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找适合孩子的教育——听李希贵报告有感

(2015-12-25 14:07:16)

今天,有幸聆听了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以及上海教育杂志社主编沈祖芸女士的报告,初次近距离接触了一代名校长:李希贵。原来看到网络上都亲切地称李希贵校长为“贵爷”,颇感奇怪。亲耳聆听了他的讲座,看到了北京十一学校的办学方式,真正明白了为什么叫他一声“爷”。

之所以这样说,源自于佩服“贵爷”的大胆改革精神: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北京十一学校的教学方式:大学式管理,学生走班选课,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课程表;校务会上经常出现学生的身影……别人均认为非常重要、必须努力学知识、备战高考的三年,在十一学校却是另一番情景:看不到教师在讲桌前的身影,看不到埋在一堆高高的书籍中学生拼搏的身影……相反,看到的是:学生席地而坐的学姿、走班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特长生给同学讲课、同学们可以自由地进行讨论、自己到需要的地方去查阅资料……这种教学方式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两种学习方式简直是天壤之别。我们不妨从孩子的角度去想想:他们更喜欢哪种学习方式呢?我们经常感慨:孩子入学前,憧憬学校生活的美好,那种期待的神情溢于言表,但不出一年,部分孩子就开始厌倦。即使成绩好的孩子,也总盼着放假、休息。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了我们教育的失败,说明孩子在学校里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快乐。在十一学校,学校却成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天地,教室成了学生最喜欢去的地方。因为在这里,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学生见到老师,不再有“老鼠见到猫”的感觉。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去的学科教室,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要的学习方式,他们感到的是自由而非被控制。这样的校园、这样的课堂又怎能不让人期待呢?

李希贵校长说:教育的重要使命应该是发现,发现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与个性,创造多元的产品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不一样的课程,把看上去差不多的孩子变得越来越不一样,变得越来越像他们自己。因为,未来属于有不同特质的孩子。反思一下我们今天的教育,似乎和“贵爷”的做法恰恰相反,许多入学时有棱有角的孩子,经过我们的教育,反倒变得“整齐划一”了。因为,他们每天都要上同样的课,每天都要乖乖地完成老师布置的甚至是整齐划一的作业,谁出了特殊情况,谁就会被人当做“另类”……,现在,我们“照葫芦画瓢”,虽然也设置了多门校本课程来满足孩子不同的需求。但通过实施,让人感觉大多数课程存在“花架子”,实用性不强,真正对课程感兴趣的孩子不多。看来,我们要真正地反思一下,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然后,教师从寻找孩子的爱好和特长出发,尽可能地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让他们真正向快乐地小鸟一样,在校园里自由的飞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