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一:微生物基本操作技术
(2012-12-10 23:14:47)
标签:
杂谈 |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
一.实验内容:
1.基础培养基的配制:
2.生化反应试验用培养基:
3.做棉球:10个/人
4.包扎平皿10/组
二.实验材料及配制方法
(一)实验材料
1.培养基配料:蛋白胨、牛肉膏、氯化钠、琼脂 蛋白胨水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葡萄糖发酵培养基、乳糖发酵培养基、枸椽酸盐培养基
2、试剂:NaOH溶液(1mol/L); HCl溶液(1mol/L)
3、其他:精密PH试纸、点滴板, 250mL三角瓶1个,量筒(100mL)1个、15X150mm试管54支,试管塞54个,三角瓶塞1个,烧杯(500mL)1个,培养基分装装置一套,平皿10个,玻捧、报纸,棉线(包扎用)。
(二)配制方法
1.基础培养基的配制:
2.生化试验用培养基:按说明书配制
三.具体操作步骤
(一)液体培养基的配制:
1、配料:准确称取蛋白胨4g,牛肉膏2 g,氯化钠2g 量取自来水400mL.
2、加热溶解:将已称量好的上述固体配料置于500mL烧杯中,加适量水,电炉加热使各成份完全溶解,边加边搅拌,注意培养基不能溢出!加水补足至400mL
3、过滤:如果培养液有沉渣或浑浊,则用多层纱布过滤,使培养基澄清透明。
4、调PH值:用精密PH试纸或酸度计测试培养液PH值,并用1mol/L的NaOH溶液校正至PH7.6
5、分装: 取上述已溶解的液体培养基50mL,分装至10个试管中,5mL/支。
6、包扎:塞上合适的试管塞,用两层报纸包扎
(二)半固体培养基的配制:
从已配好的液体培养基中取出50mL,加入0.15 g琼脂,加热溶解,调PH值,分装至10个试管中(5mL/支),加塞包扎。
(三)固体培养基的配制:
已配好的液体培养基300mL,加入9 g琼脂,加热溶解,调PH值
1.斜面培养基的分装:
将已配好的固体培养基分装至10个试管中(5mL/支),加塞包扎。
2.平板培养基的分装:
将剩余的固体培养基装入250mL的三角瓶中,加塞,包扎。灭菌后倾注平板
(四)生化反应用培养基的配制
1.葡萄糖(乳糖)发酵管:蛋白胨1g,氯化钠0.5g,葡萄糖(乳糖)0.5g,蒸馏水100mL,1.6%溴甲酚紫1mL,加热溶解后,分装于含杜氏小管的试管中
2.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蛋白胨0
.7g
3.蛋白胨水培养基:蛋白胨:1g氯化钠0.5g,蒸馏水100mL,加热溶解后,分装于试管中
4.枸橼酸盐培养基:枸橼酸钠2g,氯化钠5g,硫酸镁0.2g,磷酸氢二钾0.8g,磷酸二氢铵1g,0.5%溴麝香草酚蓝20mL,琼脂15-20g,蒸汽水1000mL 加热溶解后,分装于试管中
实验二
一、实验目的
掌握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使用方法,使用程序
二、需灭菌的物品和灭菌用的材料
已装有培养液的三角浇瓶,生化反应培养基,平板,吸管,平板
材料:报纸,绳子
三、具体操作方法
1、取出报纸,将三角烧瓶的口端包好,用绳子包扎好。
2、将装生化反应培养液试管包好其试管头部,用绳子包扎好。
3、把平板分成两组,每组5块,分别用报纸包好,并且包好吸管。
4、在高压蒸汽灭菌器底层加水,将以上要灭菌的物品放置于内层的金属圆珠笔桶内。
5、加上盖子扭紧螺旋,加热,待客器内压力达5kpa时,打开排气阀门放冷气,待压力下降至零时,关闭排气阀门,继续加热至103.42kpa。
6、调节热源,使压力维持20——30min,灭菌时间到达后,停止加热。
7、待压力自行下降至零时,开盖取出灭菌物品。
实验三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细菌接种工具,掌握细菌接种技术。
2﹑熟悉细菌在不同培养中的生长现象。
3﹑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材料
1﹑菌种: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杆菌﹑绿脓杆菌
2﹑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生长现象﹑半固体培养基生长现象﹑斜面培养基生长现象。
3﹑其他:接种环﹑酒精灯﹑火柴。
三﹑实验步骤和方法
1、液体培养基的接种:
方法:(1)用灭菌接种环挑取菌落或标本。
(2)在试管内壁与液面交界处轻轻研磨,使细菌均匀得散落在液体培养基中。
2、半固体培养基的接种:
方法:(穿刺接种)在保藏厌氧菌种或研究微生物的动力时常采用此法。做穿刺接种时,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针。用的培养基一般是半固体培养基。它的做法是:用接种针蘸取少量的菌种,沿半固体培养基中心向管底作直线穿刺,如某细菌具有鞭毛而能运动,则在穿刺线周围能够生长。
3、斜面培养基的接种:
方法:(1)用左手握住菌种管和斜面培养基底部,右手持接种环或接种针。
(2)用右手小指与手掌、小指与无名指分别拔出两管的棉塞,将管口通过火焰、灭菌。
(3)用接种环或接种针伸入菌种管内,挑取用来移种的菌落。
(4)伸入斜面培养管内,先从斜面底部到顶端拖一条接种线,再自下而上蜿蜒划线,或直接自下而上地蜿蜒划线。
(5)接种完成之后,用火焰灭菌培养管口,并塞上棉塞,置于37℃培养。
4、平板划线分离:
方法:最简单的分离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用无菌的接种环取培养物少许在平板上进行划线。划线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比较容易出现单个菌落的划线方法有斜线法、曲线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如下图)当接种环在培养基表面上往后移动时,接种环上的菌液逐渐稀释,最后在所划的线上分散着单个细胞,经培养,每一个细胞长成一个菌落。
平板划线分离
5细菌生化反应接种:
1、将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志贺氏菌、变形杆菌分别接种于葡萄糖发酵培养基,乳糖发酵培养基
2、将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志贺氏菌、变形杆菌分别接种于2支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1支缓冲蛋白胨水培养基,1支枸橼酸盐培养基做IMVC试验。
6无菌操作技术:
斜面接种时的无菌操作
实验四:细菌生长现象观察、生化反应试验
一、内容:
1、观察并记录细菌生长现象
2、生化反应试验结果观察并记录结果
二、实验材料
菌种:大肠杆菌、变形杆菌
培养基:已接种的大肠杆菌培养基、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基、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绿脓杆菌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枸橼酸盐琼脂斜面培养基、乳糖发酵管、葡萄糖发酵管
试剂:甲基红试剂、40%氢氧化钾溶液、6%a-萘酚酒精溶液、吲哚试剂
其他:接种环、酒精灯等
三、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
(一)单糖发酵试验
1.观察未接种细菌的正常单糖发酵管的状况
2.接种3.培养4.观察5.记录
(二)甲基红实验
1.接种2.培养3.加一滴甲基红试剂4.观察5.记录
(三)V-P实验
1.接种2.培养3滴加40%氢氧化钾溶液10-20滴4.摇匀5.再滴加等量的a-萘酚溶液6.静置15分钟7.观察8.记录
(四)吲哚实验
1.接种2.培养3.加吲哚试剂2-3滴4.摇匀5.静置6.观察7.记录
(五)枸橼酸盐利用实验
1.接种2.培养3.观察
四、结果记录与分析方法
|
细菌 |
液体培养基生长现象 |
半固体培养基生长现象 |
结果记录 |
斜面培养基生长现象 |
|
大肠杆菌 |
混浊 |
羽毛状 |
|
菌苔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沉淀 |
透明 |
|
菌苔 |
|
枯草芽孢杆菌 |
菌膜 |
羽毛状 |
|
菌苔 |
|
绿脓杆菌 |
沉淀 |
羽毛状 |
|
菌苔 |
细菌菌落特征
|
细菌 |
大小 |
形态 |
隆起程度 |
表面质地光泽 |
边缘 |
湿润度 |
透明度 |
色素 |
|
大肠杆菌 |
不一 |
圆形 |
扁平 |
光滑 |
整齐 |
湿 |
透明或半透明 |
白色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不一 |
圆形 |
凸起 |
干燥 |
|
湿 |
不透明 |
灰黑 |
|
枯草芽孢杆菌 |
不一 |
球形 |
皱醭 |
粗糙 |
|
|
不透明 |
微黄色 |
|
绿脓杆菌 |
不一 |
圆形 |
微隆起 |
光滑 |
不齐 |
湿 |
不透明 |
黄绿色 |
细菌生化反应试验结果
|
|
葡萄糖发酵 |
乳糖发酵 |
吲哚试验 |
甲基红 |
V-P |
枸椽酸盐试验 |
|
变形杆菌 |
混浊、黄色、气泡 |
混浊、黄色、无气泡 |
黄色 |
桔黄色 |
红色化合物 |
深蓝色 |
|
大肠杆菌 |
混浊、黄色、气泡 |
混浊、黄色、气泡 |
玫瑰红色 |
红色 |
无红色化合物 |
绿色 |
实验六 细菌形态观察技术
1.观察前的准备
(1)置显微镜于平稳的实验台上,镜座距实验台边沿约为一寸左右。镜检者姿势要端正,一般用左眼观察,右眼便于绘图或记录,两眼必须同时睁开,以减少疲劳,亦可练习左右眼均能观察。显微镜构造见右图。
(2)显微镜是光学精密仪器,在使用时要特别小心,使用前要熟悉显微镜的结构和性能,检查各总零件是否完好无损。镜身有无灰尘,镜头是否清洁,做好必要的清洁和调整工作。
(3)调节光源 对光时应避免直射光源,因直射光源影响物像的清晰,损坏光源装置和镜头,并刺激眼睛。晴天可直接用窗外的散射光,如明暗天气,可用8-30W日光灯或显微镜灯照明
调节光源及光照的一般步骤:
将低倍物镜旋至镜筒下方,旋转粗调节轮,使镜头和载物台距离约为0.5cm左右。
上升聚光器,使与载物台表面同样高。否则使用油镜时光线较暗。
左眼看目镜,调节反光镜镜面角度(反光镜有凹平两面,光线较强自然光源,宜用平面镜;光线较弱的天然光源或人工光源,宜用凹面镜。)对光使全视野内为均匀的明亮度。凡检查染色标本时,光线应强;检查未染色标本时,光线不宜太强。可通过扩大或缩小光圈、升降聚光器、旋转反光镜调节光线.
2.低倍镜观察。
检查的标本须先用低信镜观察,因为低倍镜视野较大,易发现目标和确定检查的位置。
(1)先将标本玻片置于载物台上,并将标本部位处于物镜的正下方,转动粗调节轮,下降物镜或上升载物台使物镜至标本0.5cm处。
(2)左眼看目镜,同时反时针方向慢慢旋转粗调节轮,当在视野内出现物象后,改用细调节轮,上下微微转动,直至视野内获得清晰的物象。然后认真观察标本各部位,确定并将需进一步要观察的部位移视野中央,准备用高倍镜观察。
3.高倍镜观察;
将高倍镜转正至正下方,在转换接物镜时,需用眼睛在侧面观察,避免镜头与玻片相撞。然后由接目镜观察,再仔细调节光圈和聚光镜,使光线的明亮度适宜,同时再仔细正反两方向微转动细调节轮,直至获得清晰的物象后为止,找到最适宜于观察的部位。需进一步要观察的部位移视野中央,准备用油镜观察。
4.油镜观察:
(1)上升聚光器,全开虹彩光圈
(2)用粗调节轮提起镜筒或下降载物台,转动转换器将油镜转至镜筒正下方。在玻片标本的镜检部位滴上一滴香柏油。右手顺时针方向慢慢转动粗调节轮使镜筒下降或载物台上升,与此同时,从显微镜的侧面观察使油镜浸入油中,直到几乎与标本接触时为止。注意不要压到标本,以免压碎玻片,甚至损坏油镜头。
(3)从接目镜内观察,进一步调节光线,使光线明亮,再用粗调节轮将镜筒徐徐上升或将载物台徐徐下降,直到视野内出现物像为止,然后用细调节轮校正焦距。如油镜已离开油面而仍未见物象,必须再从侧面观察,将油镜降下,重复操作至物象看清为止。
5.换片
观察完一个标本后,如果想要再观察另一标本时,需先将高倍物镜(或油竟镜)转回到低倍物镜,取出标本,按放片的方法换上新片,即可观察。千万不可在高倍物镜(或油竟镜)下换片,以防损坏镜头
一、实验目的和内容
目的:巩固油镜的使用;掌握细菌形态观察的基本方法,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
内容:1.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染色装片。
2.观察枯草芽孢杆菌活菌。
3.观察细菌细胞结构的染色装片。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溶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
三、操作步骤
用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观察溶血链球菌、棒杆菌、螺菌、浮游球衣菌的染色装片,并分别在油镜下绘图。
用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观察巨大芽孢杆菌(示细胞壁)、巨大芽孢杆菌(示异染粒)、苏云金芽孢杆菌(示伴胞晶体)、普通变形菌(示鞭毛)、丙酮丁醇梭菌(示芽孢)、褐球固氮菌(示荚膜)等细菌的染色装片,并分别在油镜下绘图。
(三)观察枯草杆菌活菌,常用压滴法观察。
1.将洁净无油腻的载片放于自己右边前方,在中央放一小滴无菌水。
2.将酒精灯放于自己正前方,点燃。
3.用无菌操作方法从枯草芽孢杆菌斜面中沾取少量菌体,与载片上的水滴充分混匀,把接种环上残留的菌体杀灭后,放回试管架。
4.用镊子夹一洁净的盖玻片,使其一边先接触菌液,然后将整个盖玻片慢慢放下,注意不要产生气泡。如菌液过多,可用吸水纸适当吸去一部分。
5.先用低倍镜然后转用高倍镜观察,观察时光线要适当调暗些。
四、注意事项
1.注意擦镜头时,只能用擦镜纸。
2,观察完毕,必须将镜筒上升,才能取下装片,放入另一装片后,要按使用油镜要求,重新操作,不能在油镜下直接取下和替换装片,切记!
3.无菌操作过程中,接种环灭菌后不能触及其他物品,挑菌不能过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