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画家雒建安先生优秀作品系列赏析《三》

(2020-07-10 15:20:09)
标签:

金狮华纳

画家雒建安

陕西省工笔画院院长

中国工笔人物画

涂峰

分类: 金狮华纳-艺海人生

雒建安艺术简介:

陕西省工笔画院院长

中国书法养生院副院长

陕西省新闻书画家协会副主席

陕西国际书画交流协会副主席

中国国家画院刘大为工作室画家

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传统功力深厚;深得儒、释、道三教思想之精髓。作品恢宏大气,独具汉唐逸韵。当代中国易学画派倡导人。早年师从著名工笔画家谢振瓯先生,专攻中国工笔人物画;2011年入中国国家画院刘大为工作室研习写意人物画。相继在省、市及全国书画展中屡次获奖。是当代极具艺术潜力的实力派画家。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随易学大师陈鼎龙先生潜研《易》理几十载,曾发表《易与绘画》、《易与书画养生》等学术文章,深得同道好评和推崇。其代表作品《大唐丝路盛景图》十六米工笔画长卷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的“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主题绘画展出。

出版发行有《当代中国西部国画名家•雒建安作品集》、《当代画坛名家•雒建安作品集》、《中国画名家•雒建安人物画选》、《易与画道•雒建安国画艺术》、《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主题绘画展作品集》等。

大唐丝路盛景图1

大唐丝路盛景图1

大唐丝路盛景图1

 

《论中国绘画形神关系》

----------文/雒建安

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彰显古丝绸之路曾经之辉煌,于中华民族励图伟大复兴之际,凭匹夫之责、工笔之技;历经十余载资料收集,耗时三年之制作,可谓呕心沥血,终于完成《大唐丝路盛景图》工笔长卷。十余载甘苦磨砺,令余对中国绘画又有深层之认知,遂集结成字以为后记。

(打马球局部)

追溯中国绘画之本源和纵观中国美学之核心问题,乃是“成教化、助人伦”之社会属性与艺术表现“形、神”关系之表达问题。作为绘画尤其中国人物画,是无法回避现实空间中“形、神”关系之把握与表达这个核心问题。《淮南子》曰: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易》曰:“阴阳不测之为神”。其“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也;乃精神是然。由此,中国美学思想及绘画理论深得其旨,从韩非子“画犬马难,鬼魅易”到顾恺之“传神写照”、“迁想妙得”,中国美学“以形写神”之基本理念得以确定。即形神相依、以形托神。南朝谢赫更是明确绘画之要在于气韵生动,提出画之六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气韵生动”虽贵为六法之首,亦是艺术最高追求与目标。但却要建立在其下五法之表现基础之上,离开这五法,“气韵生动”便是空中楼阁,言而无物矣。“应物象形”、“骨法用笔”分别是中国画对造型与用笔法度之明确要求与最高准则。

(公主局部)

至唐、五代“以气韵求形似”之理念形成以来,可谓中国绘画万法备至。中国工笔画日臻成熟,其绘画风格表现为既豪放又不失婉约、既风骨端然又情致蕴藉、既阳刚浩大又阴柔深邃。“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有“曹衣出水”之妙,有“吴带当风”之韵。大唐盛世成就了中国工笔画其在历史长河中辉煌巅峰之页。

然自宋元以降,辉煌不在,雄壮尽失。随着时代变迁,朝野更替;绘画一度沦为或高雅淡泊之士或落魄失意文人之自娱消遣工具,以此独述襟怀、寄写情趣而已。一时间“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蔚然成风。苏轼一句“画以形似论,见与儿童邻”,更是推波助澜。苏轼以他文坛领袖之地位,既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也有意无意间成就了中国写意画之蓬勃发展,从此中国工笔画一蹶不振并渐渐步入衰退期。

(丝绸局部)

万事兴衰皆有因,只不过东坡先生此语本意被人断章曲解,理应澄清,方以利纠改时弊。苏轼《书郡陵王主薄所画折枝二首》原诗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何如此两幅,疏澹合精匀。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边鸾曾被《唐朝名画录》记载为:“唐朝最长花鸟”之画家。《图绘宝鉴》称其为:“精于设色,如良工之天斧无凿痕”。赵昌乃宋代画家,自称“写生赵昌”。其画被人赞为“赵昌折枝尤工,花则会烟带雨,笑面迎风……莫辨真伪。”折枝画即是只画花卉折枝,不画全株,构图立意贵在取舍。苏轼以这两位写实高手来衬托主薄,也是同类相比;可见此人“疏澹含精匀”也是写实画派之列,只是“一点红”便能“解寄无边春”罢了。苏轼言“诗、画”同理,在说明艺术不能只仅仅以形肖与否论高下,若以少胜多便能表现物外之象,何劳赘形繁冗而瑾毛而失貌?可见东坡先生其本意并非要弃形而言他,亦未放弃形对传神之重要重用。苏轼自己也善画枯木、怪石;其笔下枯木皆缠绕蜿蜒,一片萧瑟。其“怪石”奇崛,形若缺损之蚌。然枯木、怪石仍有形可依,笔力浑雄;未失法度。到是后来者中,多有自诩“文人画”者对此句苏轼名言断章取义,作为“以文掩技”之借口大行其道,后人当鉴、当戒之。

(俗讲局部)

夫人品有高下,画品有优劣。《历代名画记》云:画若“夫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也,而成瑾细。”工笔贵在能“工中求意”,倘若“瑾毛而失貌”,乃“瑾细”为其病祸也。又曰:“运思挥毫,意不在于画,故得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其神气也”。夫画者,求其形者不若得其气,得其气者不若得其神。求其态者不若得其势,得其势者不若得其韵。故善画者,得气、势、神、韵者是也!“气、势”求形,“神、韵”求意,“形神兼备”矣。

(谈生意局部)

近代大家齐白石先生曾言: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画贵在于似与不似之间。它既是白石老人一生心血积累之感言,也是对前人经验之总结;可谓一语道出中国绘画理念之精髓所在。然夫画者,“气韵本乎游心”而“系乎得自天机、出于灵府也”;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云:“六法精论,万古不移;然而骨法用笔以下,五者可学”,唯气韵不能于画内求得;夫唯画者“人品既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高矣,生动不得不至”。嗟乎!作画者,做人矣;画外之法乃求己自修心也!吾求画半百有余,以艺立本,恒复不止;循其道,遵其旨;倡人伦,抒襟怀;善莫至焉!元亨利贞,故恒行不怠。

大唐丝路盛景图局部

大唐丝路盛景图局部

大唐丝路盛景图局部

大唐丝路盛景图局部

大唐丝路盛景图局部

曲水流觞图卷1

曲水流觞图卷1

画家雒建安先生优秀作品欣赏

画家雒建安先生优秀作品欣赏

画家雒建安先生优秀作品欣赏

画家雒建安先生优秀作品欣赏

画家雒建安先生优秀作品欣赏

画家雒建安先生优秀作品欣赏

画家雒建安先生优秀作品欣赏

画家雒建安先生优秀作品欣赏

画家雒建安先生优秀作品欣赏

画家雒建安先生优秀作品欣赏

画家雒建安先生优秀作品欣赏

画家雒建安先生优秀作品欣赏

画家雒建安先生优秀作品欣赏

画家雒建安先生优秀作品欣赏

画家雒建安先生优秀作品欣赏

画家雒建安先生优秀作品欣赏画家雒建安先生优秀作品系列赏析《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