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萧力伟女士艺术简介及优秀作品欣赏!!
标签:
金狮华纳书画家萧力伟西安市书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涂峰 |
分类: 金狮华纳-艺海人生 |
蕭力伟艺术简介:西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一带一路书法院副院长、“雁塔提名”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艺委会副主席、新加坡国际华语诗歌艺术节中国长安女子书画院院長、西安中国画院画家、民建中央画院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
书画家萧力伟是位很有个性的艺术家,犹如她的书画作品一样,总是充满生机和不竭的创造动力。在书画探索的路上,不为博彩,不為名利,只為內心關照的抒發。筆下的 靈山靜水,閒雲野境,被展现的淋漓尽致,不仅仅是自我感情的抒发,更是时代气息的绘画表现,贴近自然讴歌生命。 早年学习中国画,后钟情中国书法艺术,沉浸于魏碑汉隶之中,尤对《张迁》《石门》《好大王》等碑得力最勤,用功极深,继又以简帛的连通会意指事象形入笔,博采众长,潜心研究、临池不辍、融会贯通。其书法作品重传统求新意,格调高雅、沉雄豪放、跌宕多姿,形成了古拙厚重自然率真的鲜明风格;其山水作品笔墨线条明快、苍劲不乏俊逸,在形神两顾之间,英气夺人,神采焕然,一改女子情态,直逼须眉气概,给人以诗意和灵性深邃的哲思。出版有《萧力伟书画集》《萧力伟书法作品》《萧力伟书画心语》,作品多次在国内外书画大赛中获奖,多次参加国际水墨画大展和全国美展,屡屡获奖,部分作品被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内外友人及艺术机构收藏。
《在书画中呈现本我》——西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萧力伟
----------文/贾青云
空寂絶俗艺海寻,积铢累寸素情深。
精研翰墨悠悠岁,漫卷诗书垒垒痕。
旷远神凝求古厚,浑脱意远振纷纭。
经营抛却红尘事,禅迹芳踪岭上云。
这是萧老师写的一首诗,意韵深远,浓缩了她几十年研习书画,对书画的认识与感情。
初听到萧老师的大名,看了她的作品,心里就想,肯定是个“老头子”,没想到一见面,原来是位“大美女”,时尚精致,优雅个性。
去之前只知道她是西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网络上查看有关她的书法作品。来到她的工作室,才知萧老师不但字好,她的画,中国画,山水画,尤其以“老屋”为主题的系列,更是炉火纯青。
长安中国画院院长马良说:“看萧老师的山水画,如同置身名山大川,俯仰骋怀,“雄浑”,“壮观”,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萧力伟书画双修,书画并茂,是一个奇女子,伟男子,大丈夫,是巾帼奇葩,是不让须眉的勇士。
“自古书画不分家”
参观了萧力伟的书画展,雷珍民先生一再强调强调萧力伟的书法字很厚,并称她的字有绘画感,能把书法线条写到“厚”这个地步,绝非一日之功。
“我小时候爱画画,在父亲的引导下,开始写字。以前也有书法课,老师要求也很严格。”萧老师侃侃而谈,话语中不失幽默与洒脱。“老师看我写得好,课表、练习题都是我来帮班上抄写。看我画得好,教室里的板报,那就是我个人的专场。”
父亲先后请荆智斌、张之武、王子武老师教其画画的同时,要求她每天写《曹全碑》三页。当时天真的我为讨父亲欢喜而写,但并不理解父亲的真正用意。
“她把老天爷赐给她的灵气,也就是天赋,全都自由自在地贯彻落实到了书画上,落实得那样轻巧,那样大气,那样的天衣无缝,让书法的线条实实在在地落实到了山水里,使山水画远离了俗套,让其在筋骨里气势磅礴 ;而书作呢,又反其道而行之,满幅经营,上不留天,下不留地,纵有行而横无列,使其形如蛟龙古松,只写胸中逸气,绝不见拿腔拿调,全然成了一幅掩匠心于无迹,出意境于天成的山水画卷。”有人在文章里这样评论萧老师的书和画。
我认识的书法家很多,画家也很多,写得好且画得好的,萧力伟是第一人。
“自古书画不分家”萧老师说起自己对书与画的认识,那是很有一番独特的见解,“线条是中国画的基础,中国书画强调线的笔触,要见笔见物,且笔中物的造型,则要求是书法笔法,将书法用笔的力度美、韵律美注入绘画,才有万物“立”的根本,笔下才不会空泛,才能做到点石如金。……当线条驾驭游仞有余时,落笔就能使线条活起来、动起来,画出天地精神和心灵理想。”
看萧老师的字,一点不是一点,一横又不单单是一横,那是立体的,有灵性的,有生命力的。
刘晓凯也说,在我认识的书画圈内,书画皆佳者,力伟算是其中一位,她以书法入画法,笔精墨妙,成就显著,令人赞叹。作品雄浑,厚重,豪放,大气磅礴,力能扛鼎,又力透纸背,颇有大家气象。我很喜欢她的书法,也喜欢她的山水,更喜欢她的人品。
“在作品中呈现本我”
“每个人都有两面性,现实生活中的自己,是自律的,内敛的,但那不都是本我,而真实的自己,在书画中相遇。”听萧老师说话,那就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现在都是生活压力大,人们都在追求着各种富足的物质生活。为了追求物种生活,陷入一个怪圈,忙着上班,忙着应酬,丢失自我,没有兴趣,没有爱好……
萧老师在采访中说:“世间很多东西并非如意,生活给你酸石榴你也要欣然接受。那么该如何从本心,做自己,不自欺,不做作?生活除了柴米油盐外,我在书画中遵从本心,寻找我的诗和远方,静静地笔下自由翱翔,养心明志,不为陈规所缚,率真自然,思绪翻飞,海阔天空。朋友都说我的书画笔力劲健,有节奏有表现力。其实我知道,那只是在笔下,生活中的我并不自信,不善交际。但笔下从容,自信,并在此落实了真实的自己。不知谁说的话,我想书画,让我即使没有富庶的生活,仍有富庶的生命,让我清静至今也朴素至今,平凡至今也善良至今,渺小至今也强大至今。
萧老师的作品“吐胸中之造化”、“写胸中之丘壑” 。她笔下的山水己不是客观的山水,而是她内心精神境界的写照。
“无论是细腻的阴柔之美,还是粗犷的阳刚之美,无论是表现大好形势,还是风轻云淡的小情小调。只是作者内心需要,画小桥流水人家来拂平内心浮澡不安,用作品涵养自己的内心缺憾,用艺术关照自已。” “无论生活给予我们什么滋味,正如歌里唱的“生活是一首歌,吟唱着人生的悲喜交加,苦乐年华……用心品味,融生活于点线中,让“线”丰满、丰富、深刻,让“线”承载个人审美情趣、承载生命浓度、承载民族社会意识。”
后来才知,萧力伟早年偏爱人物,后来却移情山水。问其原因,萧力伟说,因为山水能写我心,能注入喜悦,能释放痛苦,对于我来说书画就是一种最完美的自我关照。
在书画中塑造自我、提升自我
去年,以“闲情.逍遥”为主题的萧力伟书画作品展在西安亮宝楼展览馆举行。当时虽正值酷暑,但参观者络绎不绝。是近年来陕西画坛不可多见的一次文化盛事,场面之大,人数之多,反响之广,影响之深皆达“峰值”。给陕西书画界吹来了一股和煦清风,献上了一道饕餮大餐。画展上共展出80余幅书画作品,收到书画文艺界各位名家的赞誉。
史永哲先生说,展览命题道出她的艺术理念,《闲情,逍遥》,前者闲情代表萧老师对待艺术的态度,后者逍遥则是艺术的精神,二者兼容道出她对庄哲思想的追求,逍遥者,须"无已"" 无功" "无名" 忘掉自已,忘掉功利,才是逍遥精神的最高境界。
她的不经意态度也表现在她的处世哲学中,虽然她艺履中有各种名銜,实则对她来说无足轻重,因为艺术不能圈养,只能自由而孤独,她随遇而安倒更象一个独立艺术家。
陕西省书协顾问、西安市书协名誉主席、长安大学教授杜中信参加画展后赞称:萧力伟可以说是女中豪杰,在咱们陕西省也应该是一流水平。她的绘画以书法为根基,笔墨淋漓、酣畅,在形神两顾之间,英气夺人,神采焕然,一改女子情态,直逼须眉气概,給人以诗意和灵性深邃的哲。
长安中国画院院长马良说:“力伟是我心存敬仰的画友,她为人豁达,直率,真诚,从不做作虚伪,是我二十多年来一直关注、看重的才女。读她的作品,给你的是愉悦,是享受,是精神内核的洗礼。”
我们来欣赏一段她为自己的作品《老屋》配写的书画心语 :“母亲年纪大了,总喜欢怀旧,她对早年居住过的湘西老屋念念不忘,说那是‘走上去会发出咯吱咯吱响声’的房子,全部用木头搭建,我画《老屋》,是为了抚慰母亲的乡愁。我创作时,会在母亲描述的基础上,把我所有的生活所见和感受,搜集到我的画面当中,只要它的旋律和调子 ,符合我内心想要,当从审美和情感都很贴近我的时候,我和笔下表现的对象,便有了生动的沟通,就像一种无声的你来我往 , 所以我画的时候很轻松 , 很愉悦。
萧老师生于四川 , 长于西安 , 但从未回过湘西老房,当她将第一幅《老屋》呈现给母亲时,母亲连声说很像很像,并且高兴地在作品前拍照留念。
“我心中的吊脚楼,与现实中竟如此吻合,冥冥中,我似乎受到某种力量的牵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老屋是久远的,逐渐被时代遗忘。然而,它里面隐藏着很多很多的故事。我画老屋时,画面从来没有一个人出现,但老屋里全都是人,灯下有缝补的母亲,有读书的童子,他们的生活平静而淳朴,但是祖祖辈辈都眷顾着这个地方。这里的人走得再久,走得再远,都会思念这片故土。我用我的画笔,还了母亲的心愿。”萧老师说。《老屋》系列是她用心血画给母亲的,是最真诚,最珍贵的礼物。
用萧老师的一段话结束全文:“淡字,一半是水,一半是火,水火本不容,却被造字者巧妙地融合,意蕴深邃。亦如人生向死而生,谁也掌控不了,而精神不灭,倒可尽力绵延它的长度和深度。我喜欢在书画中表达自我、塑造自我、提升自我。当乘物游心时,精神随之远游,乐此不疲,转瞬定格了美好,于是足不出户便万水千山。”
书画家萧力伟女士作品欣赏
书画家萧力伟女士作品欣赏
书画家萧力伟女士作品欣赏
书画家萧力伟女士作品欣赏
书画家萧力伟女士作品欣赏
书画家萧力伟女士作品欣赏
书画家萧力伟女士作品欣赏
书画家萧力伟女士作品欣赏
书画家萧力伟女士作品欣赏
书画家萧力伟女士作品欣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