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文言文练习及答案(二)
(2011-04-01 19:22:32)
标签:
转载 |
原文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①劳役②,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③。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涉秋④七日,鹊首无故皆髡⑤,相传是日河鼓⑥与织女会于汉⑦东,役乌鹊为梁⑧以渡,故毛皆脱去。
注释
①机杼:机,织布机;杼,即梭,织布的梭子。②劳役:辛苦操作。③织衽:织布机上的经线叫衽。织衽就是拿纬线而贯经线的意思。④涉秋:入秋。⑤髡(k
n):古代刑法之一,剃掉头发,使成秃头叫髡。⑥河鼓:星名,即牵牛。⑦汉:天汉,即银河。⑧梁:桥。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机杼( ) ②织衽(
2.加点字的解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河东
C.是非功过不能相抵
3.我们的古人既善于想象,又精于观察,由“_____,_____”这一自然现象便推断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
4.牛郎织女的故事为后世所传颂,到了现代著名诗人、学者郭沫若先生笔下,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有诗为证,这首诗就是《____________》。
5.织女贵为天帝之女,因婚后废织衽而被天帝所罚,对于天帝这一作法,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谈一谈你的想法。
6.后世的人们根据这一神话传说,而编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的爱情故事,你知道这一故事的内容吗?
答案:
1.略 2.C 3.“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
译文
天河的东岸住着织女,她是天帝的女儿,年年在织布机前投梭织布,劳苦操作,织成了云锦天衣。天帝怜念她独居无偶,允许将她嫁给河西的牛郎。哪知道她婚后却把织作的事情荒废了。天帝恼怒,责令她仍旧回到河东去住,只允许她一年一度和牛郎相会。
每年入秋的第七天,我们总会看见乌鹊的头顶突然秃去。(这是什么缘故呢?)相传这天牵牛和织女在银河的东岸相会,役使乌鹊做桥梁从它们头顶上走过去,所以乌鹊头上的毛都被踩脱了。
原文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②,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诟④,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益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天意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⑤!”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⑥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注释
①选自《说苑·敬慎》。孙叔敖:楚人,是春秋时楚国的名宰相。②衣粗衣,冠白冠:穿粗衣,戴白帽。③吊:慰问。④使臣受吏民之诟:让我受到官吏和老百姓的诟贵。这是表示谦虚的话,说自己无能。⑤余教:还没说完的话。⑥心:心欲。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____________ ②楚王不知臣不肖_____________
③子独后来吊_________________ ④人尽来贺________________
⑤子独后来吊__________ ⑥岂有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相同含义
使臣受吏民之诟_______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______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_______ 苟富贵,勿相忘________
禄已厚而不知足者人患处之_______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的含义。
一国吏民皆来贺___ 有一老父衣粗衣___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___
官益大而心益小___ 益习其声___ 无益吾事___
4.翻译下面句子,并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5.请用简炼的语意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穿 戴 ②没有才能 ③您 ④都 ⑤来得晚,慰问 ⑥指教 2.①“使”,派 ②“贵”,地位高
③“厚”,优厚 3.①“一”,全部,副词;一(个),数(量)词;详细,副词
②“益”,更加,副词;逐渐,副词;好处,名词 4.自己身价高了,但对人民骄傲起来,人民就疏远他。“骄”原来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人”是它的宾语。“骄傲人民”不通,所以译作“对人民骄傲”。 5.身居高位的人只有知足,并且关心人民,才能得民心,治理好国家。
译文
孙叔敖当了楚国的令尹以后,全国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都来祝贺他。有一位身穿粗布衣,头戴白帽子的老人,最后来向孙叔敖表示慰问。孙叔敖穿好衣服,戴正帽子出去接见这位老人,对老人说:“楚王陛下不知道我不贤能,(让我掌握国家大权,我没有能力管好国家大事),应该受到官吏和老百姓的责备。人们都来祝贺我,您独后来,表示慰问,难道有什么指教吗?”老人说:“有该说的:自己身价高了,但对人民就骄傲起来的人,老百姓就疏远他;地位高了,又独揽大权的人,国君一定要讨厌他;薪俸已经多了,可是还贪心不足的人,别人就害怕同他接近。”孙叔敖向他一再鞠躬,然后说:“谨遵你的教导!我愿意倾听你还没有说完的话!”老人又说:“地位已经高了,越要想到下面的百姓;官职越大,越要谦逊,心欲要小;薪俸多了就要谨慎,不取不义之财。你如能遵守这三点,就足以把楚国治理好了!”
原文
大道之行⑴也,天下为公。选贤与⑵能,讲信修睦⑶。故人不独⑷亲其亲⑸,不独子其子⑹,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有所养,男有分⑺,女有归⑻。货恶⑼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⑽闭⑾而不兴,盗窃乱⑿贼⒀而不作,故外户⒁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
⑴行:实行。⑵与:解作“举”,推选。⑶修睦:搞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⑷不独:不仅仅。⑸亲其亲:即以其亲为亲,意动用法⑹子其子:即以其子为子。⑺分:职分。
⑻归:女子出嫁。⑼恶:讨厌。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讲信修睦__________ ②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的词马“不独亲其亲”中加点的“亲”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尉果笞广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作者所描绘的“大同世界”是一个理想的世界,说说你对“大同世界”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信用 ②发生 2.C 3.①所以,人们不仅仅奉养自己的父母,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孩子。②因此,外出时带上门而不用门闩,这就叫做“大同”。 4.略。
译文
原文
学者有四失②,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③,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④。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⑤。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注释
①选自《札记·学记》。②失:过失,缺点。③或失则多:意思是,有的失之于学得过多。④止: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或失则多,或失则易_______________ ②然后能救其失也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是(
A.教者必知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4.请你谈谈对教师作用的看法。
答案:
1.①把……看轻 ②补救 2.C 3.做教师的,就是要发扬他们的长处,补救他们的缺点啊。 4.略
译文
原文: 社鼠①
景公问于晏子曰:“治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②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性,不诛之则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③,腹而有之④,此亦国之社鼠也。”
注释
①社鼠:藏身于土地庙内的老鼠。社,社庙,俗称土地庙。②涂:把彩粉或油漆抹在木质建筑材料的表面上,用来装饰或防虫蛀。③案据:安定。案,通“安”。据,也是安的意思。这里暗含包庇之意。④腹而有之:心腹亲近主人。
阅读训练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____”通“___”,意思是_________
2.指出下列句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
①景公问于晏子曰__________ ②内则蔽善恶于君上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①内则蔽善恶于君上_________ ②外则卖权重于百姓_________
4.“治国何患?”即“____”,是个___句,译文是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6.治理国家的心腹大患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
1.“案”通“安”,安定,这里暗含包庇之意。 2.①介词,向。
②介词,对
译文
齐景公问晏子说:“治国忧虑的是什么?”晏子回答说:“忧虑的是社鼠。”齐景公说:“为什么?”晏子说:“社庙为木质结构,上面都涂上了装饰的颜料和防虫柱的油漆,老鼠往往凭借这些东西得以藏身。如果用烟火熏烧它们,就担心烧坏社庙的木质建材,如果用水淹灌它们,就担心浸坏了建筑物上的油彩,这些老鼠之所以没有被人们除掉,就是因为有社庙作为庇护所的缘故。国家也有这类老鼠,君主的亲信们就是。在宫廷内对君主掩盖是非真相,在宫廷外对百姓滥用职权。不除掉这类人,国家就混乱;要杀掉他们,却往往被君主包庇下来,反而成为亲信。这类人就是国家的社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