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李宏平先生优秀作品欣赏系列《十》

标签:
金狮华纳画家李宏平西安中国画院院聘画家作品欣赏系列《十》涂峰 |
分类: 金狮华纳-艺海人生 |
李宏平
职业画家
师从著名旅美画家范炳南先生,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西安中国画院院聘画家,
西安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西安市优秀中青年签约画家,
中华书画协会西北分会副院长,
陕西省艺术研究院理事,
西安市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
画点说点---李宏平谈中国画艺术之囧
-------文/李宏平
中国的版图是西面高山沙漠,背面高原草原,东面南面是大海,由于这种包围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国有史以来也就处在一种相对的安静环境之中,战争除了“窝里斗”就是北面和西面的少数民族的骚扰,分分合合几千年,四大文明古国三个消失,而独中国延续,这封闭环境是一个主要原因,但这种环境也造就了社会的保守和安逸,火药我们没有制成枪炮,而作为逢年过节庆贺之用,指南针没有下海远渡大洋,成了人们架罗盘看风水之用,直到明清时期干脆闭关锁国,几百年,让中国真正成了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腐朽国家,一直到让洋人用鸦片和大炮硬性打开国门,才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在绘画艺术方面,也是如此,早在南北朝和唐代就出现了“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画龙点睛”的大画家,但,一千多年过去,绘画基本上是除了传承没有多大发展,硬把画画画的是山穷水尽,萎靡不振,也没见几个敢破敢立的人。
民国时期,我们自己才知道自己的落后,送了一些留洋的学生,才算带回来一些新的思想理念,让绘画有了一些新的面貌,也有了后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但由于军阀割据,连年战乱,普罗大众谁还关注艺术?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化大革命,五十年又过去了。
一直到八五美术思潮,一批青年画家在新和旧、东与西的挤压下开始思考美术出路,他们放弃高、大、全、红、光、亮的政治艺术工具形式,否定在专制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形态与意识形态,要求重新审视人所处的世界,以人本主义和人性作为艺术追求的核心内容,把视觉美感需求作为艺术形式的追求。但由于他们是文革后期的学习,美术基础薄弱,思想认识没有根基,很多还是用了“拿来主义”和“模仿主义“,艺术的当代性没有社会基础,新的艺术思潮面临着巨大的社会政治压力和传统审美趣味的巨大阻力,很多画展没开几个小时就被迫关闭,很多群体组织和刊物没有办多长时间就只有解散和停刊,因而,存活极为艰巨和复杂,慢慢也就偃旗息鼓了,所幸他们的思想认识还在延续,没有熄灭,但仅仅只是没有熄灭而已。
改革开放又四十多年,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在他们奢华的吃喝玩乐过后,有百分之几的人忽然发现还有艺术,这才有了一点艺术市场,但仅仅只是一点,因为中国的整个文化产业在GDP中只占到4.43%,这是2020年的统计,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平均在10%左右,美国达25%,其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中所占份额则高达43%。与之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份额不足3%。
这三年的疫情之下,现在文化经济还占多少?
不比较不知道,大国除了枪炮、科技发达,文化产业更是强大,在冷战之下,文化更是殖民渗透的工具和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
而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被人家洗脑麻醉,被别人卖了还炫耀着帮别人数钱,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的有钱人谁不想出国?他们的吃穿住行还买国货吗?
房子道路交通修建完了,旅游度假村文化商业街修完了,电影电视文化娱乐也搞过了,但同质化、低俗化、空洞化,这是内耗。
我们画家,要么在中国传统里面打转转,要么随着市场的低俗而低俗,要么自己也变得崇洋媚外,乐此不疲的在西方文化的现象上狐假虎威吵吵闹闹,从上到下没有谁想到如何深度整合中国文化,繁荣文化市场,走出国门。
而我自己更是如此。二十岁前生活在大山里面,不知道美术还能考学,很不容易的考上了学,也只能是一名美术老师,没有环境、没有机会、也没有社会资源、没有谁引导我独立思考,我“自觉”辞职画画,前七八年画商品画,走旅游市场,“哄骗”外国人,后“自觉”还是应该走国内市场,于是,加入各种画院和协会组织,又十来年,后“自觉”认识并拜范炳南先生为师,有了一点当代意识,开始思考:艺术是个性化的、艺术是哲学的、艺术是批判的、艺术是诗性的、艺术是引领的,艺术是视觉美感形式的体现等等问题。
翻看西方艺术史,文艺复兴前几乎都是宗教统治下的艺术作品,文艺复兴后开始人本主义思考,但,由于西方社会对各种新的艺术思想、艺术形式是开放和包容,于是出现各种艺术意识形态和组织,巴洛克、洛可可、学院派、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野兽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等等等等。在这种环境之下西方艺术得到空前的发展。
对比之下,我们中国从十四五世纪以来,我们出现了什么主义什么流派?特别是国画艺术。
在这里也要解释一下,这里面有地域原因,政治原因,大国与小国等原因。比如说,欧洲整个板块面积也就和我们清朝差不多大,但欧洲有三十多个国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艺术家还可以相互流动串联,所以我们通常说西方艺术和西方艺术史是把整个欧洲连同美国放在一起,他们这种自由状态,有利于艺术的发展,而我们是一个统一而专治的明清。
从地域到社会、从东方到西方、从古代到现代,说了这么多,我是想告诉大家,我们的绘画艺术环境真的不好,囧!
在这“囧”境之下,画画就是一种痛苦,如何画?思考是一种痛苦。能力不够,想到的画不出来,痛苦。画出来的好作品没人理解,痛苦。用现在的网语就是“画画好难啊!”
所以我们画画的除了把画画好,还要努力做艺术欣赏的普惠事情。
就像鲁迅先生“如何唤醒沉睡的人们”,被迫放弃学医而改写文章。
爱德华·蒙克的《呐喊》,我看到的是你惊悚,你呐喊,但散步的情人还是在悠闲的散步。鲁迅的《呐喊》还是有人血馒头治痨病,还是有啊Q临死前而后悔没有把画押的圆画圆。
我能力有限,专业不强,社会地位没有,我只是一个人,一个自由职业者,泛海沉浮,随波逐流,只能偶尔痛苦,偶尔思索,时而为了生活画些厅堂画,时而努力创作着,渐行渐远!
我出生在大巴山,大巴山的烙印刻骨铭心,挥之不去,我画不了没有根基的作品,于是我用吴冠中的话安慰自己,“风筝不断线”就好。
我也算是师法自然,而得心源,我努力从大巴山的自然环境中提取艺术语言,艺术形式和艺术理念,以前有寒林系列、墨玉系列,这几年的探索是想有一个“大写”系列,
寒林是我每次在冬季看到的:在夕阳余晖一片橙灰的背景下,在晨曦一片白净如玉的背景下,或夜晚一片幽蓝天空的背景下,山林的剪影静穆,或如哨兵挺直耸立,或如少女婀娜多姿,一簇簇、一排排,或依偎,或交融,它们高低错落有致,穿插疏密有韵,粗细配搭有节,直曲造型有律,非人工所能及!我提取这些艺术语言,有效组织画面,追求逆光效果,得到画面宁静和生命的美感。
墨玉青山系列是我从夏日的大巴山提取出来的艺术语言,大巴山很多山上没有高大的树木,而且藤蔓缠身,夏日就形成了一团团一簇簇球形状的植被覆盖,满山遍野,有如绿玉,为了画出这种感觉,我实验了很多方法,最后得出需要用秃笔沾宿墨在加厚宣纸上制造肌理反复渲染三五遍后才能达到黑而不死,黑而通透,黑而润泽的艺术效果。
以上的艺术探索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艺术形式和面貌,也得到了画界和社会的认可,但这些都是基于对大自然和物象的描写,
随着我对绘画对社会深层次的学习和思考,当代绘画要进入深层次的表达:哲学问题、社会问题、心理问题、矛盾冲突等等,已经不是用自然物象能表达了,需要用变形、夸张、几何、点线面、色彩、综合材料、抽象、对撞、速度、光影等表现方式。
目前,我的能力和修养让我画画总是需要一些根据,因此,我只能追求作品的当代性,不追求也追不上当代艺术,我还是在以山水为素材,提取更加概括简约的艺术语言,以美的艺术形式为指导来创作作品,我把我这阶段的作品命名为“大写”系列。
艺术追求无穷无尽,艺海无涯苦作舟,我努力前行!
寒林寂寂听雀鸣,
墨玉山涧揽清风,
憨痴呆傻三十年,
依旧守在案头中。
画家李宏平先生作品欣赏
画家李宏平先生作品欣赏
画家李宏平先生作品欣赏
画家李宏平先生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