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东邹城市的名胜——铁山摩崖刻经

(2011-05-31 11:38:51)
标签:

文化

    在邹城北郊铁山公园内西侧,海拔146米的铁山之阳的一斜坡为45度的巨大花岗岩石坪上,刻有大字数行,即为铁山摩崖刻经。
    佛教的典籍亦谓之“经”。佛教自东汉时传入中国,由于历代统治者的提倡,到南北朝时已极为盛行,寺院经济迅速发展,出家僧尼急剧增加,大量的佛寺和僧尼必然影响到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某些当权的统治者也采取了一些相当严厉的打击、抑制佛教的措施。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魏太武帝下令诛沙门,毁佛教;北周建德三年(574年),周武帝又下令废佛教。史称“魏武法难”和“周武法难”。
    伴随着两次法难的刀光剑影,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思想界,始终笼罩着一种“末法”将至的巨大恐惧感。为了捍卫佛的尊严并致佛法永存,佛教信徒们除在各地开凿石窟,雕造佛像外,也格外重视保护和庋藏佛教经典。他们懂得,金石造像难毁,皮纸经书易焚,保存佛教的最好方法便是开凿石窟和刻写石经,于是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北部大地上便留下了大量的石窟和刻经。邹城市境内北周时期的铁山、岗山和葛山摩崖刻经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铁山,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邹县志》称为南岗,岗山为北岗山,载有“岗山,县北,距城二里,南北两岗,此即县之坐山也。南岗有石坪,阔数丈,上有大字数行,或以为古释文。北岗有石,卓立如碑,数大字剥落不可读”。当地传说,八仙之一的道家铁拐李曾在此传道,因释道之争,在铁山半山腰跺出一个大脚窝,因此而得名铁山。而邹城市诸山北朝刻经,千多年来一直沉寂山林,无人问津。直至清乾隆年间为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黄易(1744—1802年,清篆刻家、书画家,字大易,号小松,官山东济宁府同知时,广搜碑刻)所访得,著录于《山东金石志》(另说《岱岩访古曰记》)才得显名于世,并逐渐引起众多金石学家及书法家的重视。包世臣《艺舟双楫》、阮元《山左金石志》、康有为《广艺舟双楫》、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李佐贤《石泉书屋·金石题跋》、汪鋆《十二砚斋金石过眼录》、王昶《金石萃编》、冯云鹏《金石索》、孙星衍《寰宇访碑录》及《山东通志》、《邹县续志》等著作相继著录,对其书法艺术给予高度评价。近年来,日本也有不少著作对其进行研究著录,具有代表性的有清原实门《四山摩崖研究》、坂田玄翔《秘境山东的摩崖》等。
    铁山刻石南北长66.2米,东西宽16.2米,面积1085平方米。刻石的内容可分为经文、石颂、颂文和题名四部分。经文,是摩崖刻经的主要部分。南北排列17行,行59字,最多者60字,最少者仅6字。共944字,现能够辩认795字。经文排列整齐,行距均匀,界格清晰。字大如斗,字径一般在45—60厘米之间。其场面博大,气势恢宏。刻经内容为佛教《大集经·穿菩提品》。《大集经》全称《大方等大集经》。铁山经文是该经卷八“海慧菩提品第五之一”的一部分。字体以隶为主,篆楷意味浓厚,间有行草,开阔险峻,宽阔空灵,被誉为“通隶楷、备方圆,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
    石颂,位于经文上端之西,刻“石颂”二字,篆书,直径90厘米,系颂文标目。
    颂文,刻于佛经右侧,共12行,行43—52字,字径22厘米左右,隶书为主,共614字,现可辩认476字。颂文系骈体文,讲究对仗,工整华丽,极富文采,记述了铁山刻经的时代背景、经主家世、刻经年月;记述了铁山摩崖的位置与周围地理环境,“瑕丘东南,大岗山南岭之阳。前观邾峄峨峨……却瞻岱岩巍巍……左顾昌岩,右临车驿……”并特别赞美了刻经书法艺术的精妙,“清跨羲、诞,妙越英、繇,如龙蟠雾,似凤腾霄……”意指其书法艺术可与“书圣”王羲之和韦诞、张伯英、仲繇相媲美。经主匡喆,系汉丞相匡衡之苗裔,是当时邹县颇有影响的名门望族。颂文记述的刻经时间为“皇周大象元年岁大渊献八月庚申朔十七丙子”,即公元579年为铁山摩崖刻经的年代。“大象”是北周静帝宇文阐的年号。是年,由他敕令禁止排佛事件的发生,允许官民信奉佛教,长达4年之久的“周武废佛”宣告结束,铁山刻经就是这次佛教复兴的产物。从颂文中“寻师宝翰”、“敢辑遗训”词句分析,颂文作者当系安道壹的弟子。由于颂文本身无年号可考,也有人推测其时代为隋朝(见王思礼、赖非:《铁山“石颂”的初步考察与研究》,(《书法》1989年第二期)。
    题名,在刻经的下部,原共10行,行9字或3字不等,共66字,字径40厘米,字行间有阴刻界格。现仅存6行44字,内容记载了经主及佛经书写者姓名。第6行刻有“东岭僧安道壹署经”的词句,当系安道壹为铁山刻经的题名。《题名》书风较经文略显瘦硬寒峻,结体严谨,冷隽绝俗,富有山林野壑之气。另据《山左金石志》、《山东通志》载,《题名》附近还刻有“安上”、“鄣离”、“佛善”、“实性善男子菩萨”四种刻字,何义,无考。
    颂文中还描述了刻经周围“六龙”及“双龟”的祥瑞图案,向人们提示了铁山刻经的形制。在铁山刻经上方,有阴刻的巨龙缠绕、云气和佛光的图案,中部书有“大集经”三字,总体形制酷似一座古代碑刻中蟠龙。经文下部刻有双龟对踞的图案,龟背纹异常清晰,有足,有头,比例适中,雕刻精细,形象生动。这种“石图”,表现了铁山刻经似一座龟趺、龙首的巨碑,虽然刻写的内容是佛经,而表现形式却是汉民族传统的碑制形制。其书法艺术价值早在清代就引起人们的重视,并给予高度的评价。如杨守敬《匡喆,刻经颂》云:“相其格度当于泰山《金刚经》、焦山《瘗鹤铭》相颉顽,云峰山郑氏诸碑,尚觉不及,自非古德命世之英,安能有此绝诣哉!”康有为盛赞四山摩崖“通楷隶,备方圆,高深简穆,为擘窠之极轨也”。铁山佛经“字大如斗”,以隶结体,简静质朴,运笔平稳,沉著凝重,有其自然和穆的艺术特色。而《石颂》的书法艺术则雄浑险绝,方圆兼施,笔势开张,自然疏朗,别具特色。铁山摩崖刻经居邹城市四山摩崖刻经(另有岗山、葛山和尖山摩崖刻经)之首,字数最多,面积最大,纪年明确,可与泰山经石峪相媲美,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瑰宝,珍贵的佛教经典。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s6/middle/79724f3bha48a276c07c5&690

http://s11/middle/79724f3bha48a277b3aaa&690

http://s12/middle/79724f3bha48a278a818b&690

http://s7/middle/79724f3bha48a2799dac6&690

http://s15/middle/79724f3bha48a27a91c8e&690

http://s14/middle/79724f3bha48a27b8482d&690

http://s10/middle/79724f3bha48a2f2e6149&690

http://s8/middle/79724f3bha48a3059c047&690

http://s14/middle/79724f3bha48a2f4cefbd&690

http://s8/middle/79724f3bha48a2f5c2ab7&690



http://s4/middle/79724f3bha48a27d6d183&690

http://s13/middle/79724f3bha48a27e61c1c&690

http://s10/middle/79724f3bha48a27f568d9&690

http://s14/middle/79724f3bha48a2804927d&690

http://s12/middle/79724f3bha48a2813e27b&690

http://s11/middle/79724f3bha48a282310da&690

http://s9/middle/79724f3bha48a28325d58&690

http://s14/middle/79724f3bha48a2841b02d&690

http://s3/middle/79724f3bha48a28602942&690

http://s12/middle/79724f3bha48a28602e2b&690

http://s14/middle/79724f3bha48a287ebe0d&690

http://s7/middle/79724f3bha48a288de356&690

http://s6/middle/79724f3bha48a289d3ae5&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转载]给予
后一篇:锥划沙的感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