修虽然谢幕了,但我们有诗有爱有远方。义陵周氏子孙要高举团结奋进的旗帜,发扬永不言弃的精神,续写光宗耀祖的辉煌,为周氏宗亲更富裕、为义陵周氏更富有、为伟大祖国更富强而生生不息,至世代永昌!
常德义陵周氏七修理事会
公元二零二三年九月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