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绘画很多不讲究解剖,重视衣纹勾勒,但对衣服里面的人体不甚了了。

分类: 随感录 |

古代文人画兴起之前,工笔重彩重心在于染色的工艺性,已经有了完整的技术程式,画形唯事勾勒而已,白描只作为粉稿以便流传。文人画兴起,以书法为画法,勾勒皴擦以及泼墨甚至泼彩尽行入画,中国画得以长足发展。特别是花鸟,山水尤为突出。由于封建礼教的关系,中国的人体解剖学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不懂解剖使得画人物时要么漫画化,要么十分拘谨放不开,不少古画中人物不能和配景相协调,人物大大弱于配景的现状由来已久。

















再加上工笔依靠粉稿相传,很多古画感觉衣中无人,加上古代多兴文字狱人物画历来就是敏感题材,国画人物画逐渐式微。现代人画人物当不可抱残守缺,吸收西方解剖学,用中华勾勒皴擦之法,千古笔墨之长,使人物画发扬光大,是为必须。纠正人物和配景画风不协调的弊端,也是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