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嫁一个“三明治丈夫”
(2012-08-12 09:43:36)
标签:
三明治夫妻关系情感 |
分类: 情感 |
在我参与的一期情感节目中,一个妻子哭诉,每当婆婆跟她过意不去的时候,丈夫要么躲开了,要么就叫她低头认错,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爸死得早,我妈把我养大不容易,我得孝顺她。咱们不能惹她生气,你就多担待吧。”这位妻子形容,在这样的家庭里,婆婆像个君王一样处处颐指气使,她感觉就像奴婢,得时时赔着小心,全无尊严。一旦跟婆婆产生了激烈的争执,丈夫甚至会动手,做婆婆的则站在一旁煽风点火。这位丈夫无疑就是属于“三明治”丈夫。
这种“三明治丈夫”表面上是孝顺至上,实际上是精神上没有断奶的男孩,他们只会做母亲怀中听话的乖孩子,无法成为关心妻子、疼爱妻子、保护妻子的好丈夫。所以女人最好不要嫁给这种“三明治”丈夫。
“三明治丈夫”的成因解析
• 儿子是情感替代品
除了离异、丧偶这种单亲家庭之外,母子关系过份亲密实际上还折射出夫妻关系的“有名无实”,关系紧张的婆媳后面往往有一对亲密的母子,而母子走得过近是因为母亲和父亲之间的关系非常疏远。母亲为了寻找情感寄托,只好把儿子作为替代品,尤其在父亲的位置长期缺失,或者无法尽责的情况下,儿子更会紧紧的依赖母亲,母亲也会深深的眷恋儿子。这种情形在中国历代的婚姻家庭中屡见不鲜。
• 非爱性掠夺
很多母亲在儿子娶妻之后总爱说这样一句话“娶了媳妇忘了娘”。这是对儿子的一种非爱性掠夺。父母真正的爱,是让孩子独立,否则后者只会像一个不得自由的犯人,终身被母亲监管。
• 婆媳不合根源
婆媳不合实质上就是母子关系超过夫妻关系种下的恶果。夫妻关系被看轻,母子关系主导了整个家庭,这些是家庭矛盾的根源。
韩国情感问题研究专家李丙准认为:“男人真正的孝顺是跟母亲‘划清界限’”。所谓“划清界限”不是脱离母子关系,而是从母亲对儿子无所不在的关注中“解放”出来。让母亲更多的关注他和他的妻子,而不是仅仅关注他,要学会把儿子和媳妇看作一个完整的整体,而不是把媳妇当成外来的“假想敌”。
影响中国家庭关系不正常的因素
在中国,为什么会屡屡出现这种不正常的家庭关系?我认为三种因素不容忽视:
1. 中国传统女性天生就有“母性情怀”。
不仅对兄弟、对父母无微不至,甚至看到落难的公子也忍不住升起怜悯之心,结婚以后更是一心一意相教子。要不贤妻良母的观念为何如此深入人心呢?这种母性的包容反映到婚姻中,就是全情投入,就是无私奉献。久而久之,不仅在儿女面前是个“良母”,在丈夫面前也渐渐变成了他的第二个“妈”。
2. “男主外,女主内”的婚姻模式使得丈夫和妻子在不同的分工中渐行渐远。
丈夫每天在外奔忙,除了晚上在一张床上睡觉,白天基本上见不着面,长此以往,妻子便成了“白天的寡妇”,伴随着一种潜在的不满之外,就是难熬的孤独,倘若此时,儿子降生,无疑宣告一个第三者的降临。慢慢地,妻子就会把对丈夫的关注转移到儿子身上,丈夫越很少回家,妻子越寂寞,就越会把情感投注在儿子身上,如果看到自己付出的爱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比如看到孩子渐渐长大了,开始上学了,做母亲的会感到无上的光荣——这是做女人的一种天性。此时,即便丈夫不与自己作过多的交流,她也不会感到多难过,因为在孩子身上她获取了更多的东西。
更多精彩文章至:www.sszg.info 时事中国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