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音雁语话略阳

标签:
兴州略阳秦州雁旅游友情文化 |
分类: 传记散文 |
秦音雁语话略阳
秦州雁
“雁眼观略阳,无限风光。四山滴翠江水碧,人文古迹满谷梁。归来夜话游乐事,眉眼绽花嘴生香。高朋满座齐举觞,酒酣耳热情谊长。欢畅、欢畅,且喜文人聚一场。”
人生世间,凡事都有个相对而言。当秦雁旗下大多数朋友正为孩子高考焦虑时,我却借丫头教室被占用的“大好时机”来了趟举家畅游。二零一二年公历六月七日至九日,顺着悠悠流淌的嘉陵江水,趁着宝成线上恰似旅游专列的火车,我一家子游览了一趟略阳老城。http://s9/middle/796f0154x79d7fe9f7a78&690
陕南有古兴州顺政县今名略阳,位在徽县东南。徽县大河店乡史上曾为兴州长举县所辖,后长举县境省略入顺政,故而今徽县毗邻于略阳。今通略大道沿江,自徽县嘉陵镇乘车,沿宝成铁路线过虞关、白水江镇、马蹄湾、徐家坪、横现河镇直达略城。沿途江水滔滔,四山绿荫无垠,不是周匝古木,就是经济果林。列车穿行山岔河谷,时而越涧时而穿岭,带来番番明暗变幻。新建“十天”高速公路的高架桥凌空跨越深涧,不是长虹胜似长虹。
察览略阳地理,县境北临徽两、西接成康、东近勉汉、南抵宁强,自古即为东通楚汉、西向甘南、南下蜀川,北上秦陇的咽喉。略阳城狮、象、南、雨、凤五山拱列,嘉陵江、八渡河、玉带河三水环绕。山峰高峻挺拔而横断东西,一江两河穿城而过而江阔流激。凤凰状城郭池深城坚,实不愧为恢弘武略之地。观南、雨两山对峙之处,谷狭浪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隔绝南北,难怪自秦汉三国纷争之际始,此处就设立关城而绵绵延续两千余载。
略阳老城为西汉武都郡治所在地,应勋曰:“故白马氐羌武都县,天池大泽在县西”,徽县旧志援引颜师古语云“以有天池大泽,故谓之都。领武都、沮……九县。”对照古今地理文献记载与江河水系地质变迁可知,西汉武都城建在今象山之巅,山下为茫茫一片天池大泽。因为,西汉高后二年武都大地震使原始河道变故之前,今略阳境内的嘉陵江水系原为古汉水水系,河脑可沿今甘肃陇南西汉水河口一直顺河道上溯至今西和、礼县直至盐官以东。今略阳、宁强之间的一些河谷低矮山岭阻挡汉水东流,在宁强、略阳以西的汉水上游河谷形成高峡平湖。武都大地震导致的山崩使得嘉陵江水系侵夺汉水水系,宁强朝天岭以西的汉水水系最终演化为嘉陵江水系。江流畅通之后、昔日的天池大泽销声匿迹,这才为象山脚下东汉武兴城的设立腾出了城基。
兴州城区经多年建设,已是高楼林立。坚固伟岸的护城河堤犹如给嘉陵江穿套上一身甲胄笼头,让这曾经肆虐的老龙绵软了脾气,俯命于这一方土地的主人。一桥飞架东西,天堑亦成通途,只是这座略显陈旧的跨江大桥上还遗留着“5.12”大地震撕裂的伤痕。象山伸出的长鼻巨臂把略阳主城区稳稳然托在两河夹心地带,让这滔滔流淌的嘉陵江、玉带河成了环卫武兴城的天然汤池。绿荫行道树与高大的现代商铺自不必细说,那彩绘一新、廊檐高挑的江神庙、紫云宫,那铁青着脸色雄踞在八渡河边的东门楼,那藏匿在茂林深处的灵岩古寺,对于来自异乡的我来说自有吸引人的强大魅力。http://s9/middle/796f0154xc27013cdcc58&690
江神庙在环城路边,门楼正对嘉陵江水西门“乌龙石”老码头。台阶、石栏、石狮、匾额、金钉、朱门、圆框、白墙、古碑构成一幅精美外貌。黑底金书的“嘉陵连三省草木如沐春风;江神佑万民轻舟笑向斜阳”的楹联涵盖了嘉陵江航运和江神庙的作用。江神庙是一处具有“氐羌”族建筑风格的古建群落,是一座高浮雕装饰的戏楼。戏楼前的雕绘人物衣饰有浓郁的氐羌族色彩。舞台上方呈倒扣鈡形的八边形藻井具有扩音的作用,前院南北上下两层回廊供阶层不同的人休息娱乐。
我最喜欢此间浓郁的民俗文化气息:回廊上书写有质朴的山歌,彩墙上绘有构图传统的秦腔脸谱,大厅陈设着演出所用的枪械道具以及古代的县衙公堂。“生旦净末丑你来我往,演尽世上百态;宫商角徵羽此起彼伏,尝尽人间千情”的戏台楹联与“江神威震三河水,羌楼独领四秀山”及“云霞绕象山疑为仙至,风雨漫嘉陵似有龙来”的江神大殿楹联默默诉说着世事的沧桑。江神庙正殿过去是祭祀江神的场所,“六山护名城顺政自古称要道,三水润万民兴州历代尊江神”的楹联道出了江神在人们信仰中的地位。书写“三水环山城水涨水落自然变换皆有意,四景绕楼阁景衰景荣历史沧桑总无情” 楹联处是江神庙的后殿,曾经的财神殿。
江神庙那些板绘彩画上凝聚着的“氐羌”民族特色的文化气息当与略阳古属氐羌族聚居地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有密切的关联吧!游览归来,那些精美的画图与巧夺天工的建筑以及小邹精彩的解说,老徐独到的点评,小高给咱一家摄影的忙碌身影,连同我家人兴奋的表情,都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记忆中。http://s13/middle/796f0154xc26ffc78800c&690
修建于明末清初的紫云宫亦称“新江神庙”,是又一处具有氐羌文化特色的古戏院,传为建在汉代“斩隗嚣台”所在地的高台原址上。紫云宫坐北朝南,清乾隆年间已初具规模,整体结构为双进式四合院建筑群体,有戏楼、钟楼、鼓楼、东西厢房、献殿、正殿等建筑,其建筑与彩绘风格信仰作用同于江神庙。
紫云宫北侧是羌文化广场,别具风格的石羊雕像与火炉,形象的体现了古羌氐人的生活氛围。南墙上雕琢的一系列浮雕表现了略阳八景的景致内容。东门楼岿然屹立在八渡河边,大青砖砌就的坚固城墙与敞开的门洞展现在匆匆而过的行人与信步的游人面前,似在默默倾诉着它已经历了千年的历史往事。http://s3/middle/796f0154xc26fff7e9702&690
灵岩寺位于城南3公里外嘉陵江东岸玉文山山麓,是又一处有独特文化魅力的地方,是一处巧妙结合了幽雅自然环境与宗教文化、碑刻文化的文人旅游佳境,130余通摩崖石刻为之赢得了“陕南小碑林”的美誉。那一通通唐代以来的各具内涵的石刻不仅展示了兴州古今内外、文人名流、达官显贵的书法瑰宝,其文化价值更在于向世人留存和传承了丰富而悠久的地域历史信息。“岩穴仙境”“洞天瑞霭”“水流花开”“灵岩滴翠”诸刻概括了灵岩寺(灵崖寺)幽美的自然环境,“故道明珠”“爱民乐业”,东汉《郙阁颂》残碑,南宋田克仁重刻《郙阁颂》摩崖,《大唐开成题记》摩崖,则天女皇的造字,北宋“哲宗皇帝御书忠清粹德之碑”,南宋淳熙辛丑年《仪制令》等等等等,满载了厚重的历史信息。这一块块的文字宝贝儿与这“溶洞、神龟、药水、飞仙石;奇树、灵兽、大佛、三柱香”构成的桃花园似的佛家世界,让我的心儿久久沉沉的浸润在此间浓郁的历史佳酿中,我陶醉了、迷醉了、沉醉了,我真真切切的醉了。http://s7/middle/796f0154xc26ff8021776&690
二、
酒是陈的香,陈坛亦带酒清香。嘉陵江边的兴州略阳城犹如那满载了历史佳酿的陈酒坛子,打开它的历史盖儿,那份浓浓郁郁两千年的历史清香味儿就自发喷薄而出了。
这些文献可说明,秦时的武都道及西汉的武都郡武都县的治所就在今略阳城周围,至东汉三国时期武都郡始西迁于陇南地区。由此历史上才有了属于汉中地区的古“兴州”名称,才有了后来属于陇南地区的今“武都”名称。三国时期蜀汉设立武兴城,《南齐书》关于氐族武兴国的历史记载,以及略阳城西武兴山下横现河镇出土的北魏氐族武兴国姜太妃墓志颂碑,都充分证明了古武兴国的真实存在,充分展现了略阳城古老悠久的历史。
略阳的地名由来当地有三种不同的说法,虽然各有说辞原理,但仍给人留下了遐想空间。尽管古来就有“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的说法,但它是儒家强调以王道治天下时的片面言辞。古今历史上城市的起源有二:要么是宜耕宜住宜行的富饶平坦地区,要么就是易守难攻的交通咽喉、要道关津之地。前者多选择平原川区道路与河道交叉的区位,后者多选择关险隘峻、山河对峙的地方。前者便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后者有利于武略争斗。观略阳县城所在区位,恰在东西通汉中陇右,南北通宁羌州凤州的咽喉位置上,五山拱列三水环绕的地形地势正符合冷兵器时代设置军事关津的条件。略阳主城区坐落于其主山象山之南,又在城市的主河源嘉陵江之北,古人以山南为阳水北为阳,这一处在山南水北间大手笔挥洒武略的地方不就是“略阳”的地名含义了?
三、
与略阳文化界的接触,起始于“人在旅途”这位勤学的文化人对我论述唐代严励疏导、利用青泥河的博文的阅读,这篇探讨古代地理文献的文章为我与略阳文化界的交往架起一座友谊虹桥。此后对武兴山下横现河镇上出土的北魏武兴国姜太妃墓志的探究,又加深和扩大了我与略阳文友们的交往。于是,“人在旅途”、“ 马三一斋”、“秦岭云”、“樵风”、“兴州黑马”、“江村野舟”、“嘉陵渔翁”、“莲的心事”、“宏宣伊人”以及老徐、老张、小唐、小高等先后成了我的文学挚友。“我居嘉陵江上游,君在略阳城里头。故道情缘促来往,青泥谈史话悠悠。”网上的交流探讨又促成现实中的交往,“江村野舟”、“秦岭云”、“兴州黑马”前来徽县,我们一同瞻拜古栗亭川的杜公祠遗迹,一同考察青泥岭古山梁上的青泥古道遗迹。几位老兄又不吝寄来自己结集出版的大作,这一来二去的交往,友情就加深了。
古兴州悠久的历史与文友们真诚的召唤促成我的访友之旅,几位好友周到的张罗使我酒场上放纵了自己。“酒逢知己千杯少”哟,我于是在略阳城里醉了好几个场次。
“略阳朋友如相问,一片感激在心头。”
古河池的金徽酒已飘了几百年的香气儿,下一次就该我尽尽地主之谊了。http://s4/middle/796f0154xc2700bbb7213&690
http://s11/middle/796f0154xc2700c9f9a3a&690